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留住真我”之梦想

2015-07-13 12:19李楚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510631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李楚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63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留住真我”之梦想

⊙李楚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631]

菲茨杰拉德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和批评了20世纪的“爵士时代”。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的梦想一直是研究者们热衷的话题。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盖茨比的人物特征并非单纯映射了当时普遍的“美国梦”,还代表了当时觉醒的且对时代无奈的少数的美国人。本文基于20世纪“爵士时代”的大背景及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出发,并通过认真解读小说,对盖茨比心中的“留住真我”的梦想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挖掘这一梦想对现代社会和个人具有的启发性意义,最终给予现代社会和个人在精神追求上的建议。

盖茨比 “留住真我” 精神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ate Gatsby)的作者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986—1940)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身处“爵士时代”的菲茨杰拉德尽情享受了这一时代的物质财富、放荡生活和各色诱惑,同时又洞察到这个社会的腐朽本质,冷眼旁观其同时代人的生活。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20世纪英语名著之一,但是它曾也遭受到了冷落。小说出版初期的销售量和报刊评论都不是很理想。直到30年代,尤其是菲茨杰拉德死后,其销售量才开始稳步上升。如今,它每年的销售量都有近百万册,同时对菲茨杰拉德和这部著名小说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这部作品讲述了盖茨比把对黛西的追求视为自己美国梦实现的途径及其最后的幻灭,被T·S·爱略特(T·S·Eliot)誉为自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以来美国小说所迈出的一大步。

国外对于《了不起的盖茨》的研究如火如荼。但近年来,国内对于这部作品的相关研究也相当多。首先有针对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和文学专著研究,除了专著外,对于菲茨杰拉德的研究也不乏在文学史中的章节研究。此外,论文和期刊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研究的角度主要有:“美国梦”的研究、小说人物的分析研究、象征手法研究、历史主义研究、叙事学研究,以及神话学研究等方面。前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涵盖了主题、人物、结构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主题和小说人物的研究中,对主人公盖茨比的研究都紧紧围绕了“美国梦”来研究。很多研究者热衷于把小说中出现的意向如“绿光”视为希望和梦想等与盖茨比内心的幻想联系起来。

从20世纪“爵士时代”的大背景及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出发,并认真解读小说,笔者认为小说中盖茨比的人物特征并非单纯映射了当时的普遍的“美国梦”,还代表了当时觉醒的且对时代无奈的少数的美国人。盖茨比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人物除了通过各种方式,正当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企图实现自己的梦想外,还拥有一项可贵的且了不起的品质——即使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心中还留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盖茨比心中的梦想也并不是要实现辉煌的未来,而是回到那单纯美好的过去。但是时代已经改变,早已物是人非的世界不可能容下这样奢侈的梦想,所以盖茨比的梦想终会成为泡影。笔者通过解读小说,围绕三个部分进行阐释和分析:1.盖茨比心中的梦想;2.盖茨比“留住真我”之梦想的理论依据;3.盖茨比“留住真我”之梦想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盖茨比心中的梦想

在小说开篇,尼克的描述中便可了解一个真正的盖茨比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想法的人。“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类似一台能够记录万里以外的地震的错综复杂的机器。这种敏感和通常美其名曰‘创造性气质’的那种软绵绵的感受性毫不相干——它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拥抱希望的天赋,一种赋予浪漫色彩的敏捷,这是我在别人身上从未发现过的,也是我今后不大可能会再发现的。”在尼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盖茨比与当时很多的美国人不一样,他具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即使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有过太多的“不合法”的行为,但是他内心的那篇净土还是永恒地得以保存。

随着小说剧情的发展,尼克第一次看到盖茨比时,盖茨比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里仰望银白的星光。“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这是一盏尼克经常遥望的绿灯,代表着他与黛西美好的曾经。黛西的出现使盖茨比的仰望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在黛西与盖茨比第一次重遇的时候,盖茨比曾说“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盖茨比意识到了黛西和他之间的距离已经不是一盏绿灯,他所仰望的那盏绿灯已经不是如今的黛西。那一盏绿灯代表的是他们从前在一起的美好的日子,从前的他和从前的黛西。

紧接着,盖茨比开始筹划实现他这个伟大的梦想。尼克在盖茨比脸上看到的惶惑的表情再次体现了他以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修饰。这个幻梦并不是由于黛西的过错,也不是盖茨比的想象太多,而是因为这个梦想是回到过去。过去已经被爵士时代的浪潮扑灭,盖茨比惶惑的表情正是他对时代的无奈造成的。盖茨比对黛西的要求就是跑去和汤姆说她从来没有爱过他。盖茨比幻想着等黛西恢复自由,他们就回路易斯维尔。同时盖茨比也承认,“可是她不理解我”。在盖茨比心里,过去的黛西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现在这样。其实黛西随着时代的变化早已被身边的人同化了,她只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就如当年黛西收到了盖茨比的来信后喝得酩酊大醉也改变不了最后嫁给汤姆的现实。盖茨比并不愿面对现在的现实,和黛西过着偷情的岁月,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他们过去生活的模样。所以他希望通过黛西和汤姆的摊牌把这些年的一切否定,然后恢复到从前。当尼克反驳他不能重温旧梦的时候,盖茨比发狂地东张西望,并且坚决认为他可以把一切都安排地跟过去一模一样。这些都足以证明盖茨比对于旧梦的执着,对于现实的无奈。

