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以《百变大咖秀》为例

2015-07-13 12:19高茜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模仿秀模仿者百变

⊙高茜[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 030006]

新媒体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以《百变大咖秀》为例

⊙高茜[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 030006]

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开始,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经历了诸多尝试和变化。2011年7月,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突破了国内旧有的真人秀模式,开拓了一种新的真人秀模式——明星模仿秀。

真人秀 明星模仿秀 创新

中国电视屏幕上的第一个真人秀节目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从最早期的竞技冒险类真人秀到后来的才艺展现类真人秀《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以及当下又掀起收视热潮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经历了并不漫长却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发展。真人秀的主体由草根过渡到明星,符合电视娱乐时代受众的审美取向,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求新求变的必然要求。

湖南卫视于2011年7月推出的明星模仿类真人秀节目《百变大咖秀》,打破国内真人秀以相亲、选秀、情感故事为主体的单一结构,别出机杼地将表演性、模仿性、戏剧性融为一体,开拓了国内新的真人秀节目模式,实现了自身本土化的价值。

一、模仿类真人秀的一般特征

模仿是人内心的一种原始冲动,是人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因此它的存在和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模仿?事实上,所有的模仿秀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第一,模仿由媒介物、原型和摹本三个要素构成。第二,任何类型的模仿都涉及原型与摹本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构成模仿的实质。第三,成功的模仿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①

了解了模仿秀的一般模式与特点,再结合《百变大咖秀》节目中具体的模仿表演,不难得出这个节目特有的个性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环节设置 在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中,专业评委的打分决定着参赛选手的成绩和名次,而在《百变大咖秀》中,除了评委的打分,还有“模王秀团”和观众的投票一起决定明星们的成绩。这一节目对传统比赛模式反其道而行之。过去是由名人、明星对平民“评头论足”,现在是平民对名人“吹毛求疵”。“从接受心理学看,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紧张度是远远大于对一个陈旧熟知的事物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疲劳’将是一档娱乐节目的终结。”②从2004年起就开始火暴的“超级女声”,在今天必然面临着温度的退减,同时各地各种模仿“超女”模式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而《百变大咖秀》就是在人们期待全新的娱乐节目时横空出世的,从平民选秀跳跃到前所未有的明星PK,人们必然会觉得新鲜。

除了赛制的创新之外,表演之后的点评环节,是由主持人对表演嘉宾的简短采访开始的。这种采访更类似于聊天和讲故事,之后评委的点评就会很自然地融入进来。这种点评的方式一改以往评委严苛、甚至毒舌的风格,整个节目也不以评委的点评为卖点,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在舞台上,以表演为中心,充分尊重嘉宾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娱乐需求。

一档在各个方面都充满创意的节目不可能百分百按照编导的每一个指示来录制。在这个节目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主持人、评委,都被赋予充分的自由空间,这种灵活的、不被事先安排的节目内容能传递给观众更多真实的信息,增强了观众对节目的情感共鸣。

2.全程展现 以往的娱乐真人秀节目都只注重舞台的华丽和明星的光鲜,观众很难接触到明星台下的活动,《百变大咖秀》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就是把明星台前幕后的种种活动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选手在节目中流露出真实品性,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望,另一方面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性。观众不仅可以看到舞台上明星精彩、细致的表演,而且能通过节目事先的采访对明星们的幕后准备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上台前明星们有变“声”、变“脸”、变“习惯”的准备活动,这些过程的真实记录使明星上台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对台上的表演起了一个铺垫作用和推进作用。

二、模仿秀蕴含的文化特征

除了模仿秀的诸多特征,《百变大咖秀》也展现出内在的一些文化特征。

1.回归平民性 在传统的模仿秀中,平民性主要表现在模仿者的社会身份和追求上。在《百变大咖秀》的节目中,明星们所模仿的对象几乎都是比自己优秀的,在乐坛、影坛有不菲成绩和深厚资历的前辈们,同时也是他们自己真实的偶像。这种偶像情节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对于明星的崇拜,同样也存在于已经在影视圈拥有一定人气和名气的明星们。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造型和化妆,给观众以“眼前一亮”甚至“以假乱真”的模仿表演,这种模仿和山寨《红楼梦》、山寨春晚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些明星们刻苦学习、准备的表演秀是对被模仿者的崇拜和敬意,尽管会有一些改编和笑点融入,却没有丝毫对原型的恶搞、反讽和解构。

