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5-07-02 20:31董雅娟
科技资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农业英语教学

董雅娟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既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人才。虽然自2004年起教育部所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使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英语教学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以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为背景,对当前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结合农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性和自身特色,力图构建一种适合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农业 英语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60-02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大量既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人才。虽然自2004年起教育部所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使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包括农业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英语教学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而言,如何真正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英语教学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从起步和中断、恢复和发展到改革和探索等多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部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加快提升。各个高校都基于此要求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系统、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过去单纯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向培养思辨能力、交际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转变,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专业人才。

1.1 起步和中断阶段(1949~1976)

建国初期,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我国外语教学主要以俄语为主,高校英语教学处于边缘地位,1952年至1953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使得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点从建国之初的50所仅剩9所。随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苏交恶以及我国同世界各国交往增多,各类语种人才的匮乏,英语教学才得以恢复并有所发展。而在1964年,由高教部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等部门制定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外语政策的重大调整,真正将政治经济利益与教育事业的长期目标协调一致,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得以提升,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使刚刚起步的高校英语教学被迫中断,处于停滞阶段。

1.2 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2001)

1977年“文革”结束后,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从这一时期起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开始重现生机与活力。高考英语分数的比重逐年增加,1983年起外语成绩开始100%计入总分,正式列为高考主科。基于此,我国高校纷纷确立起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专业课英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撤销教育部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次年由该编审委员会审批并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成为国家指导和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依据,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英语基础日趋扎实,并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英语综合交际能力显著提升。

1.3 改革和探索阶段(200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2001年起教育部开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与2002年末开始着手制定《大学英语基本教学要求》,从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到2007年正式印发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对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重点开始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向转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到改革和探索阶段。

2 现阶段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业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具备太高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着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专业英语教学为适当补充,采用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统考,拿到了文凭和学位,但真正走出校园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多层次、多元化人才的现实需要,难以胜任所处工作岗位。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普遍存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虽然各高校都在围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等几个方面开展教学,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高,很多院校虽然在课程设计中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课程设计有待完善。同时大多院校仍采取全校统一的课程形式,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课程设计缺乏“人性化”,导致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依旧是单纯的普通英语教学,而不是专业英语教学。

2.3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两大要素,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仍旧是以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看课本、记笔记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以面授为主要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占比例不高。虽然当前大多院校也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但受教学理念和办学资金的限制,教学环境仍亟待改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真正的语言互动、体验和实践,很多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不佳。

2.4 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教师群体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教龄短、职称低、学历低和待遇差的情况,农业院校本身在高等教育中就身处弱势地位,几次教育改革中都是首先撤并农业院校,严重挫伤了农业院校的实力,很多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都面临着招生难、办学经费不足等困难,这也导致其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在自身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过程中,教师进修和个人提高的机会相对较少,大多数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弱,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就自然难以保证。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是其开展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

3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更新教学理念

考试虽然是当下我国能够采取的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弊端。当前我国高校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在知识的灌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模式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毕业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传统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很难培养成大批综合应用语言能力高的学生,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应当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解放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从人力素质教育向人本素质教育转变。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2 丰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应将整个大学三年的英语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英语教学阶段的顺利衔接与过渡,做到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侧重的安排形式多样的阅读、写作与听说课程,将课堂教学、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兴趣小组、公共活动等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同时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由此可见,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3 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落实与实现,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想尽一切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应依据不同教学目的、不同学生、不同环境选择最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比较流行和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沉浸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口语法和听说法等等,在教学中恰当选择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起一支英语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有科研水平并且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英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完善自身的教师队伍,内部培训的方式包括在编教师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听专家讲座等,以此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授课能力;外部引进则是通过提供相对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吸引高校急需的优秀教师加盟,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无论是内部培养或外部引进,学校都应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政策、人文、体制和物质环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5 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检验实际的英语教学效果,并基于此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估包括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分为入学测评、阶段性测评以及期末测评三种形式,而教师评估则以学生评教、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开展。通过教学评估,能够为改进教学和检验教师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依据,对教学起到诊断、激励和调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虹,王娜,曹红晖.“层次化交互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外语,2009,9(3):79-8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李悦.构建培养创新人才大学英语教学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10):163-165.

[4] 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1-37.

[5] 白臻贤.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维度[J].外语学刊,2008(1):140-142.

[6] 谢筠.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特色英语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83.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农业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