盖茨比拼命地想要挣脱现实的残酷,但是从小说后期黛西的反应我们便可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当黛西、汤姆和盖茨比聚在一起的时候,黛西还是没有决心离开汤姆,并且埋怨盖茨比的要求有些过分。黛西曾经爱过他,但这已经是过去。黛西撞车,盖茨比毫不犹豫地为她顶替,那是因为到最后一刻盖茨比还是幻想着能够回到过去,希望黛西回头。他抓住的最后一线希望终究还是不复存在了。汤姆和黛西最后逃离了。“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尼克对于汤姆和黛西的批判进一步地凸显了盖茨比对于旧梦的执着和坚持。盖茨比在这些普通人的面前因为具有那一片心灵净土而更了不起。小说剧情发展的最后,尼克再次对盖茨比进行叙述。“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一定就像是近在眼前,他几乎是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的什么地方了,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前伸展。”尼克对于盖茨比的梦想的解读给予我们更有力的证明:他的梦想被现实的世界所丢弃了,他不可能实现。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这段话给予身处那个空虚的时代的人们一丝希望,就像盖茨比一样,即使最后梦想破灭了,但是他精神上的那种坚持的追求是永恒的。恢复过去的那种文明和快乐的幻想似乎给这个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小说最后还是以盖茨比信奉的绿灯作为结尾,绿灯在这个故事的发展中是一种灵魂和精神。在爵士时代,绿灯也成为了被世人誉为“垮掉的一代”的人们心里的一颗微弱的、纯净的心跳和希望。这个希望也是盖茨比一直追逐的梦想,保留最初的那份爱和纯真,保持“爵士时代”前人们内心的那种精神和价值观。

二、盖茨比“留住真我”之梦想的理论依据

那么,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的解读是否有理论上的依据?这与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及“爵士时代”的历史是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读书全靠亲友资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戏剧团体活动。他受著名的诗人比肖普以及文学评论家威尔逊的影响,如醉如痴地爱上了文学,他的创作无不体现着其充分的生活和技巧准备。

但处于“爵士时代”的菲茨杰拉德也是“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的精神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对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发生了怀疑。菲茨杰拉德年轻时曾迷恋过金钱,但成名后又挥霍无度,深受金钱的毒害。因此他对金钱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部上流社会的“金钱的罗曼史”。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有一条发展线索,就是幻灭——崩溃毁灭的过程。这条线索的开始是《人间天堂》。短篇小说《戴立林坡错了》对社会的暴露更加深刻,对理想和价值的幻灭尤甚。随着他创作的日臻成熟,菲茨杰拉德对社会的厌恶、揭露和批判的程度也愈益强烈,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对于他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破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战后西方一代青年的精神危机的时代特征也给菲茨杰拉德创作盖茨比这个人物奠定了基础。时代的印记深深留在了菲茨杰拉德的心里。人们疯狂地追求物资生活,精神却濒临灭亡。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的悲剧并非偶然。物质并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精神才是永恒的。盖茨比的死就是对美国社会的无声的抗议,也是对“留住真我”之梦想的呐喊。

三、盖茨比“留住真我”之梦想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指导意义

盖茨比的故事无论是在“爵士时代”还是在当下都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宣扬的精神世界具有的永恒性对于新时代的我们和社会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在盖茨比的人生中,他所努力追求物资财富的精神是无可厚非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黛西和汤姆只是这个时代追求物资生活的牺牲品。盖茨比不愿意回到过去贫困潦倒的生活,但是他希望重新回到他和黛西相爱的岁月。这意味着当时极少数像盖茨比的人都想脱离贫困,拥有物资生活,同时也不想失去自己原有的精神追求。黛西和汤姆代表的正是那个时代下大部分人都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内心空虚的人们。因此,菲茨杰拉德在这部作品中想要给在所有社会上升期的奋斗的人们敲响警钟:无论你追求的梦想有多伟大,都要保留自己原有的精神。

当今,中国处于社会的上升期,人们都热情洋溢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关注中国发展的人曾经提出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唐朝文化在日本,宋朝文化在韩国。这是多么严肃的问题!试问,又有多少个像汤姆和黛西的人迷失在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那些像盖茨比一样寻求过去的精神的人们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是否也只能哀叹一句无奈呢?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原有的精神?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因为他提醒了所有发展的个人、国家和社会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切勿丢弃自己原有的精神。

菲茨杰拉德最终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笔者认为这部小说除了批判20世纪的美国外,还给任何一个时代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的精神舞台。盖茨比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执着和最终仍然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是一个时代的写真。我们不要再重复黛西和汤姆的悲哀,也不希望社会让我们像盖茨比那样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中叹息。因此,国家和社会在发展物质的同时要留住本来的精神特色。此外,国家和社会也要尽力引导人们在发展中保留自己的精神追求。

[1][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南京:译文出版社,2007.

[2]王宁.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J].国外文学,1986(1):55-65.

[3]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李楚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