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7-02 02:55张翠翠
科教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情感教育高中语文

张翠翠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主要从教材挖掘方面,以诗歌、文言文的教学为例,从教师备课、课堂形式等方面,提出了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68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

ZHANG Cuicui

(Jianping Senior High School, Jianping, Liaoning 1224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at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es at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spectives. Then example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poetry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exhibited to show how teachers should dig the emotional treasures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skills to blend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the Chinese class better.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emo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1 当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仍是应试教育,“考大学”几乎是高中生学习的唯一目的。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城镇,通过高考鱼跃龙门对学生有着无法抵挡的诱惑力。因此,“考高分”就成了高中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的这种单一“高分导向”导致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关注应试技巧、基础知识点的应用和识记。他们专注于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不能在语文阅读中静下心来,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情感,无法通过语文学习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写作风格千篇一律、下笔无神,没有深刻的、鲜明的个人感情融入文中,错过了在自己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完善的情感教育的时机,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1.2 教师方面

高中教师的职责不应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承担起“育人”的重任。但很多高中 “教书”与“育人”却被人为分割成了两类工作:“教书”的主角是任课教师,而“育人”的主角则是政教处与班主任。在这种“教”、“育”二元分化的教育框架下,任课教师通常只负责传授知识,涉及到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一律移交政教处、班主任,自己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任课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否则仅凭说教式的“威逼利诱”只能换取学生的“阳奉阴违”,甚至激发其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情感教育策略

2.1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文言文是高中授课内容的重点,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的授课总是把重心放在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之上,往往忽略文言文的精神内涵与内在情趣。其实,文言文是可以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初中学过的《出师表》字字透着忠诚,高中学习的《陈情表》句句显露至孝,故有一言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文言文也是字字句句关乎“情”。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忽略文言文给我们展现的情感魅力。

2.1.1 智慧激趣式情感教学

人人皆知,历史是为人类提供智慧的镜子。看历史,反观自己,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汲取很多智慧。关于一些讲述历史的文言文,可采用智慧激趣式情感教学法,即把汲取智慧,丰富自我作为进行情感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此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我们在烛之武身上体现的情感教育点有这样几个:

A、爱国情感的培养。联系实际,当今高中生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

B、勇敢精神的培养。现在的高中生有勇敢精神,可是教师要指导,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C、处理事情的智慧。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利人利己,很多事情不是非用武力,暴力不可,帮助高中生认清校园暴力是无智之举。

在文言文中渗透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不局限于课本,打开思路,放宽视野,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情感方面会有很多收获,比如他们还会从荆轲身上看到勇敢,看到正义,当然他们也会看到其残忍与冷血;他们从秦武阳身上看到了外强中干;从刘邦身上看到了阴险狡诈;从樊哙身上看到了胆大心细;从项羽身上看到了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在刻板枯燥的文言现象教学中巧妙的融入情感教育,利用智慧激起学生的兴趣,既活泼了课堂,又教会了知识,由爱到悟,这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我们不是浪费了时间进行情感教育,而是情感与知识二者的互相渗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课上经常有意识的针对校园情况进行此类教育,比如放下拳头,运用智慧,换位思考等,长期以来的坚持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礼仪班级”。endprint

2.1.2 中心式情感教学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共同的特点是在经过文章前半部的记叙与描写后,定要抒情,议论,谈谈心中的感悟,如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中说到的“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基于此类文言文的特点,提出中心式情感教学的方法,即以文章的中心作为切入点,根据文章中心,深挖背后的情感内涵而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进行情感教育。如《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死观,针对学生浪费时间,荒废生命的现象,进行及时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赤壁赋》中“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于悲观,容易伤感的学生来说有很积极的影响,人生处于低谷时,面对挫折坎坷应当放宽心胸,聆听苏轼的人生智慧……教师从文章的中心切入进行情感教育,设置教学环节,达到教育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也要注意人文性的体现,特别对于一些优秀的例文,千万不要错过教育时机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育。教师将乏味的说教,转而变作理智的引导,高中生接受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点,巧妙融合生活智慧,坚持不懈,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2 诗歌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古典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包括爱国情,故乡情,爱情,亲情,友情,忧情,山水田园情等等,无论哪种情感都能与高中生的情感世界紧密相接。如爱国情,从培养民族精神的角度出发,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情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和平年代,高中生从小没有危机意识,他们会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家祭无忘告乃翁”,“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却不能深刻理解背后的复杂情怀,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仿佛离他们很远很远,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仿佛只知道那是一面旗帜。针对现实情况,可通过爱国诗篇对其进行点拨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意识,让诗歌幻化成一种精神,通过课堂,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心灵,拂去他们心灵上的尘埃,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迎接自己的未来。

诗人的真情实感蕴含在诗歌之中,这种情感的熏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们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到了忠诚高洁,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读到了执着与勇气,从“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看到了坚贞的爱情,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感受到了对人生的执着,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看到了豁达的心胸……这些都集中体现了诗人闪光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还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诗歌这种特点,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净化心灵,摆脱粗俗、低级的趣味,使学生形成一种处世不变的定力,坚定自己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感与高度的责任感。

诗歌教学中采取的情感教育的方法为思想式情感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对诗歌的赏析,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诗歌的中心情感,以此为切入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情感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教师要对诗歌本身有深入的把握与研究,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将诗歌本身熟记于心,把握作者想要阐发的中心情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情感教育目标,比如曹操的《短歌行》,通过对全诗的把握,作者想要阐发的中心情感为“忧”,解读“忧”的内涵为“人生苦短之忧”,“贤才难求之忧”,“功业未成之忧”,设定切合高中生实际的情感教育目标为:珍惜时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此引申可以要同学算一笔人生时间帐:假如我们能活80岁,除去我们吃饭,睡觉,做无用功的时间,再除去我们已经生活过的时间,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有的同学竟然清楚的算到自己的人生还有多少秒,这样学生真正的感觉到时间就在“滴答滴答”声中溜走,我们的教育目的达到了。这种有效的课堂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

第二,对于教师语言的要求。诗歌语言比其他文学语言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更简练,一字值千金,字字关乎情,诗歌不仅情感丰富,而且意境优美,画面感极强,使人能够产生美妙的联想与想象,所以,基于诗歌向人们呈现出这种美的享受,应该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解读诗歌,使学生陶醉其中,真正的品味到中国传统诗歌的语言魅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情感方面得到丰富,而且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的美感。

第三,对课堂形式的要求。课堂形式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应该是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的交流阵地,不要让诗歌的思想在课堂中带着枷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的情感是多解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局限在刻板的情感理解之中,也要多听取学生思考与交流的结果,听听他们的感悟,这样有助于情感教育。

总之,情感教育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的教育研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新课改的倡导下,面对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可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情感教育更应该积极投入到实践之中。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教师时刻关注情感教育,共同探究情感教育的方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失时机的进行情感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情感教育由荒漠变为绿洲,才能真正有希望培养出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孔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29-35.

[2] 宋旭民.论语文情感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04-107.

[3] 程媛.语文情感教育的本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142-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情感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