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片中的美学
——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

2015-07-13 12:19李亭燕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片美学

⊙李亭燕[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浅谈动画片中的美学
——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

⊙李亭燕[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美学,是满足人类感觉器官享受的一种艺术种类,当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知收到刺激信息时,传递给大脑的是愉悦的想象条件。动画艺术是基于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发展起来的,对实际事物拟人化的模拟,人为地设定以符合人类主观意愿,但又不违背摄影艺术中所要求的逼真性、纪实性,然而,最初的出发点还是来自人类想象中的美。宫崎骏在他的动画片中,用惟妙惟肖的画笔为世人描绘出了仁慈美好的大自然,激发未经世事的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联想,更重要的是对比如今日渐浑浊的自然环境,引发大人的反省思考。

美学 宫崎骏 动画片 大自然

一、想象之于美学

“美学”之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直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具体定义,也没有足够可以代表它的现象,甚至还不能够确定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还是狭窄,所以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总是肤浅的。从审美的客体来看,无论在自然界中、社会生活中,还是在艺术领域里,美都是普遍存在着。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美的踪迹。对于人类来说,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对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发出由衷的关于美的赞叹,这种感染力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获得很大的愉快和满足,并且最终由此引发了人类关于它的联想、想象,甚至付诸行动,或作诗赞美,或讴歌赞颂等,就具有了审美价值,达到了美的完全定义。

想象是人们运用自己的心理能力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心理机能,审美想象则是人们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审美对象最应该具备的一种价值是审美愉悦价值,审美客体给审美主体所带来的这种审美愉悦,是审美客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审美客体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审美主体最终所获得的审美愉悦还是由审美客体对主体激发的想象力完成的。

二、审美过程中的审美感受

审美过程由心与物相遇的那一刹那不知原因的感动开始,继而达到一种感性的兴奋,以至于主体在对象的感性外观上流连忘返,似乎直观到一个整体,它在感性光芒的闪烁中显现出某种意蕴,激发起主体的知觉、想象、领悟的协调一致的运动,达到一种振奋的人格状态,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

审美过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得很微妙,看到漂亮的事物、听到动听的音乐,外在感观得到刺激,从而做出欣赏、聆听的姿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和多方面的分歧;面对同一个客体,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大相径庭,对某一个事物的评价都掺杂进了不同的元素,尤其是对于成年人而言,美,不再是简单的命题,而是被各种词汇偷换了概念,也不能说不是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只能说是美的标准被别的因素干扰了。

三、动画片中的美学

然而,美在儿童作品中倒显得简单了很多,美的概念中还没有包含善良、勇敢等,仅仅停留在感官上满足儿童的观赏愿望,能够出现在孩子的想象力中,美倒成了一方净土。

在美妙的动画王国,现实与虚幻、科学与联想紧密相融,不仅有夸张的形象,幽默滑稽的语言动作,鲜艳的色彩,超现实的节奏安排,而且有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回味的听觉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以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夸张地、象征性地表现外在的生活形态。例如在美国动画片的鼻祖沃尔特·迪斯尼开创的迪斯尼系列动画片中,充满天马行空般想象力的精美构图与变化多姿的绚烂色彩打造出的画面美得让人窒息,再加上逼真的质感、流畅的动效给予人梦幻般的感觉,这样的制作风格,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未曾更改,让观众观看时身临其境,即使忘记了影片内容,但是其华美的画面却不可能从记忆中消逝。

宫崎骏,是号称“动画王国”的日本动画界内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东方迪斯尼”。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瑰丽而极富幻想色彩,以优美的音乐、悦目的色彩、如幻似真的画面和繁复绮丽的魔幻世界著称,他用一生所做的三十四部作品向儿童和成人传递梦幻、童真、温暖与爱情,表达他的礼赞生命和绘制梦想的愿望。

