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内的“天街”

2015-07-04 12:01陈蔚薇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宫城天街朱雀

陈蔚薇

翻阅隋唐长安城相关典籍,我们会发现“天街”这一名词经常出现在朱雀大街相关资料中。仔细查阅后不难发现“天街”与朱雀大街、承天门街、天门街以及槐街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唐诗》中的“天街”更是成为著名的长安城文学意向之一。

那么究竟“天街”指的是长安城内的哪一条道路,它与上文提及的朱雀大街等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本文试图通过考证,寻找隋唐长安城内的“天街”的确切位置,弄清其来龙去脉,并说明它为何在唐代诗人笔下居重要位置。

一、隋唐长安城

隋朝建立后,由于当时的汉长安城旧址历经长期战乱,地面建筑年久失修,且地下水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在汉长安城东南方另建新城。

隋文帝开皇二(公元582年)年六月,文帝下令营建新都。开皇三(公元583年)年三月基本建成。

隋大兴城建造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最后筑外郭城。因为建造时间较短,城市规模又十分庞大,外郭城至隋亡仍未完全建成,直到唐高宗永徽五(公元654年)年才陆续完善。而其他如宫城、皇城、宫殿、街道、官署、坊里、住宅、两市、圜丘、寺观及龙首、清明、永安等水渠在隋代多已建成。

大业十四(公元618年)年,李渊建立唐朝,改大兴城为“长安”。唐代长安城就其规模和布局来看,基本上沿袭了隋大兴城,“唐高祖、太宗建都,因隋之旧,无所改创”。一般后世都把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合称为隋唐长安城,隋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之一。其时朱雀大街是为都城中轴线。

唐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内部的建筑主体建制上采取三重制,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皇家居住的宫城位于全城北部正中,政府机關所在的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北部的宫城和皇城。

唐末藩镇割据,公元883年黄巢撤离长安,诸路唐军以“勤王”为名蜂拥而入长安,大肆焚掠,“府市民居被毁者达十之六七”。885年,宦官劫唐僖宗逃往凤翔,乱兵焚掠,坊市宫城付之一炬。904年,朱全忠胁昭宗迁都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水而下,长安城遂为废墟。《类编长安志》:“禄山陷长安,又遭巢寇,宫殿焚毁殆尽。唐帝东迁,城郭萧条。”②

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由于人为的破坏,宫室官署与居民庐舍毁拆殆尽,城市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军事防守的需要,驻防长安城的佑国君节度使兼京兆尹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筑,“遂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喜、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新城。”

“新城”沿用了唐长安旧城中的皇城城垣,但较隋唐旧城相比规模大为缩小。韩建在改筑新城时,虽然朱雀门被关闭,但是北开玄武门,玄武门位置仍然在隋唐长安城承天门处,因此朱雀大街承天门街段仍然作为新城的南北中轴线存在。

二、隋唐长安城内的“天街”

1.“天街”的由来

“天街”本意有二。一指帝都的街市,唐裴夷直《和周侍御洛城雪》:“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一指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毕间为天街。”

唐代朱雀大街被称为天门街,简称天街,也有人认为天街是承天门街的简称。

朱雀大街得名于朱雀门。朱雀门是皇城南城墙的正门,明德门是整个长安城南正门,而联通两者之间的主干道即为朱雀大街(亦称朱雀门街)。

张永禄认为承天门街因其直通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太极宫,所以得名“天街”,而朱雀门街也因是通向帝王宫门的大街,又被称为“天门街”。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天街应指承天门街,据说正因为此诗的流传,承天门大街才被称作“天街”。传说此诗风行后,早春时节去承天门街欣赏草色成为长安人的潮流。

唐皇城内有三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分别为承天门大街、安上门街和含光门街。当时的承天门街两侧有御沟,上覆青石板,道路两旁还种植有槐树,因此又被称作“槐街”。

因为朱雀大街直通皇城,而皇城又是官衙所在,百官前往朝会办公一般都要经过这条街道,由于他们身着紫色朝服,所以当时人们还把这条街称为“紫陌。”

《长安志》记载:朱雀门南至外郭城明德门即朱雀大街。这一说法和上文间存在一个矛盾:朱雀大街北端究竟以皇城朱雀门为起点,还是皇城内、宫城正南门即承天门为起点呢?

刘安琴(2001)认为朱雀大街的北端应该是从承天门开始的。她指出“《唐实录》载:‘帝城东西横亘六冈。此六冈从龙首山分陇而下,东西相带,朱雀街自此而南为街所隔,即以朱雀街南北地形的自然走势,充分利用地理环境,设置出地形最高的北端为帝王居所,北边的承天门就是宫城的正门,而朱雀大街的北段开端,也理应由此开始。”②

《长安志图》注释:“当皇城朱雀门曰‘朱雀街,亦曰‘天门街,”这也是由于朱雀大街中段的朱雀门与北面正对的承天门之间的关系。

以朱雀门的内和外,将“百官衙署”与“士庶百姓”的活动区域的道路范围截然划分开来,是人为地用不可逾越的等级关系,致使这条大街由一完整的路段变为两种用途几个街名的名称的大街了。③

