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域下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的构建与发展——以海西经济区为例

2015-07-09 01:55宋秀峰
关键词:海西货代集群

宋秀峰

(闽江学院 经济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拥有中小企业和运输服务业双重身份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在讲究对外贸易与内部国民经济发展平衡的中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运输、通信等行业发展迅猛,相对而言,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却由于竞争环境与自身稳定性等内外因素出现了严重的滞后,这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是不利的。笔者将基于产业集群视角分析影响我国中小货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促进我国中小货代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对产业集群的认识

产业集群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研究到一个较深的层次。一百多年前,美国生物学家Marshall 提出集群概念,分析了它对生物延续和生物链的影响。1990 年,美国商学院教授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 这一概念。集群是包括各个层次产业的串联机构。集群对于商业、经济、科技以及货品流通都是非常重要的。1999 年,仇保兴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克服外部市场或企业内部组织的双重失灵效应,为企业延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当一群自主独立而相互关联的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合作、分工与竞争时,这种建立起的组织或者结构应该是介于相对稳定的纯市场和灵活的层间组织二者之间的,具有这种组织结构特性的中小企业群就叫作集群。中小企业集群并非一定通过契约维持关系,但集群本身具有和其他契约企业集群一样的经济效应,而且它们拥有群外企业所没有的内部竞争机制,所以集群体系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产业氛围。

(二) 从世界广角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征

表1 各国对集群本质特征的不同理解

各国经济学者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特征有不同的理解(见表1)。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son 从组织形式的角度剖析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特征。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粹层级和纯粹市场组织之间的中间型组织,即“双边规制”。它由交易双方自由调整企业合作,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所以,中小企业的集群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组织,许多中小企业的集群形成一张网络,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企业”。中小企业集群一般会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多家公司合作网络的构建形成了虚拟组织,并且这种产业集群网络具有吸纳性,它不断地通过吸收集群外部的新企业主体来扩张自己的实力; 第二,虚拟集群虽然有区域性,但是其合作范围可以超越地理界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不同区域的虚拟集聚,集聚水平相当高; 第三,产业集群的实际能力要大于虚拟企业,它具备虚拟企业的特性,但实际上它以实体存在,具有综合特性[1](P10-13)。

二、影响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在我国沿岸地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到资金以及资源的限制,许多中小国际货代企业通常发展并不稳定,也不长久。笔者将通过SWOT 分析法分析目前影响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合作制度不严谨

在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的成长模式并不健康。据统计,我国的中小货代企业的成长率仅为33.7%,许多企业的持续发展都不会超过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货代企业群之间各企业的合作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这主要源自企业合作制度中的不规范因素,从而导致发展分歧和矛盾,最终解体。一般来说,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可能存在的合作制度问题包括合作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和利益争端两点原因。

第一,合作企业的行为不规范。中小货代企业群的共同发展一定会面临企业战略决策问题,由于产业集群中没有严格设立等级制度,一是可能出现多方面干预经营决策、多头指挥的现象,这就让总的决策管理出现混乱,这也是中小货代企业群发展的矛盾根源; 二是非执行事务合伙方或投资方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他们往往独断专行,不会考虑群策群力,认为自己是总投资方有权力直接下决断。这种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主观判断往往会造成某些决策的失误,在失去职业谨慎的同时,改变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利益争端。中小国际货代企业构成集群共同发展,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看是有好处的。但从个体发展来看,难免出现某些企业为寻求更大利益而出现吞并市场或者占有合作企业资源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产业集群内部的利益争端,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和。所以企业之间如果不能保持平常心去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而出现商场上的尔虞我诈,那么这对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2.企业发展资金空间的限制

中小货代企业在资金运转空间方面是存在缺陷的,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内部发展机制与开阔的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着融资、内部调整和市场经营渠道等多方面问题的挑战。从资金融通方面看,许多中小货代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所以他们的抵御风险能力和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都很弱,这就加大了他们在市场中生存的难度,破产率极高。据调查,只有10%的中小货代企业会利用融资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融通募集资金。而能够发行股票且上市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在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前景堪忧,因为他们的融资总量,包括通过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资金流转方式运用率较低,仅有38.5%,再加之许多银行与金融机构由于对中小货代企业的不了解和信息不对称等理由而拒绝对其进行贷款,所以中小货代企业很难走银行信贷这条资金发展路线,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所以就目前来看,中小货代企业还是主要通过融资来解决一些临时性的资金问题,从而缓冲自己的资金空间。即使是众多中小货代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虽然相对而言企业项目开发道路有所拓宽,但从实际商场角度来看,市场合作机制的不规范、商业文化的不健全、资金流转的不通畅和政府扶持力度的不足都让中小货代企业面临着长期发展存活率低,且发展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2](P12-15)。

三、海西经济区的中小国际货代集群发展

福建省作为海西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他们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具有一定区域特性,作为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利润源,海西经济区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货运体系,从整合不同部门货运资源为起点,降低货代运输成本为目标,从而促进了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的运营合理化。与此同时,福建的货代产业集群还通过利用市场网络资源与闲置的剩余资源进行第三方业务的开展,实现了群内群外的多方向发展,将货代资源的利用率调到最大化。

