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下的故事

2015-07-06 08:30刘佳仪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囚笼树荫下煤油灯

刘佳仪

总有一支蜡烛,让你想用所有的柔情去呵护;总有一个夜晚,让你想用一生的时间去铭记;总有一个故事,让你想用全部的力量去重现;总有一个人,让你贪婪地想此生一直拥有……

闷热的夏夜,我偶然翻出一支沾满灰尘的红烛。将它点燃,一点微弱的火苗跳起。在明亮的灯光下,这点火苗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我凝视着它,缓缓合上了酸涩的眼。

也是这样一个闷热的夏夜。

我和两个弟弟跟着爷爷奶奶,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啪”的一声,四周猛地被寂静的黑暗包围,如囚笼般将胆小的我牢牢困住。我慌张地摸向身边的人,好像旷野里迷路的孩子急急寻着归家的方向,好像囚笼里的小兽不安地寻找着打开自由的锁头。正在此时,爷爷低沉的声音伴着一点火光升起:“莫慌。”于是,在黑暗的囚笼中,跳跃起一个欢快的火苗,忽落忽腾,忽隐忽现,如曼妙灵动的舞女舞动着最动人的舞姿。温暖的烛芯应和着夜的旋律。不知为何,我心安了。

爷爷忽道:“去院里乘凉吧。”于是,几张椅子,围着蜡烛,我们躺在了院里的树荫下。

爷爷凝视着树下斑驳的月光碎影,蜡烛的光映着爷爷的脸庞。爷爷缓缓打开了话匣子,掰着指头,细数时光匆匆的缝隙:“你们父亲小时候,也调皮得不得了,整天泡在门口的大江里,不肯上学……”爷爷的声音很低沉,仿佛一台历尽沧桑的机器,动着发锈的齿轮,“咔咔”声里,是泛黄的珍贵的记忆。

那个年代,点灯还很奢侈,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都是状如葫芦的煤油灯。父亲小的时候,虽然聪敏,却不爱读书,一得空便翻过小学矮矮的围墙,溜到学校紧临的大江边上,一游就是一整天。有时他跟着人家的渔船跑到了邻镇,很晚才回到家。这时候,煤油灯下就是爷爷的公堂。

“又去游泳了吗?”

“没有!”

“衣服都是湿的,怎么解释!”

“我不小心弄湿的。”

“你今天读了什么?”

“莫慌莫慌。让我好好想想。”

年轻的爷爷气急败坏,举起手就往父亲屁股一巴掌下去。父亲摸着屁股一本正经地拿出课本,大声地朗读着:“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小溪里。小溪小溪在哪里,我不想死在老爹的大手里……”爷爷一听,拍案而起,煤油灯吓得抖了抖。父亲吐了下舌头,戏谑着:“莫慌莫慌,我很快跟着泉水流到你的心里。”一旁算着账本的姑姑“咯咯”地笑了。父亲讪笑着,瞅瞅爷爷的脸色,眼珠一转,大叫起来:“呀,煤油灯漏油了!”爷爷紧张地回头,又气急败坏地回头抓住要跑的父亲:“明天你跟我去县里卖东西去。”“啊,那么远啊,要走一个上午耶。”“要不你就把书背下来,明天去上学。”父亲思索了一会儿,举起课本,迎着煤油灯诵读着。一会后,他一手抓着兜里姑妈偷偷塞过去的粮票,想着,明天是去买花生糖呢还是麦芽糖呢。

时间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那时的父亲,理直气壮地调皮着;那时的爷爷,热血方刚地激动着。奶奶在一旁笑着我们爷孙几个,也如当年笑着在一旁看着他们父子俩一样吧。她侍弄着前些日子栽下的花草,在摇曳的烛光中,花草散发着轻香幽幽。一只路过的小猫跃下墙头,在烛影中踱着步,慵懒着。它晶莹的眼里映着跃动的火苗,我竟分不清,那琉璃般的眼里倒映着的是热闹的烛光还是那悠闲的眸光。

爷爷端起奶奶泡好的茶,随手摆了一副象棋在小矮几上,饶有兴致地敲敲桌道:“下棋罢。”

大弟欢呼了一声,兴奋地拉过椅子,“噼里啪啦”地把棋子摆好,摆开架势,跃跃欲试:“来来!”而二弟坐在旁边,认真地看着棋盘。“别急别急,你们啊,像你爸爸小时候一样猴急。”爷爷一边悠悠地喝着茶,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棋盘。

烛光下,我托着下巴,数着弟弟沉思的时间。

“莫慌。”爷爷把弟弟的“士”吃掉后,说着,“棋盘上慌不得。我给你们讲几个故事吧。从前有个急性子,一次出去办事,然后……”

然后,棋盘边的蜡烛短了又短,树荫下的“将军”响了还响,烛光下的故事讲了再讲。

时间是手里的沙,我们只能心痛地看着沙子流去,无能为力。树荫下的孩童长大了,爷爷也已华发苍颜。直至后来,不管我在黑暗中如何摸索、呼喊,在夜幕下流下了多少清泪,也再也没有人举着蜡烛低低地对我说着“莫慌莫慌”;不管我剪断了多少烛芯,在星光下摆下了多少棋盘,也描不了当年烛光下的故事。

总有一个人,让你贪婪地想此生拥有。长大了才明白,有些人只能留下曾经的记忆。于是,我捧着蜡烛,守着当年的烛光,讲着当年烛光下的故事。

(指导老师:纪丽娜)

★老师评语

佳仪同学有很好的语言敏感度,这得益于她平时视书如食粮,孜孜不倦地做积累和创写。她乐于读,乐于写,陶醉在其中。这本是一篇课堂上的叙事作文,课后,她在堂上习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和创作,更注意细节渲染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使原来的记叙文初现小说雏形。可谓是文章不厌百回改。

写法上,她以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增加了时间的广度,呈现了壮年时年轻气盛的爷爷和老年时祥和淡然的爷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文章注重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渲染,反复出现的“蜡烛”和“莫慌莫慌”别有韵味,有意识地营造了爷孙间温馨、快乐、怡然的生活情景。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爷爷深深的爱,开头和结尾寥寥几笔的呼应,用极少的笔墨告诉我们爷爷去世的现实,含而不露,哀而不伤,饱含对仙逝之人浓浓的思念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囚笼树荫下煤油灯
小芝麻告诉你
——站在树荫下也能减肥!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衣柜上的煤油灯
死于车祸
树荫下
在城墙下避雨(外一首)
囚笼
抛开
童年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