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优质问题设置的策略*
——以中学政治听评课为例

2015-07-12 17:11邓持梅沈慧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优质设置情境

邓持梅,沈慧娟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白山 133613)

课堂教学中优质问题设置的策略*
——以中学政治听评课为例

邓持梅,沈慧娟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白山 133613)

优质问题设置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例,明确优质问题设置的指导原则和参考依据,围绕听评课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炼出了优质问题设置的四个策略:一是要围绕核心内容,层层深入,具有渐进性;二是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具有探究性;三是要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具有层次性;四是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优质问题;渐进;探究

当前,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真情投入、用心探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形式化,距离有内涵、有生命力的课堂仍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在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的多重因素中,教师创设情境素材、设置优质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1 教师问题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教研员,教研指导、行动研究是其本职工作,在听评课中,发现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第一,问题设置难易程度把握不好.有的问题设置难度过低,学生只要阅读教材很容易找到答案,问题设置没有探究的价值;有些问题设置过难,脱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学生无法理解;

第二,探究问题设置的目的、要求和形式不明确,学生无从入手;

第三,问题设置与情境素材缺乏内在联系,离开情境素材问题也可以成立;

第四,问题设置缺乏学生的生活色彩,用成人世界的语言和思维代替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2 优质问题的主要特征

美国教育专家杰基·阿克里·沃尔什博士和贝思·丹克特·萨特斯所著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中指出,优质问题有四个特征:(1)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2)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3)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4)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这四个特征可以作为教师设置优质问题的评估标准和指导原则.反思听课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值得称赞的,也有值得商榷的,在学习反思和总结中,提炼出几点优质问题设置的有效策略,与同行分享.

3 优质问题设置的策略

3.1 优质问题设置要围绕核心内容,层层深入,具有渐进性

有专家提出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1].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关注学科内容、个人现实(学生在校外的生活经验)以及外部现实(其他的学科领域即现实世界).设置问题的领域可以是单独领域,二者重叠部分,三者重叠部分.一般认为,最有力或“密集型”问题是三者交叉部分的.如图1所示:

以某位教师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所设置问题为例:

图1 问题环

教学情境:春意浓浓三月至,“两会”牵动国人心.阅读两会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会热点之一,反腐倡廉,去年以来,“打虎”“拍蝇”让人们感受到反腐风暴势头正劲.今年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

材料二:陈光标既不是全国人大代表,也不是全国政协委员,但自2000年开始至今15年旁听两会,从未迟到.“如果想要谏言献策,提出号召,两会是最好的舞台.”两会前陈光标对记者说.

问题设置:(1) “两会”牵动国人心,是人们谏言献策的最好的舞台.“两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打虎”“拍蝇”体现了我们党治理国家哪一治国方略?“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体现了治国方略的哪一基本要求?

(3)陈光标15年旁听两会从未迟到,他的行为是在积极行使公民的哪项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有什么意义?

(4)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既不能当选代表参加两会,也不可能旁听,我们的建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反映上去?

在本案例中,教师从学科知识、社会现象和学生关注点角度确定本课的核心知识——积极参政议政,从情境素材设置问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层深入.学生逐渐明白,我国法律赋予并保护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公民必须通过合法的渠道行使权利,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同时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法律绝不姑息,法律具有保护和惩罚双重性作用.

3.2 优质问题设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具有探究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和‘可能发展区’,对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我们要根据思维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在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很多老师都知道,但是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却常常违背这个理论.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时,将《乡村爱情》电视剧进行改编,出现了“同工不同酬,村民有争议”的场景,学生也模拟情境进行人物表演,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兴致勃勃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情境演绎完后,不料,教师直截了当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为什么一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请谈谈理由.结果学生一下子卡住了,便急急忙忙翻开书找答案,照本宣科的情景又出现了.多彩的情境和设置的问题犹如两个隔离的岛屿,没有丝毫的联系.

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映,还是老师问题的设置出了差错.这位教师不是从情境素材引发问题,而是从教学内容中引出一个“高大上”的问题,教师没有为学生探究问题创设出思考的过程情境,学生只能照本宣科了,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所以说,学生不愿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没有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与老师对问题设置的认识和策略有直接的关系.设置的问题既要与情境素材密切相关,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问题设置是情境素材和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教师不要只追求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

3.3 问题设置要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具有层次性

问题不仅是搜寻信息的工具,也是信息加工的工具.所以,我们在构思问题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回答所包括的内容,还要清楚学生运用的思维或认知方式.区分不同种类的思维或认知方式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布鲁姆认知分类法和沃尔什和萨特斯三层房屋分类法.如图2所示:

图2 布鲁姆认知分类法

以某位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讲解中设置的问题为例.

教学情境:星期天早晨,王明心情很好,约好与好友到小区广场打球.刚出门,他发现外边风太大了,“真倒霉,怎么打球啊?”这时好友打来电话,告诉他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王明给班主任打电话得知,自己的强项数学竟然没及格,心情糟透了.中午妈妈回来时,看到王明正在玩游戏,妈妈狠狠地训斥了他.王明和妈妈争论起来,随即摔门而走.

图3 沃尔什和萨特斯三层房屋分类法

问题设置:

①情境中王明有哪些情绪反应?你能区分出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吗?试着说一下两种情绪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记忆-理解-分析)

②你觉得王明的情绪变化跟什么有关?请你帮他想办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分析-应用)

③在班级群体中,你要表达喜怒哀惧情绪时,会注意哪些问题呢?(应用-创造)

在此案例中,这位老师分别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应用和创造等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设置问题,在感受他人思想,剖析他人行为之中,逐步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了启思导行的教育目的,体现了教育的本源问题.

3.4 问题设置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趣味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问题设置也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生活情趣走近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才会真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出现有生命力的课堂[2].

以全国中学政治优质课观摩大赛中某位老师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讲解中的示范为例.

教师课前准备:给学生准备见面礼——法律扑克牌

教学情境:晒晒我的幸福生活

某年某月某日,我呱呱坠地了,父母给我取名刘彩萍,在父母的呵护和抚育下,我快乐健康成长.七岁我背着书包进入了文成小学,十二岁进入文成中学.在中学阶段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我的文章被刊登在《中学生天地》上.

十七岁那年,考上了大学,大学为兴趣广泛的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喜爱表演的我常常活跃在学校的舞台上,也曾获得院“最佳表演奖”的光荣称号.

2000年9月,我顺利通过应聘进入实验中学,成为一名思品教师,10月,我领到人生中第一笔工资980元.

教师设问:下面请同学们出牌,如果你认为我行使的权利和你的扑克牌上罗列的权利是相对应的,就请你大声说“我来出牌”,并说出我享有的是哪项权利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关照片、发表的文章、我的表演等创设情境,以学生出示法律扑克牌的形式引发和回答问题,吸引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法律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在出示法律扑克牌的过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感受到法律为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在学生情绪高涨的参与中,为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而折服!

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给课堂新鲜空气;一个模棱两可的询问,可以点燃学生争辩的激情;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可以让学生看得更远,想得更多.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为学生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有内涵、有生命力的课堂上展翅翱翔.

[1]杰基·阿克里·沃尔什,贝思丹克特·萨特斯著(美),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孙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EB/OL].2009-06-2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8.037

2015-05-27

邓持梅,女,吉林长白山,副教授.

G42

A

1008-7974(2015)04-0110-02

猜你喜欢
优质设置情境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