进入21 世纪以来,由于美国的次级贷问题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经济主体陷入萎靡,经济下滑不断萎缩,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际贸易量的逐年下降,这首先就影响了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货代产业。针对我国来说,有8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运输要通过国际货代运输完成,特别是海西经济区更承担着我国近40%的进出口货代业务,所以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损失而进行了一系列的主动的和被动的调整,比如,对对外贸易额的调整。《2020 的中国》报告预测中就指出,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将在2020 年达到世界总贸易额的10%,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贸易国[3](P29-32)。而受迫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也在持续升值,这就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续下降,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对世界的商品出口,同时也导致国际运输成本的升高。不过回到本质来看,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危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更深层次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比如,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匮乏、没有一个长远和明确的发展规划、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及培养人才的机制等。所以为了破除国际范围内的这一客观影响,摆脱生存危机,建立能够和谐运营且长远发展的中小国际货代产业集群,海西经济区就必须寻求战略转型,谋求发展优化的创新路径。

四、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的战略转型和创新体系建设

由于市场经济化的转型和内外部市场环境的越来越开放,中小国际货代企业若想长久生存有利也有弊,弊就在于再也不存在靠国家政策调整而能够实现“一本万利”的市场环境。现代货代企业发展讲究挑战与运营,特别是对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来说,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寻求不断的战略转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国以福建省为首的海西经济区已经将自己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的发展从粗放式“全面撒网”逐渐朝着以集约型为主、有针对性经营模式的方向转变,力图通过产业集群理论将海西经济区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从散兵形式逐渐聚拢,通过网络经营模式吸引分散力量,提高自己的地区性经济集聚水平,从而形成合力,对抗其他沿海地区的产业竞争。为了营造这种产业集群战略环境,海西经济区做出了以下努力。

1.革新管理机制

理顺中小国际货代企业产业群的货代管理机制。当前,海西区还存在产业集群中各自为政、区域分割的企业管理现象,这种独断独行、毫无整体性的经营模式自然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地经贸部与货运交通部也为此干预了货代企业管理,弱化了中小货代企业的货代管理职能并设置了相关条例,统一了产业集群中货代管理的权力分配。一是赋予中小货代企业以货代经营权,便于货代企业之间分配经营权利,调整经济利益分配,鼓励合作机制下的责任制确立,各企业之间承担各自所属的相关责任,从而做到分工明确。二是设立了《货代管理规定》,该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适应市场变化,比如,确立货代企业群中承运货代人与集群的关系和自身的业务范围; 再如,快递企业与货代邮政企业的业务责任范围界定等等。三是借鉴了国外的优秀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的竞争机制与自身竞争特点,对国际货代企业群的发展设定了基本的战略路线,那就是政府加大了在网络建设、机制转换与融资渠道上的政策辅助,尤其是融资渠道,地方政府会拨款给中小货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政府也鼓励中小货代企业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兼并收购与跨国经营,从而组建跨国性的货代产业集群,整体朝着综合货代产业的方向发展。而从整体来说,还设定了针对与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体的监管规范,主要思想就是放开经营权,让市场决定竞争平等性,最终实现调动各区域间的贸易经济性,将市场活跃化[4](P37-38)。

2.实施专业化经营,提高集聚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像海西经济区这样以国际货代产业为主的区域在货代业务的发展方面却较为分散,而且并不专业。如今,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和科技信息产业化的蓬勃发展,专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改变货代企业内外部环境,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重要优化途径。中小货代企业由于经济能力薄弱且业务范围相对狭窄,所以他们就必须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并联系实际,扩大货代经营范围,做专业化服务。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应该分工明确,各个企业以自己的特色擅长项目为主,比如集中发展船运、配送等等,从单项集中着力来开发市场、周转资金、培养人才、精化管理模式等等,最终寻求成为某一领域的市场佼佼者。

在海西经济区,福建10 家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就形成了自身的小范围产业集群,开展整箱拼箱服务。通过走专业化发展的路线试图打响自己的品牌,从而赢得市场。整箱拼箱是最能体现货代独立性的业务之一,而且它有巨大的增值服务与经营空间。这10 家企业于1998 年设立联合产业集群以来,将拼箱业务作为整箱业务的补充,满足了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单票利润率以每年8.1%的比率逐年上升,达到行业内的高水平专业化操作要求。同时该货代企业群还在国外发展了代理网点,通过信息网络通信作为业务先导,满足了客户的各种需求,基本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和滚动式发展。从2000 年到2004 年,该货代企业群就构建了自己的全球业务体系,开通了近100 个直拼点和605 个转拼点,拥有了包括海关监管管辖下的CFS 集装箱货运站,而且率先实现了国际合作线(Fujian Consol Lines),真正寻找到自己的企业群发展优化路径,以拼装箱打出了该地区近40%业务占有率的名号,并形成品牌[5](P24-27)。

五、结语

海西经济区的实例已经告诉我们,国际货代产业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产业。基于产业集群理论视域下的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群虽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货运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日益深化,他们也在寻求着不断的战略转型和产业优化,立足从自身优势开始,发展特色服务和集约经营路径,努力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具有规模和现代化理念的综合发展企业群体,通过互相依存与促进来带动区域性经济的快速进步,并走向世界。

[1]姚杭永.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甄竹. 探寻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之路[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陈言国. 福建国际物流货代企业的发展路径创新[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曲淑霞.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梅赞宾.中国货代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猜你喜欢
海西货代集群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基于现代物流的RFID集装箱信息管理应用研究——以海西港口为例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