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

2015-07-03 03:19金梦迪周一成黄靖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鲁尔区山西省环境

□文/金梦迪 周一成 黄靖茹

(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蚌埠)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地理环境是指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海洋、土壤、矿产、动物、植物等自然状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毋庸置疑,经济发展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源导向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地理环境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伴随着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热潮。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同时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不同探讨,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皮永华,徐少君,潘文安(2005)通过对浙江省的研究,阐述了区位条件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并构建了相关的模型,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影响了经济发展过程,但对城市化则无显著影响。李小建(2006)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了解与思考,从金融机构的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过程以及金融机构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对金融地理影响、全球化与区域金融系统、行政格局与金融体系、金融系统与区域发展、金融企业地理5个方面提出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切入点。金煜、陈钊、陆铭(2006)讨论了经济地理对工业集聚的影响,提出经济开放与地理相关联且相应促进或抑制工业集聚,研究结果对于思考中国地区间差距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刘忠远和任启平(2010)根据2008年泛长三角所属22个城市的相关资料,运用修正分析模型研究经济圈内中国空间战略规划,他们提出了区域经济圈之间的关系在战略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意义。赵兴国等人(2011)运用DSR概念模型评价了各省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以及与全国的比较,甚至还探讨了其空间演变,并对中国实现绝对脱钩提出了展望。孙东琪(2013)等人利用多种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长江三角洲1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初步理论挖掘,并提出了概念模型。梁滨、邓祖涛、梁慧和毛焱(2014)探讨研究了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问题的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地理的经济学)的分歧与交融,揭示了新经济地理学所带来的构建模型,分析研究了经济地理学问题的趋势。

二、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地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派生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诸如资源、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其投入到生产中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也会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等都将对这个地区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造成深刻影响。那么,区域地理环境又是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呢?举例说明,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省份山西,是典型资源环境型区域。第一,远古时期的山西处于太行山脉,森林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后来受到地壳运动和环境变迁,大量的森林、动植物等被埋地下,形成了现在丰富且高质的煤炭资源,奠定山西煤炭大省的基础,同时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企业等也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二,山西省远离海岸,居于内陆,导致了山西省缺乏海运,只能发展铁路、公路等陆路运输,这对于煤炭的输送和资源的开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三,贫乏的水资源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山西省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境内河流较少,降水量不大,长期以来,缺水一直是该地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从山西省这一典型地区可以看出,地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基。

经济发展深刻改变区域地理环境。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所造成的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对地理环境只有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可以为地理环境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帮助地理环境恢复乃至不断改善,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地理环境,让地理环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比如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德国鲁尔区,在发展早期,鲁尔区通过开发煤炭资源,发展钢铁生产,大力发展重工业、机械工业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地域,产生了诸多著名的工业城市如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但是迅速发展的工业经济虽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成为当时鲁尔区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后为振兴鲁尔区,当地通过利用经济和技术援助,逐步恢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改变了工业污染严重的局面,使鲁尔区成为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地区。鲁尔区的繁荣、衰落与振兴反应了经济发展不是只能破坏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利用技术、资金手段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客观自然规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倘若不妥善处理好由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协调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有效保护地理环境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总结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两者彼此依托,互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依靠客观实际,要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处理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承载能力,也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既要加强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要有效地保护地理环境,遵循

[1] 皮永华,徐少君,潘文安.基于区位角度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5.4.

[2]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5.

[3]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6.

猜你喜欢
鲁尔区山西省环境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教海拾贝时间视角切入 探究区域发展
落日余晖下的鲁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