(一)宫崎骏笔下的“灵性性美”——《幽灵公主》

宫崎骏总是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在一个想象的、充满魔幻的魅力空间中,大多是在森林里。如动画电影《幽灵公主》,让观众看到了在茂盛的山林中不仅仅是有树木和动物,对于一颗敏感的心来说,似乎总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从树叶后面温柔地窥视着。当阿斯达卡步入大森林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美不胜收的光影交错下的森林奇观,在树干上、草地上、河岸边,到处奔跑坐卧着可以圆周转圈的脑袋、永远瞪着一双惊讶好奇的眼睛的白色“小精灵”,它们仿佛孩子一样顽皮可爱,但又是若隐若现的。“小精灵”来源于宫崎骏对世界一贯抱有的旺盛的好奇心,他坚信在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存在,这使得他的电影里总是充满温度与灵气的幻想。作者还将掌握着自然生死大权的山兽神当作“母亲”,这里的山神并不神圣、不超脱,它和人类同样拥有着喜悦、悲伤、愤怒、病痛甚至死亡,为了表现大自然的富饶健康,所有动物如山猪、山犬、鹿都比现实生活中体型更大,毛色更加鲜亮,肌肉更加饱满,其中以动物姿态出现的山猪神、犬神尤其巨大健硕,象征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

《幽灵公主》中描绘自然的手法与李安导演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中的一个片段相吻合,当派划到像女性身体形状的岛屿时,一开始人们为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美好赞叹,密密麻麻的狐生活于此,看到派既不惊讶也不好奇,还在嬉戏玩闹,仿若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但是到了晚上一切都丝毫不停留地离开地面爬到树上,就在观众对壮观的大迁移疑问时,派发现的一颗牙齿将人类拉回了现实,白天充满生机的岛,到了晚上湖水变成了酸性的,正如人体的消化液,当派打开包裹牙齿的莲花时,才领悟到了幻境终究不是真实,因果联系在此又一次被体现,凡事有因必然有果,这种联系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二)宫崎骏笔下的“人性美”——《悬崖上的金鱼姬》

在宫崎骏的另一部动画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大海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壮阔,而是作为身边的“意境”漂浮在主人公生活的小镇四周,海神被比拟为一位极其美丽温柔的女性,游荡在海水中,她掌控着大海的瞬息万变,给船只安宁、对人类仁慈宽容,耐心劝导平稳波妞父亲烦躁的心,给熟睡的人类营造安静的黑夜,成全人类微小的爱。这种完全的美好是人类向往但难以企及的,宫崎骏将仅仅可能出现在人类脑海中的美完美地展现出来,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愿望。

四、美的反思

宫崎骏的动画影片中总是善于塑造或剽悍凶狠、或憨态可掬、或美丽迷人的诸神,将“万物有灵”的观点传达给儿童或者成年人,并且借助这些形态,作为大千世界多姿奇妙的载体去展示世界的美好以及人与自然界共享心灵旅程的可能性,教导儿童应该怀揣一颗敬畏心去获得自然界所赋予万物的力量。

以最柔和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冲突是宫崎骏多部动画片中所强调的精神。和解,是他对这个世界最深的愿望,然而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从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走过,渐渐进入一个脸谱化的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情义可言,经济利益大于一切,经济发展的同时,却走着思想倒退的步调,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友爱与宽容,到处针锋相对,个个摩拳擦掌,只为局限于自我的未来奋战。其实,夹杂在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中的动画片不仅仅是用来吸引儿童,更应该灌输进成年人的世界,引导人们真正意识到回归童年,寻找自己的本性,意识到用心去感恩自然界的馈赠,而非肆意地侵占扩充。

战争在人类的文明过程中从未消歇,无论是源于君王的私欲、种族的仇恨,还是被披上宗教正义的外衣,甚至带上国家自由道德的面具,最终都是一场普通人消灭普通人的悲剧,诉说着人类存在的荒诞。

五、结语

从1984年的《风之谷》到2013年的收官之作《起风了》,宫崎骏的作品从未刻意贩卖日本传统文化的符号,却让世界读懂了东方美学的柔和、含蓄、幽默与灵性,它对自然、战争、儿童成长的阐释,足以让世人思考应当如何与世界和时代对话。在他笔下描绘的美学中,容纳万千,让世人理解到的是潜移默化中的心灵蜕变,重新擦亮逐渐被污浊的眼睛,简简单单地去欣赏明了的美好,真诚地正视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1]曹飞.艺术美学[M].临汾: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2]姜敏,黄钟军.影视鉴赏[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3][日]宫崎骏.幽灵公主[Z].东京:吉卜力工作室,1997.

[4][日]宫崎骏.悬崖上的金鱼姬[Z].东京:吉卜力工作室,2008.

[5]映像宫崎骏[Z].北京:10放工作室,2013.

作者:李亭燕,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宫崎骏动画片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嘿,我就是圆滚滚
外婆的美学
宫崎骏动漫
纯白美学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妆”饰美学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