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由心生,乐从乐起

2015-07-04 01:23朱慧子
北方音乐 2015年19期
关键词:启示教学内容

【摘要】儿童钢琴教材《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无论从销量还是使用口碑上都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笔者以教程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认为将钢琴技术融入乐曲,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构建,添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是这部教材成功的原因。而注重儿童的音乐听力和创造能力是这部钢琴教材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菲伯尔钢琴教程;教学内容;启示

近些年,随着钢琴的普及以及对外音乐交流的频繁,针对于儿童学习钢琴的启蒙教材也是越来越丰富。虽然国内《小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哈农》等等仍然在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儿童学习钢琴的普及化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更多的优秀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被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引进。其中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美国HAL·LEONARD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全球已销售三千万册,并以每年三十万册的速度递增”①;“美国、韩国、日本、台湾钢琴启蒙类教材的冠军”②;全世界已有十五个国家正在使用这本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中国重量级音乐出版社的加盟;编撰者南希·菲伯尔和兰德尔·菲伯尔夫妇作为除了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还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及研究专家的多重身份……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这本教材为何如此受到众多学琴者和教琴者的欢迎呢?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兰德尔·菲伯尔,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双博士学位。菲伯尔夫妇多年潜心致力于儿童钢琴教育的实验研究,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他们编写了大量的音乐教程包括 “Developing Artist”、“I Can Read Music”、“The Collaborative Artist”、“Discover Improvisation”等等。其中《菲伯爾钢琴基础教程》是为五至六岁的儿童所写的钢琴启蒙教程,编写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受到世界很多地方的琴童及钢琴教师的欢迎。

《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美国原版一级中有四本,中国版的一级压缩为两本,由技巧和演奏、课程和乐理两大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是交叉式的,而不是独立的,一共八级十六本。在使用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套钢琴启蒙教程最大的特点是:将钢琴技术融入到乐曲中;知识点之间注重相互融会贯通;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而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聆听、学习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更加注重儿童的音乐探索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应该是这套教材畅销的必胜法宝。

一、解决了钢琴学习中的“万事开头难”

随着朗朗、李云迪等一大批中国青年钢琴家的诞生,“钢琴热”再次升温,有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加入了浩浩荡荡学琴的大军。面对学龄前的儿童学琴,很多钢琴老师和家长都会面临难以沟通、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够等等问题。如何能让小朋友对钢琴产生兴趣,快乐学琴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菲伯尔教程在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结构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具有启蒙意义的版画插图既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能获得音乐教育的意义。当小琴童们翻开教程时,会立刻被五颜六色、可爱的卡通形象所吸引,产生好感,而不是面对枯燥的字体讲解说教形式,产生排斥的心理。当然,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一个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是当日课程内容的另一种解读,这对启发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对于节奏的认识,课程搭配了一幅时钟的图案,让小朋友对于节奏的概念有了初步明确的认识,自然的突出了节奏稳定性的特点;而对于手臂的重量放松,则不是传统的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模仿动物猩猩的手臂状态,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轻松了上课氛围;而在处理旋律的起伏时,菲伯尔很早就提到力度的变化,在第二级的课程和乐理部分第一单元中,将音乐旋律形象的比喻成小河,并用起伏的线条(小河)来模仿旋律,给小朋友的印象非常直观、生动。其次,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使得小朋友倍感亲切,更加容易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对于手指第一关节的支撑,很多小朋友因为年纪和身体的情况,往往总是“瘪”的,尽管老师和家长一再的提醒,可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菲伯尔教程在第一单元中,要求用大指支撑三指,像小鸡啄米一样,将每一个琴键都“轻啄”一遍,这样形象化的描述将手指第一关节自然立起,减轻了小朋友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满足了小朋友的好奇心,毕竟大多数的国内教材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钢琴中间音区部分弹奏琴键的,较高音区和较低音区很少提及。而针对于演奏初始手腕僵硬这一问题,在弹奏入门篇,菲伯尔用“甩开指尖上的小水滴”来形容手腕的放松,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比起通常的教师教导说“手腕要放松”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更加愿意去重复“甩”这个他们觉得很有意思的动作。

除此之外,菲伯尔教程很关注孩子的生理特点,以方便孩子为出发点。例如,菲伯尔教程并非像很多启蒙教程那样,从钢琴白键来进行教学弹奏,而是根据人的生理构造,手指通常是大拇指和小拇指最短,黑键是凸起的,用2、3、4指来演奏黑键,能够使得小孩子的手更加的舒服和自然,也有利于掌关节的搭建。同时,消除了孩子对于黑键的神秘感和日后很长时间才接触的恐惧感,对于不同调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高的认识上,菲伯尔教程在开始并未直接引入五线谱。而是在先在黑键上固定指法,用音的高度来表示音高,让小朋友在视觉上觉得很轻松,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构建关系

