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纪录片形式的完美结合
——探析《大唐西游记》成功之道

2015-07-13 12:19闫志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6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大唐西游记动画片

⊙闫志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6]

动画与纪录片形式的完美结合
——探析《大唐西游记》成功之道

⊙闫志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6]

《大唐西游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这里的动画只是一种动态图形的表达方式,它将动画的领域从传统动画片延展到了纪录片的领域。片中那真实生动的角色设计、具有东方审美气息的色彩搭配、美轮美奂的光影运用成就了其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再加之剧情波澜起伏、玄机相扣,使得这部动画纪录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大唐西游记》动画纪录片 角色设计 色彩 材质 光影

众所周知,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美术、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片《大唐西游记》热播后,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之所以说它“新”,因为它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而是一部以现代动画手段为载体,对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取佛经这一历史事件及问题进行影像解读的史料性纪录片。这部动画片中有一主一次两条线索,以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传世作品《西游记》为次要线索先将观众引入一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在充分调动观众欣赏兴趣的同时,引出玄奘法师的真实身世,按“西行见闻”“取经归来”“弘扬佛法”“悄然圆寂”为主要线索向人们展示了玄奘法师西行印度的传奇经历。其中神话题材小说《西游记》部分以2D动画形式表现,而玄奘法师西行真实历史部分则以3D动画形式表现。从美术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生动的人物角色设计

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是重中之重,角色设计要根据剧本所描述的角色性格特征、行为语言等因素来发挥想象,通过设计师给这个虚拟的角色设计出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真实形象。好的角色设计能使观看者从造型和着装上一目了然地分析、体会、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历史背景、社会地位等信息。

1对书画作品的真实鉴定 在《大唐西游记》中,设计师把玄奘法师的模型设计按年龄分为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阶段。壮年阶段的玄奘法师模型设计,主要参考依据是宋人董迪《广川画跋》卷四提到的《玄奘取经图》。《玄奘取经图》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玄奘法师的画像,从其年代和参考价值来讲,是比较接近玄奘法师真实形象的图像资料之一。董迪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但《玄奘取经图》却年代久远。在唐朝文人绘画中以描绘玄奘法师西行为题材的图画不少,其中玄奘法师还在世时,取经故事已经画在西京翻经院。

董迪在《书玄奘取经图》①写道“:自梵经入中国五百年,而教始备。然译释或失法意,夷夏异音不得正处。故玄奘自五天竺得经六百五十七,西京翻经院尝写玄奘游西域路道所经,此图岂传是邪。玄奘陈氏,偃师人。尝至灵岩方取经西域,庭柏西指,凡十七年,一日柏枝复东指,其徒知师归。当时谓负经东来,常有云若华盖,所至四人废业。此书皆不及之,得毋不尽传邪?”由这段文字,不难看出《玄奘取经图》并非单幅图画,而是成套的组图,来表现“玄奘游西域路道所经”的整个过程。

动画的青壮年时期中玄奘法师,人物造型修长而匀称,脸型方中带圆,给人法相庄严的感觉,而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双眸中闪烁着智慧之光。这个角色模型演绎了玄奘法师人生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西天取经的过程。

动画作品中很少出现主角是垂暮老人的形象,而作为一部纪录片,我们无法忽略历史的真实和岁月的残酷。老年玄奘法师的模型比青年时期略矮,多年的游学生涯使得岁月的风刀霜剑刻画出他那略带沧桑的脸庞。此时的玄奘法师经历了西行求经的千辛万苦,迎来了那烂陀寺弘扬大法的辉煌,受到了大唐天子的另眼相看,作为世人敬仰的有道高僧,玄奘神情中更多了几分从容宁静,壮年时的坚毅与智慧被看破红尘、跳出三界的超脱气质所取代。从那烂陀寺载誉归来直到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圆寂,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者带领我们走完了一个旅行者传奇的一生。

