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2015-07-10 13:19刘丽敏
黑河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童话育人校园

刘丽敏

黑河市第六小学利用童话中真善美的力量,以丰富多彩的童话为载体,将童话教育与尊重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相结合,引领学生用智慧、用心灵去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探索童话育人模式

众所周知,童话具有教育、认知和审美功能,它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丰富离奇的想象、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传达人类共同的基本美德。孩子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被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会下意识地站在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场来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并随着作品的诱导做出道德判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智慧。教育与童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童话育人有着其它文体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童话育人”是我校课题研究长期孕育的花朵,从童话教学到童话育人,我校经历了“十五”至“十二五”的多次课题滚动研究,逐渐在童话教育中提炼升华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回归天性,发展个性,构建精彩校园。”

二、凸显童话育人特色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探索“人格化童话教育”育人模式,我校不仅积极创设童话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更在内涵建设上深入挖掘,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一校训,实施“学会尊重、发掘灵性、快乐学习、完善人格”的童话教育,尊重学生的权力、个性和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育”作为追求目标,以童话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的童话实践活动,强化内心体验的德育模式,力求通过显性、趣味的人格化童话教育,实施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是“爱”的殿堂,教师是“爱”的使者。学校倡导教师要从尊重生命开始,关爱每一个学生,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唤起信心,让孩子时刻沐浴爱的阳光。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尊重、真心与人相处,快乐学习,成为有担当的人,我校积极发挥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在众多的童话故事中,把《快乐王子》《狮子王》《小鲤鱼跳龙门》《下次开船港》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通过这些童话故事里的典型形象告诉学生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就是最快乐的事儿;勇敢向上就会取得成功;只有成长,才能肩负责任;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经过十年的探索,我校创编出了主题童话《未来守护神》,形成了小金龙和六位未来保护神的艺术形象,并将之搬上舞台,如今同学们正以极高的热情续写着他们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树立正能量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建立了“星级”班集体激励性评价机制,以激励性评价机制为抓手,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从养成习惯培养入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校以经典童话形象为象征,每月开展评选“校园之星”活动,将校园之星的优秀事迹,通过院墙外的“星光长廊”定期进行专题宣传,为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星光大道”。走廊的童话教育馆、校园的童话创作长廊、《书香校园》校报上和小金龙广播站吸引孩子们时时在课间、在午间留恋于阅读场景。

三、丰富童话育人载体

我校以“宽容但不放纵,坚定不乏温和” 的人文化管理风格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原动力,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参与童话实践、体验童话人物、展示实践能力的机会。

学校教导处结合学校人格化童话教育办学特色,把童话理论研究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相结合,并细致地制定了各个年段的阅读量标准,每学期给出阅读推荐书目。把一到六年级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进行了统计与编录,对非童话类的教材可以进行童话活动的教学点进行了挖掘与整理。老师们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童话活动,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各种形式比赛,让童话教育与国学经典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说写兴趣。

十年的童话教育实践,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每年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童话节了。童话节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创新,从主题、口号的提炼,到节徽、吉祥物的设计,再到各会场的布置和人员管理,都广泛征集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在童话狂欢节开幕式上,学生身着各式服装、头戴动物头饰、伴着童话音乐,走进各自喜欢的“童话放映厅”“未来童话家”“童话演员大招募”“童话人物我体验”和“童话小剧场”“图书超市”等分会场,各个环节均由师生代表配合完成,使得更多的孩子得到了锻炼,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学校少先队还以丰富多彩的童话载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以劳动节、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为契机,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在学习上,开展征集创编“不耻下问,独立思考”优秀童话活动,通过语文教师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话盲选,推荐出优秀作品,再由各班级学生代表参加海选投票,最后评出一部优秀作品,由学校童话剧社的小演员们将其搬上舞台。还通过征集“三心(恒心、决心、细心)”卡通形象和主题漫画,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操作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模拟生活,摆脱“被学习”“被教授”的被动教育,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学生对克服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问题,让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接受角色心理训练,磨炼意志,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校的人格化童话教育之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达表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使他们学会了尊重与合作,接受了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的熏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给学生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童话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