宋代张礼《游南城记》:“自翠台庄由天门街上毕原。”下注“翠台庄不知其所以,庄之前有南北大路,俗曰天门界,北直京城之明德门,皇城之朱雀门,宫城之承天门。”

总结如下:

①朱雀大街,得名于隋唐长安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因此又称为朱雀门街;

②朱雀大街是隋唐长安城中轴线,起于宫城正即南门承天门,过朱雀门,止于外郭城正南门明德门;

③承天门街是朱雀大街从承天门到朱雀门的一段,也即从宫城南门到皇城南门的一段,同时因此段道路两旁遍栽槐树,故亦称“槐街”;

④朱雀大街得名“天街”,流传的原因有三:一,“天街”是承天门街的简称,后成为整条朱雀大街的代称。二,朱雀大街通向承天门,并且面对天子帝王的宫殿,因此被称为天门街,简称天街。三,由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的闻名,“天街”这一别称开始流行。事实上早在韩愈之前,诗人张说《和张监观赦》便有“天街”的说法,不过韩诗远较张诗流传广,这一解释可以说的通;

⑤唐诗中的“天街”,往往指的是朱雀大街北段,也即皇城内的承天门街。

2.“天街”的具体位置

从长安城的总体格局来看,以朱雀大街贯通皇城和外郭城,连接全长安城的南北两端。朱雀大街是城市中轴线,全城以此轴线为中心左右展开。

宇文恺依《周礼·考工记》的筑城理念,经反复构思,充分利用龙首原南侧的六条高坡,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置于龙首原“六爻”之地南北走向的中间,北起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经长安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向南到长安城正南门明德门,出明德门,大道直抵终南山的子午峪。子午峪是子午栈道经过之地,南通汉中再达于蜀地。

3.“天街”的历史

唐昭宗天佑元(公元904年)年迁都洛阳以后,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朱雀大街逐渐失去了其作为主要城市中轴线的地位,与之相关的城门、里坊、寺观等建筑群也遭破坏,大部分变成遗址。

隋唐长安城从始建到废毁,其间经历三百余年。从僖宗中和三年到昭宗天佑元年二十年间,历经多次大规模的劫掠焚烧,使得长安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朱雀大街亦随这些破坏走向消亡。正如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旧里》中所写:“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今天,朱雀大街是西安市区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

4.“天街”的存在意义

隋唐长安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在朱雀大街在其都城规划中饱览“象天法地”、帝王为尊的规划思想,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朱雀大街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轴线,同时将自然地理特征的标志物引入城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规划设计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特征。

朱雀大街是构成隋唐长安城恢弘壮丽的基础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设计方案,不仅影响当时中国其他城市的兴建以及后世都城规划,甚至对邻近国家的都城,如日本平安京等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京都的南北中轴线大街叫朱雀大街,韩国首尔的南北大街也叫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相关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寄托,对增强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与传统的认知度与自豪感起到重要作用。

三、唐诗中的“天街”

朱雀大街在唐诗中占据较多篇幅,其對研究唐诗歌文化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街”建造规模、建筑工艺体现出了隋唐建筑艺术的精妙,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建筑形式的样板,也是唐代建筑的巅峰之作。朱雀大街所建构的宏伟壮阔的城市景观,其与龙首塬及终南山美景的完美融合,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

唐代许多诗作描写了这条宏伟宽阔的大街,如:

张说《和张监观赦》:日御临双阙,天街俨百神。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

韩愈《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罗隐《雪霁》: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吴融《海棠二首》: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若教更近天街种,马上多逢醉五侯。

曹松《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

李洞《赠长安毕郎中》: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

翁承赞《晨兴》:鼓绝天街冷雾收,晓来风景已堪愁。

韦庄《秦妇吟》:内库烧做锦灰堆,天街踏尽公卿骨。

由于当时朱雀大街北段,即宫城承天门至皇城朱雀门这一段为政府机关所在地,所谓“士庶不得东居此门(指朱雀门)之内。故宗庙、官寺、兵卫悉在此地也。至北司,则在宫北。惟南面尚书省自占一坊。盖六曹皆人统隶,故令附处其旁也。”  由此可知,诗人们吟咏的“天街”并不是寻常人能够随意行走的,只有居一定官职者才能够身历其境,详细对其加以描摹。

从描写天街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在表达流光易逝的感伤的同时,诗人们大都对于能够身居天街有一种隐含的骄傲,吟咏天街在某些程度上和吟咏帝王宫殿具有同样效果。在有关“天街”的诗文中,不论诗人们表达的是怀才不遇或兼济天下的抱负,抑或以其意向为宫城乃至朝堂的象征,都是“天街”之所以在唐诗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点与天街所处的特殊位置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张小娟.唐宋都城内部道路交通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刘安琴.唐朱雀大街北到哪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02:122+82.

[3]孙文杰.刘禹锡诗歌与长安[D].新疆师范大学,2007.

[4]张永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其设计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74-681.

[5]蒋洪彪.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宫城天街朱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朱雀
《宫城·红色印象》
登玉皇顶(新韵)
过骊山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早春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冬夜星空 朱雀振翅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