《百变大咖秀》中的明星模仿者,在模仿大咖、向大咖致敬的过程中已然褪去了自身的明星光环、回归了平民的本质特性。他们是模仿者,也是学习者。他们模仿明星并不是为了恶搞明星,比如有好几个人都模仿哥哥张国荣,不管是保剑锋在造型上原版再现的《我》,还是王祖蓝精心布置的舞台效果营造出来的《霸王别姬》,他们在模仿时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明星身份,都是在以平民的姿态向偶像张国荣学习、致敬,同时也是在向自己的粉丝致敬,传递一种向偶像学习的力量,这种致敬也真正体现了模仿秀中的娱乐精神。

2.注重形式性 模仿中的形似性集中体现在摹本的塑造与原型的相似度上。有观点认为:“越成功的模仿,个人独创性越不明显;而不成功的模仿虽然会有个人的独创,但该独创的社会价值相比较于被模仿形象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文对此处独创性的理解不敢苟同。因为在模仿的过程中,有一些表演尽管从外形、声音辨识度上都和原型极为相似,细心的观众还是能分辨出模仿者和原唱的细微差别;有些表演者在做到“形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原型的理解和改编,故意表现出自己和原型的差异和区别。尽管《百变大咖秀》的模仿者们有时候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这些原型,但却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维持这种“像但不完全是”的风格。或者说,模仿秀追求的重点就是形似,而不是神似。这种效果既是娱乐节目本身的轻松搞笑风格使然,更是表演者平民身份认同及其个性的内在表达。

三、真人秀的新看点——全明星阵容

《百变大咖秀》的制作团队从节目创意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以明星作为卖点的制作理念,因此,在节目中可以看到,从主持人到表演嘉宾再到评委,都是在演艺界做出一定成绩的艺人。无疑,他们各自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为节目的收视提供一定的保证。

1.主持人方面 为了突出《百变大咖秀》的模仿风格,两位主持人何炅、谢娜每期模仿不同的经典影视角色,谢娜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接连模仿了济公、包青天、许文强、秋菊等与她本身形象相距甚远、却受到如潮好评的角色。主持人的这种娱乐精神和敬业精神将整个节目气氛带领到一个制高点,也使整个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深入地融入节目。一个娱乐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调控能力,尤其这又是一个全部由明星组成的节目,没有了那么多的规则和紧张,现场气氛和搞笑是最重要的,纵观节目播出五季以来的效果,《百变大咖秀》的主持人做到了。

2.选手反面 节目组请来叶童、李玲玉、阮兆祥等老一代实力明星,也有丫蛋、大张伟、白凯南、朱梓骁等后辈艺人。有以娴熟的演技和俊美的外形而走红的明星,也有通过选秀出道的超级女声等。在第二季中还出现了奥运冠军邹凯,选手的构成可谓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选手都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和坚定的支持者。遍观这些参赛选手,有的人从未涉足舞蹈,有的人对模仿对象的歌曲并不熟悉,但是他们在百变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角色、释放了自己的另一面天性。因此,在这个已经被称作“娱乐至死”的电视时代,这种不拘一格纳人才的推选方式使得该节目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

3.评委方面 自《百变大咖秀》从开播以来,何炅就一直宣称这是一个“大家有时间就可以来玩”的节目,这也是大咖秀区别于以往明星真人秀节目的不同之处。以往的节目都过于注重比赛竞技、评委专业化,因此给参与的嘉宾造成不小的压力。《百变大咖秀》从不打着专业比赛的旗号,这个节目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参与的所有嘉宾朋友都能在“玩”的过程中享受比赛、享受节目、享受表演。所以我们看到的评委嘉宾有比较专业的表演指导老师许杰辉,也有在《百变大咖秀》中开辟了另一片天地的TVB主持人王祖蓝,更有瞿颖、萧蔷等美女模特助阵,这些评委嘉宾已经构成了毫不逊于表演嘉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的点评和投票并不直接决定表演者的成绩,节目的赛制也不是传统的淘汰赛,而是累计晋级总决赛。因此,评委嘉宾没有出现以往明星真人秀节目中的“毒舌”、尖锐和尴尬等刻意吸引眼球的“看点”。

新媒体时代的真人秀节目集合娱乐性、狂欢性和消费性等后现代文化特征于一体。盛极一时的选秀节目在今天走向衰落,而明星类真人秀节目能火热多久,在于媒介环境与受众心理的变化发展,更在于电视人敏锐的媒介嗅觉和日渐优良的制作能力。

①李红娟、廖海兵:《山寨文化与模仿》,《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18-120页。

②丛众等:《明星PK下的受众心理分析——以〈舞林大会〉和〈名声大震〉为例》,《青年记者》2007年第12期。

作者:高茜,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模仿秀模仿者百变
日常
植物模仿秀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超级模仿秀
从后殖民视角看《模仿者》中的成长主题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名画模仿秀
TV Talk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