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2015-07-09 03:39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历史

孙 强

(沈阳工程学院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沈阳 11013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二百年。梳理这二百年的历史,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两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约一百年,每百年又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共六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5年甲午战争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重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在抗击侵略的斗争中开始觉醒,在不同层面上开始探寻反抗御敌之术和自救救国之路。其一,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精英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研究外国史地,了解世界形势,总结失败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也主张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提出了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维新改良思想。其二,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反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提出了绝对平均的社会理想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建设方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中外统治势力的绞杀下失败。其三,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主张把西方的物质文明纳入清王朝的轨道,提出“自强”、“求富”口号,推行“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矿企业、修铁路、办学堂、新式海陆军、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但是,洋务运动的根本宗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不改变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最终没能实现强与富,甲午战败标志其破产。

二、第二阶段,从甲午战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甲午战后,列强争夺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接踵而至,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豆剖”的危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继续沉沦。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上进行艰难探索。其一,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进行的戊戌维新运动,要求变革清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以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救亡图存的落脚点从器物技术层面扩展到政治制度层面。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使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然而仍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陷入军阀的集权专制与混战的深渊。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救国方案不能救中国。

三、第三阶段,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斗争的主力等方面与之前没有根本的不同,但是随着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等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两个百年进程中的转折点,它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完成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启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纪元。

四、第四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扭转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1956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五、第五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将康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正向全面小康迈进;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统一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进展;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这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成功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六、第六个阶段,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大体用二十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新的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随着“两个一百年”的临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历史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