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控烟令执行仍是关注焦点

2015-07-09 08:39
绿色中国·B 2015年5期
关键词:烟民二手烟守法

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开始实施。今后北京市所有“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一律禁烟,违反禁令的个人最高将罚款200元,违规设立吸烟区的单位和机构最高可罚款3万元。

此次控烟条例的主要焦点便是史无前例地严格限制室内吸烟,像电梯、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也在禁烟之列。这就意味着除了家以外的室内环境几乎没有可以吸烟的地方。因此,控烟令无论是对烟民、还是对禁烟的执法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调查显示,当前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为23.4%,成人吸烟者约419万,深受二手烟毒害的有1000多万人。全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近30%,约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为此,国务院法制办2014年11月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可谓中国控烟工作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控烟迎来“最好时代”的重要标志。

我国早在1979年就开始颁布各种禁烟令,在30多年的公共场所禁烟历史中,公共场所的禁烟范围逐步扩大,一些特殊公共场所的禁烟要求也逐渐细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一半的城市出台了公共场所禁烟的地方法规,然而执行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

公共场所能否有效禁烟,立法、执法、守法一个环节也不能少。无烟立法本是公共场所禁烟的一记“重拳”,但过去由于立法与执法上的双重缺陷,结果往往变成“空拳”:在立法上,法律规定刚性不足,原则性与宣传性内容较多,实际可操作性不足;在执法上,执法主体不明确,无法有效执行,执法手段太软,最后的结果就是“十几个部门掐不灭一支烟”。

在执法监督上,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爱尔兰明确规定了禁烟法令的执法部门是环境卫生部和健康及安全局,这使得两部门能排除一切干扰,顺利进行执法工作;在意大利,禁烟的执法主要依靠警察,因此能随时发现在公共场所吸烟者并对其进行处罚,这样提高了禁烟法规的威慑力,并且保障了该法规的顺利实施。

北京此次控烟,实行“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的原则。其中“单位负责”有望成为一大利器,从监督流动的烟民改为监督固定的单位,强化法人的主体责任地位,控烟不力的单位将被惩戒。另一方面,控烟不能光靠传统“盯”“管”“跟”。条例提出,管理者可以利用烟雾报警、浓度监测、视频图像采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禁烟场所的管理。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全国性无烟法规实施探路。希望这次北京控烟能突破现实尴尬,从而加快我国控烟的整体步伐。

猜你喜欢
烟民二手烟守法
二手烟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接触二手烟 伤儿童视力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