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中转业务成宠儿

2015-07-03 12:06马智丽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枢纽港航运集装箱

马智丽

受 航运大周期下跌冲击,全球港口高增长态势快速回落,各国港口企业试图通过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增强货源吸引力来提升港口竞争力。

目前,全球转运量过百万TEU的港口约33个,其中新加坡和香港港中转量均过千万TEU,已成为世界级中转枢纽港。从布局看,转运量居前的港口基本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港口中转运港为数不多,且份额较低,在转运规模过百万TEU的港口中,除了连云港港外,其余港口转运份额基本都在15%以内(见表1),本质上仍属于腹地型港口,优化空间较大。

此外,丹戎帕拉帕斯、阿尔赫西拉斯、豪尔费坎、塞拉莱和焦亚陶罗等一批具有航道区位优势的中转港转运量超90%。只要航线网络不发生重大调整(北极航道等新通道威胁),其转运港地位将无可撼动。

据德鲁里统计,去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约为6.78 亿TEU,其中转运量约为1.65亿TEU,占比仅为24.4%,集装箱中转量与总量保持正向同步增长(见图)。

缘何受追捧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文卿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集装箱中转业务对港口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开拓间接货源腹地,还能促进港航要素集聚并推动港口功能延展。

谢文卿介绍说:“在过去十数年间,随着国际贸易尤其是亚洲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全球主要地区的港口都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潮。以中国为例,吞吐量达百万TEU的港口数量达到20余个,平均65公里就有一个港口,最短距离不足20公里,相邻港口的腹地竞争较为激烈,市场拓展程度高、发展空间有限。而港口中转主要通过喂给服务形成间接腹地,既可有效错开与周边港口对陆域货源的直接抢夺,又能快速提升港口业务规模,且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过大压力,因此受到港口和城市的大力追捧。”

谢文卿分析认为,大量抵港船舶所带来的不仅是货流,还有信息、资金和服务需求。干支线转运船舶首先撬动的是物料、船用燃料油等船舶供应市场,并带动船舶维修、船舶检验及海事服务业的发展,条件成熟还可进一步推动船舶交易、航运保险、航运金融业的集聚。

集装箱中转业务还可以推动贸易形式多样化和港口中转功能不断延伸。从传统利用区位和航线优势进行换装作业,到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而进行中转集拼,再到利用中转港的产业优势进行加工增值,中转货物与港口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部分出口货物附加值偏低,需要到韩国、中国香港等做进一步加工处理,贴牌后再行出口,尤其是在欧美对华出口货物实行贸易保护的情况下,更多企业会选择在韩国港口的自贸区进行加工贴牌,以打开国际市场、提升销售价格。

“在航运企业联盟化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新形势下,传统航运网络也面临新一轮调整。航运企业为提升大型船舶运营效率,会精简挂靠港,航线网络由多枢纽港挂靠向主辅枢纽港挂靠转变。不能满足水深、服务、费率等软硬件要求的港口原本的中转功能也将逐渐被弱化,在枢纽港航线数量增加、航班密度提升的情况下,集装箱中转功能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谢文卿强调说。

不愿署名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对港口来说,集装箱中转给港口带来的效益是直接的,中转相当于增加了装卸量,一般是出口货物一卸、一装,而进口货物则是一卸、几装,才能分送到货主企业手中。同样的一批货物在中转港增加了装卸作业的次数,也就增加了港口企业的营运收入。

对货主企业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来自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国外有些城市为吸引中转集装箱出台了相关补贴和优惠措施,如对挂靠港的集装箱船完全免除港口费、码头使用费,中转货物不收进港费。在港口周边建有自贸区,对进入自贸区的中转货物,海关监管提供很多便利,不但大大降低货主企业的成本,还提高了通关效率。

扩张需理性

尽管当前许多港口都在极力促进集装箱中转业务的发展,但称得上全球集装箱转运枢纽港的为数不多。主要受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限制;还受水深、岸线等自然条件,水域间接经济腹地,作业效率,环境与政策优势包括通关的便利性、费收的优惠度、政策的开放性、法律的公正性、文化的包容性等多重因素影响。

谢文卿分析指出,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会为港口带来较为可观的吞吐量,但与传统装卸作业不同的是中转运输在对港口的直接经济贡献上没有想象中的丰厚。发展中转运输对港口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目前集装箱转运量全球第一的新加坡港现状看,通常出口一只集装箱的装卸费用为100 美元左右,而在新加坡港每次转运的费用约为120 美元,由于转运需要被一次装船、一次卸船,因此平摊后每次作业费用仅60~65美元,利润较薄。

由于集装箱船日益大型化,要建设一个能接纳大型集装箱船的中转港,其投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加之邻近地区港口之间的货源竞争激烈,多数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集装箱中转业务扩张还需保持理性。

中国的机遇

德鲁里预测,今年大中国区集装箱量增长率保持在5.8%,高于全球增幅的0.6个百分点(见表2)。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随着“两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的推进,中国港口集装箱中转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中国部分港口在过去几年里相继获批设立保税港区,包括深圳、天津、大连、广州、厦门、宁波和青岛等港,这对集装箱中转客户来讲极其有利。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试点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进行创新业务的运作。

据了解,去年11月18日,上海海关发布《上海海关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海运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公告》,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突破空间将会更大。 endprint

猜你喜欢
枢纽港航运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5月)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3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2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