菲伯尔教程非常重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构建,在教学内容上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信息覆盖量大,看似很分散,却充分体现了“潜移默化、注重创造”的特点。“潜移默化”指的是,知识点之间的影响和启发。例如在第一级单元一的“课程和乐理”中,有对学生圆圆手型的训练,教程要求学生伴随着老师的旋律做“打开,合上”的旋律,看似是个有趣的巩固手型游戏,实际上是一举三得的,因为教师所弹奏的伴奏也为小朋友竖立了基础的节奏的概念,为第二单元的基础节奏知识打下伏笔,同时这对于小朋友的听觉也是一个小小的测试。而在第二册“技巧和演奏部分”,雨天进行曲是根据晴天进行曲衍生而来,将晴天进行曲中的几个大三度音程,加上降音符号后,音乐的色彩立即由明朗变得灰暗,和音乐主题很贴切,这不仅将常见的变化音让孩子一起做了对比了解,还鼓励了小琴童的创造力的发展,对琴童的音乐创造力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构建,更有益于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注重创造”指的是在知识点的传授发面,菲伯尔教程所采取的让学生自己尝试性的学习知识点。例如在第二单元的“试试看”要求学生在“敲钟”时踩下延音踏板。然而,并没有多余的对于延音踏板概念的叙述或是如何正确的使用踏板这些交待,小朋友对于踏板的理解和踩法,应该是多种多样了。而在之后的教师伴奏中,却悄悄的安排了很多的教师伴奏时使用踏板。通过学生自己的判断去观察、去模仿、去提问这样让学生先入为主的尝试性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钢琴的兴趣。还有,菲伯尔教程在知识点的传授方面,还很注意“厚积薄发”。例如,关于移调的问题,目录安排是在第三册的第二单元,而实际上在第一册入门篇《两只小燕子》就有提及,在“动动脑”环节要求“把右手的2、3指从黑键下换到白键弹奏”这不就是移个小二度吗?菲伯尔教程就是像这样通过在钢琴上的不断的实践,然后再归纳一个新的知识点。而不是先告诉你知识点,再不停的实践加以巩固。这样的反其道而行,摆脱了知识人为的框架,增强了孩子的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强调发展儿童的听觉禀赋

世界著名钢琴大师涅高兹曾说过“必须发展学生的听觉禀赋”③。通过耳朵来对音响进行感知、甄别、协调是音乐活动的开始,钢琴也不例外。幼儿时期是培养听力的关键时期,在钢琴学习中培养小演奏者的听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很多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对于这方面的训练采取的态度则是要么不提及、要么不系统。菲伯尔教程在乐理课程中专门开辟了“听觉训练”这一栏,将听力正式作为一项课堂学习内容,并录制了相应的音响资料。钢琴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乐器,他有着宽广的音域和变化幅度极大的音量。钢琴演奏中,节奏的律动,旋律的起伏,和弦的运用,音色的变化,力度的层次等等都需要演奏者有一个敏锐的听觉结合演奏技术来完成。国际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和调查表明,3-9岁是儿童进行绝对音高训练的敏感期。国内却鲜有配以听觉训练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即使有,听觉训练也过于“专业化”和教学课程一般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菲伯尔教程从第一级的第三单元起就正式的安排了“听觉训练”项目,而且被安排在识五线谱之前,足以体现编著者的良苦用心。正如菲伯尔本人接受訪谈时所说的,在演奏中耐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是极为重要的,在习琴之初就接受听觉训练的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听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结合起来。如果在后来的学习中再开始让大脑“重建联系”就为时已晚了。④在目录上,是在第一级的一至三单元部分,才出现“听觉训练”这一项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最开始的“圆圆手形”中,就有学生跟着老师音乐的韵律在每小节做打开、合上的训练,这难道不就是听觉的节奏训练吗? 让笔者觉得难能可贵的是,菲伯尔教程一直在引导学生怎么去听,如何在听觉中去感受音乐,然后再自我创造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这可能和传统的音乐听力材料有着本质的不同。关于听力的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教师(或学生)弹奏——引导学生——聆听——学生创作——将音乐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符合激发孩子快乐的创作目标。教材中不乏很多课例是要求学生先去听老师弹奏的音乐的情绪和气氛,然后由学生自己判断选择曲子的音乐风格,再自己创作类似于这种风格的小曲,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创作能力。而在教学形式上,一般采取选择和在弹奏中寻找答案的方式,鲜以考试题目型的严肃面孔出现。教材所配套的听力音响资料也很有特色,开始的标准音的出现,让听力教材变得更加规范化;示范曲目一慢一快的演奏速度更加的实用合理;将示范曲目进行简单的配器,扩大了钢琴的“音响库”,显得不枯燥单一。

结语

看似一套简单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其实蕴含了作者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的丰富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经验。这本教材中,没有单一的强调所谓的钢琴技巧,而是在曲中融入技巧的同时,培养孩子热爱音乐、生活和大自然理念,让音乐从心而起,真正的做到了“授之以乐(yue),不如授之以乐(le)”。这本教程对于我们的启发不仅仅限于儿童钢琴教学领域,更是值得从事各个领域钢琴教学工作者研究和借鉴的一个优秀范本。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适合中国儿童的优秀的钢琴教材问世。

注释:

①参见http://www.faber.org.cn/ “其它资讯”中的“菲伯尔教程在其他国家使用概况”

②参见http://www.faber.org.cn/中“关于菲伯尔”

③参考见涅高兹著《论钢琴表演艺术》第24页

④参见《钢琴艺术》2013年第3期《发展音乐的情商与智商——访钢琴教育家兰德尔·菲伯尔》一文

作者简介:朱慧子(1981一),讲师,女,汉族,安徽合肥人,音乐学硕士,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

猜你喜欢
启示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