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中漏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15-07-04 20:14张妮
北方音乐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声呼吸咬字

【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歌唱条件具有差异性,作为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漏气是学生歌唱发声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发声、呼吸、咬字三个方面分析漏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发声;漏气;呼吸;咬字;声带;解决方法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表演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声乐教育是一种将声乐审美观念以及歌唱的内容、形式、技能、创作方法延续下去的活动,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不仅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还应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声乐艺术修养进行引导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互相配合,有机结合是声乐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既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相輔相成,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要建立发声训练与听觉训练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教师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又要加强学生发声正误鉴别与判断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分析声音的头脑和辨别发声正误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改变自己的嗓音,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课堂上培养好学生听辨优劣声音的能力,学生课后自己练习才会有效果,有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嗓音条件、演唱水平、音乐基础、文化修养等都各不相同,由于这些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做出不同的要求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在发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采取合适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措施。

在声乐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存在“漏气”“喉音”“鼻音”“白声”“颤声”等一系列的错误发声方法。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歌唱发声中漏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歌唱发声中漏气产生的原因

在歌唱发声中,漏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声方法上的问题,即声带闭合不全,声音空洞,没有色彩;另一方面是呼吸肌肉群的能力不足所致;还有就是咬字吐字时唇的控制不当,舌尖较为懒散和松懈。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发动机,是正确歌唱的发声动力,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先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呼吸应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生理基础上,生活呼吸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运动,歌唱呼吸则是一种有意识的目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技术性质。生活呼吸全靠胸部张缩,歌唱呼吸必须依靠横膈膜,腹肌等呼吸肌肉群的相互协调作用来进行。在呼吸过程中,呼气肌和吸气肌产生对抗,以维持力量平衡和稳定的嗓音,声带应与适量的气流配合运动,才是美好声音的基础。若呼吸肌肉运动力量不平衡,呼气肌的力量大于吸气肌的力量,呼吸、声带、咬字三者没有配合好,就会产生“漏气”这一错误的发声状态,发出的声音音色暗淡,没有色彩,气流声明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音不干净。学生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声音概念,认为声音空洞、无光泽、高音上不去是呼吸力量不足,气息不够,发声时习惯用气息去“冲”,在猛烈的呼气冲击中,声带没闭合好,就产生了漏气现象。

歌唱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呼吸为主。吸气后,保持住吸气的状态,由腹肌控制气压的变化,使横膈膜根据歌唱气息的需要变化气息的压力,收缩腹肌,形成一股力,拽住横膈膜,喉头挡气使声带振动发生。掌握好呼吸的对抗力,即掌握了我们常说的吸着唱。用吸气的状态,使气流产生压力,形成有密度的气流,声带振动发声。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及理论研究,解决漏气问题的一些方法

(一)气泡音练习

气泡音即声带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产生振动,它是声音和气息力量配合比较适度的练习。其发声原理是呼吸通过声门促使声带做一“开”一“并”的动作,发声像刷牙漱喉咙时发出的声音。艺术嗓音专家声乐教育家王宝璋先生说:“气泡音不仅对初学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有利,而且对于一些声带疲劳或声带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均有一定的疗效。在气泡音基础上发“ei”音,微笑,喉部肌肉放松,气息不出不进,舌后部微微抬起,舌头平放,抵住下齿龈,哼唱状态,声音从上腭发出,使声音顺着硬腭送出,眉心和鼻翼处有轻微振动。

(二)倒吸冷气,立腔

吸气时,牙齿轻闭,口腔立住,鼻翼张开,喉头落下,感觉一股凉气吸入口、咽、鼻腔,让气息停在喉头以下,同时保持头腔吸住的那口气,不要泄下劲。感觉气息被控制住了,气息成静止状态,不吸也不呼,不进也不出,吸着控制气息。气息支撑振动声带发声。发声时,喉头向下挡住向上来的呼吸压力,喉头放下产生与呼气肌肉的对抗压力,也就是呼吸肌肉的对抗平衡。

发声练习:ü ei ü

首先倒吸冷气,牙齿轻闭,下巴放松,颈部挺直,口腔立住,喉器吸住放下保持不动。在母音ü渡到ei的同时,抬软腭,呼吸肌肉对抗力(即横膈膜)加强,哼过去,不是靠气流把音高顶过去,而是靠呼吸的肌肉群对抗,保持气息有形,情绪跟上,声音不挤不压,像流水一样的前行,即流动的声音。我们常说立腔,即深呼吸打开腔体,腔体即喉、口、咽腔、鼻腔、大气管。如果腔没有立好,声音就会散掉,气息没有密度,声音没有质量,没有色彩。

(三)发bei音

5 3 ︱ 1— ‖

Bei bei bei

训练嘴唇含气的力量和舌头咬字的力量。

首先 气息平放,稳定喉器,气息含在舌面上,双唇闭拢,形成气流阻塞,然后口腔突然张开,释放唇部力量的同时保持ei音的延长归韵,只有少量气流送出,尽量不送气。

总的来说,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呼吸,共鸣,咬字,发声共同协调配合,身体肌肉保持积极放松,外柔内刚的歌唱状态,才能得到柔美自然动听的歌声。希望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同学们和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建议,提高同学们的歌唱水平。

作者简介:张妮(1988—),女,湖南芷江人,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猜你喜欢
发声呼吸咬字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