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浅谈市林黛玉的教学艺术

2015-07-06 03:00杨秀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林黛玉因材施教

杨秀梅

摘要:本文通过《香菱学诗》,浅探了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些方法,尤其探讨了黛玉的教学艺术。这些教学方法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她的教学艺术对我们现代教师有很深的启发。

关键词:林黛玉;学识渊博;因材施教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香菱学诗》,主人公香菱是一个好学的学生,她在学诗上取得了成功。她的成功除了“苦志学诗,精血诚聚”以及自身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能力外,离不开她的老师黛玉。上了这课后,作为老师,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黛玉的教学能力。

黛玉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资格培训,却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现代版的优秀教学能手。在她身上完全具备教师所拥有的资质和条件。她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好老师。

一、黛玉热爱“教学”.并且乐教

当香菱说:“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很爽快地答应:“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由此可见,黛玉好为人师。

二、黛玉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

作为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东西教给学生,黛玉具备了这个条件,她学识渊博。在本文中她教的是诗,她有极为深厚的诗歌底蕴。在大观园中她带头成立了诗社,她在众少男少女中才气算是一流的。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脚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而集中体现林黛玉才华的无疑是林黛玉的诗情。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和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就我们教师来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要有“活水”“长流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满足学生求教的需求,才能有求必应。

三、黛玉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树立信心.因材施教

针对初学者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到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针对香菱这个初学者,黛玉为她树立了信心,也为她学诗开了头。想来黛玉真是高明,她不是老师却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舞了香菱的信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试想,如果老师都没信心,学生怎能有信心!2.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教学时,应精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要让学生成为主体。黛玉很好地处理了她和香菱之间的师生关系,香菱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动思考和动手写诗。

3.黛玉给香菱制订了学习计划,也就是安排了自己的教学进度

黛玉还将教学内容分散,由易到难,逐步积累,循序渐进。这样更适合初学者学习,从这一点看,黛玉的确是一个很高明的教师。

4.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黛玉对香菱的评价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当香菱废寝忘食地写了第一首诗拿来,黛玉看了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褒贬有度,寥寥几句就把香菱的处女诗的优点、缺点及缺点存在的原因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全说了出来。香菱把自以为“妙绝”的同题再作拿给黛玉看时,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既表扬肯定了香菱写诗的用功用心,同时又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于穿凿”。两处评价,都是先肯定成绩,接着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要求。这样的评价,既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认识不足,接下来该怎么学就了然于胸了。这样的评价,较之时下“不错”“你真棒”“真勇敢”之类的课堂评语,实在要高明得多。

5.交流探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我认为,作为老师,黛玉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她主要充当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她很少开口说话,一说就说在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关键时刻,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

当香菱对王维的诗洋洋洒洒作评论时,黛玉始终面含微笑,倾听着学生的谈论。千万别小看这微笑,它本身就是肯定,是鼓励。试想,如果黛玉听时面无表情,左顾右盼,还会有香菱这段精彩的发言吗?后来,当香菱赞扬“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中“上”字用得好时,黛玉立即翻出了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让香菱明白“上”是从“依依”化出来的。通过启发,使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从而把香菱的认识能力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直至她最后写出新颖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综上所述,香菱的成功离不开黛玉这位名师指导和教诲,黛玉教诗的方法独特而有效,值得我们现代教师好好学习。

参考文献:

1.鼎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2.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林黛玉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