《大唐西游记》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模型是参考古画《唐太宗写真图》所设计出来的。根据《佩文斋书画谱》之《肃宗本纪》记载“:十八年,奚、契丹犯塞,以上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为副元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先等八位总管兵以讨之。仍命百寮设次于光顺门,与上相见。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②片中的太宗一派帝皇风范,作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大唐盛世的创始者,太宗面容英明神武,目光深邃如炬,器宇轩昂,仪态从容,充分体现出了大唐帝国开国皇帝的文治武功。正是由于这位帝王的雄才伟略,在客观上才成就了玄奘法师的传经弘法事业;玄奘法师开始大量地翻译佛经,同样仰仗了这位伟大帝王的大力支持,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寺等地译经七十五部,总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③,超过了与他并称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四大家的鸠摩罗什、真谛和不空三家翻译数量的总和。

2.恰如其分的人物比例关系 动画造型的划分标准有很多,按照美术风格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夸张和写实两种风格。这两种风格的运用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夸张风格的动画造型带有很强的戏剧效果,而写实风格的动画造型往往注重真实细节,可以营造出一种逼真感受。在人物造型中,通过头身比例可以明显地区分这两种风格,头和身体的比例越接近现实人物比例,越趋向于写实风格,反之则是夸张造型风格的体现。

《大唐西游记》中的人物造型设计以写实风格为主,人物比例多以七个半至八头身长的比例为主。根据剧情的需要,少年玄奘法师的头身比例是1:5;玄奘法师壮年的形象采用的就是正常的七个半到八个头身的造型比例,在这部动画中的主要角色如唐太宗、鞠文泰、郑善果、戒日王、鸠摩罗王等人均采用了这种比例。而一些次要角色和无足轻重的人物则多为五头身,而这些人物比例的参考原型多为彩绘唐俑,唐朝的匠人为了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常常将人物的头部放大。

《大唐西游记》中角色的形体比例特征有很强的指代作用,通过角色形体的比例差异,我们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个人物在剧本中的身份、地位、年龄、民族等特征。在中国传统的人物绘画中,人物根据其地位的不同、身材的高低、身量的大小,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区别,身份较低的人在画中的身量相对来说较小,而身份相等的人物身量大小也趋同。

在当下日美动画中,设计师更喜欢用构图、光影或者色彩来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直接从人物比例上做文章,将主要人物放大得以突出的手法现今运用较少,原因是随着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与时俱进,往往认为过于直白地在比例上进行调整显得过时、刻板。然而在千年前的封建王朝,可谓等级制度森严,这种不能被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比例扭曲恰好如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心中的直观想法。

3.细致入微的表情塑造 动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动画片的核心就是动画角色的表演。说白了动画角色只是一幅幅静止的人物,那么如何把静止的人物画面刻画得活灵活现、生气十足,除了要考虑故事情节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加以表现外,人物表情的刻画也显得尤为重要。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即使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观众们也能够从人物的表情里体会到其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

《大唐西游记》中,人物由静帧动画表现,因而表情禁止定格,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通过设计人员的辛勤劳作,最终我们在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众多人物角色脸上那微妙的表情变化,而这些表情变化又是那么贴切和自然。

如玄奘法师的表情塑造:少年时期聪颖早慧,观众可以在这个角色模型深沉的眼眸中找到一种不属于蓬勃少年的哀伤与平静,微微向下的嘴角给人带来超越年龄的坚毅与老成之风,只有圆润的脸庞略带稚气,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法师少年失去双亲的悲惨经历;壮年时期豁达从容,这个时期的玄奘法师表情刚卓、法相庄严,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玄奘法师的眼角微微向上挑,眉骨的轮廓平和舒展,嘴部轮廓如刀削斧剁,线条刚毅果敢,此时的玄奘眼中少年时期的淡淡哀伤已被一种充满智慧的坚定所取代,整个人物的表情表达出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和对眼下环境的若畏四邻④,这也很好地反映了玄奘法师佛心的坚定和取经路的坎坷;晚年的玄奘法师表情脱俗祥和,此时的他眼中完全一派平和睿智,眼角和整个脸部轮廓向下,呈现出一种老态,年轻时的神采飞扬已悄然换作一种长者的慈祥,中正的脸庞和内收的下颚给人一种中正安舒的山岳气势,嘴角微微含笑使人感到法师的心底沉静如深渊。

二、传统色彩的合理运用

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习惯和表达方式在《大唐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低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基调贯穿整部动画片的始终,很少见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基调,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不爱张扬、万事循规的中庸之道。如年轻的玄奘法师出场多是身着藏青色或土黄色的僧袍,这两种颜色都是内涵丰富且不容易被发现的颜色,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取向。低饱和度藏青色会给人一种坚毅、深邃、严谨、静逸的感受,而它作为中国传统僧袍的常用颜色,主要强调了僧侣不同于世俗的特殊身份。而另一种传统僧袍常用色土黄色,充满了朴实而又虔诚、坚卓而又包容的感觉。高明度土黄色的应用突出了玄奘法师性格中像土地一样厚德载物的君子品行,同时也映衬出玄奘法师西行的风尘仆仆。这两种颜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年轻的玄奘法师内心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世人的宽忍。晚年时候的玄奘法师身着深红色袈裟,深红色给人一种稳重、成熟、高贵的视觉心理感受,表现了玄奘法师晚年地位的崇高、身份的庄严,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玄奘法师身负宣扬宗教教义责任的严肃性,与年轻时的虔诚低调相比更多了一份从容气象、大家风范。

在本片中还有一个令观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叫石磐陀,这一人物模型的色彩运用也颇为用心、值得一提。片中这尊胡俑着翻领胡袍,是一个宽鼻、大口、卷发、秃顶的胡人形象,色彩设计多用黑灰色和蓝色搭配,浓密的黑色胡须遮挡住了大部分的面部表情,灰绿色的衣领,饱和度极低的蓝色衣袍,整个人带给观者一种灰暗阴冷、不舒服的感受。其色彩运用手段出色地完成了气氛渲染,使得人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胡人充满了戒心。

纵观整部动画的色彩体系,设计者对色彩的运用十分精准到位,观众通过直观的色彩视觉感受,更加明确了人物所处的年代,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民族信仰——色彩作为最廉价的设计元素,在《大唐西游记》中被运用得当,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材质与光影的完美结合

在隋唐两代,佛教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色彩绚烂多姿,在中国彩塑史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谓彩塑,是先用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胶泥,然后用胶泥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雕塑作品。《大唐西游记》的人物材质则大多取材于中国佛教彩塑。

影响材质表现的两大要素是贴图的选择和灯光的处理。贴图包括普通的颜色贴图、凹凸贴图、高光贴图以及反射贴图。彩塑的肌理粗糙,反射率和折射率较低,发光度较弱,根据时代情节的需要,这些年代久远的彩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旧处理,其中凹凸贴图的应用最为常见。设计中高光贴图与凹凸贴图是使用灰色色阶来控制明暗范围的,两者配合可以制作出与实物质感相似的物品。在颜色贴图的应用中,《大唐西游记》多使用佛教造像中常见的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这几种颜色色相反差较小,明度纯度偏低,从而显得素雅而古朴。这些材质定位使观众如同回到了一千多年前,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个关于佛教的传奇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是分辨物体形状和色彩的重要因素,三维软件的灯光系统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没有光源的话,形与色都是空谈。这部作品中将一些现实摄影布光技术应用于三维动画,三维设计人员通过明暗和色彩的变化来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完成预期的心理暗示——大幅使用柔光效果并放弃强光,物体大多没有明显的投影,画面细腻清晰,效果静逸自然,富丽中透着沉着,清晰中强调和谐。材质与灯光的完美配合,奠定了全片充满着东方审美气息的视觉基调,这也是这部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唐西游记》是一部严格按照动画制作流程打造的动画片,但其核心内容却是一部纪录片,它开辟了动画纪录片之先河,是央视频道难得一见的经典力作。笔者相信随着动画形式的多样化和动画技术的革新手段日新月异,会有更多如《大唐西游记》这样优秀的动画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①参见曹炳建、黄霖:《〈唐僧取经图册〉探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第72-82页。

②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佩文斋书画谱》,中国清代书画类书(共一百卷),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王铨等纂辑,计分论书、论画、帝王书、帝王画、书家传、画家传、历代鉴藏等,所引古籍一千八百四十四种,其中对书画家传记的引证,均注明出处,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资料,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

③陈明爱:《玄奘翻译成就探微》,《传承》2009年第7期,第86-87页。

④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若畏四邻指小心谨慎,就像冬天里涉水过河;警觉戒惕,就像害怕周围的攻击。”

作者:闫志远,文学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大唐西游记动画片
寻迹大唐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风华绝代的大唐音乐剧:菩萨蛮与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