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将何去何从?!

2015-07-13 01:54杨思佳
园林 2015年9期
关键词:绿化案例植物

文·图 ◎ 杨思佳

垂直绿化将何去何从?!

文·图 ◎ 杨思佳

很多人会问,为何标题要用问号和惊叹号同时来表达?因为在笔者心里,充满了对目前垂直绿化市场的许多不解和困惑,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更是充满无限的忧虑。

目前的垂直绿化市场主要集中于一些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内陆也只是在发展较为迅速、条件相对成熟的武汉、成都等城市有所突破。本文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来讲述吧。因为在这个被称为魔都的时尚之都,如今垂直绿化已是遍地开花,而从中,我们应该能清楚地读取到这个市场发展的来龙去脉,阐述也比较有代表性。

话还是要从2009年开始讲起。那时候的上海,垂直绿化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展得如火如荼,可以说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哪里做了垂直绿化简直可算是高大上的新闻和事件了。其中代表性的案例也屈指可数。2009年10月,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专题服务的协会——建筑绿化协会。而当时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会员构成中包括了主流的行业上下游单位,从部品件到系统施工、从设计到直接客户地产公司、政府组织等,形成一条清晰的产业链。这也是国内真正意义上有了平衡这个行业市场的行业组织,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在这些会员中,在当时,真正有能力且能做好垂直绿化的企业真的屈指可数。为了将行业做强做大,大家凝聚在一起,抱团取暖,拳头出击,在紧密联系政府和市场的同时,有了破天荒的标准的参考价,进而有了一定影响的行业评选,自然在当时也有了还算健康发展的市场氛围。

通过几年的积极培育,越来越多的地产商、设计师以及政府有关单位开始意识到了垂直绿化除了景观效果之外的重要性和有利于环境保护拓展的优越性。尤其是在上海成功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中,80%的国家馆大胆大量使用垂直绿化作为其环保自然主题的效果展示。

之后的三四年中,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垂直绿化也一下跃入了更多人的视线。大家总结了世博会上的经验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推进。当中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许许多多大家看不到的并不成功的案例。在此,笔者要特别说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接触到的、看到的都是厂家展示出来的最好状态,而一些不是很好的情况似乎我们无从了解,也无法遇见,这也是这个行业存在的较大隐患之一“不想揭露和不敢面对”,我想作为期待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人,都需要直面所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方面的。毕竟对于一种有生命的、鲜活的植物,自然也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谁家的系统好、东西便宜、或昂贵,但更重要的应该说对于所做项目的垂直面来说,在当下所处的环境中,哪个系统是最合适的,哪些植物配置是最恰当的。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成本的降低,利润的增大,而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能更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系统上、不同的环境中,哪些植物最合适、哪种系统最合适,而不是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下。国外有很多垂直绿化方面很有针对性的理论数据,我们有吗?也许我们有的只有所谓的经验,如果能从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也是好事情,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行业中有一部分企业的坚持让人佩服,一直坚持不间断的产品升级和动态研究,让项目更为合理;但仍有一大部分企业(其中以认为这个行业有发展,迅速转行进来或顺带做的企业为主)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认为这都不是事儿,很容易,恰恰因为没有成熟可靠的积累以及足够的重视,诞生了越来越多不成熟的项目。

于此同时,行业此起彼伏涌出的新进企业与传统企业开始了一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技术领域,层出不穷的抄袭,赤裸裸的搬砖,空壳公司的运作;价格领域,为了争夺市场,数之不尽的低价竞争,不同程度的垫资,越来做多,导致甲方的付款条件一收再收,倒过来直接让实施单位不断想办法压低成本,材料精简,导致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恶性循环中。

案例1:金桥某项目

本项目采用固态有机基盘系统,属混种自然式,通过建植后两年的生长对比,明显看出植物呈非健康的衰败走势,而经调查,此项目中,系统本身植物根系可以得到较大空间生长的,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后期养护的不到位上。

图1 拍摄于2014年初夏的植物绿墙

图2 拍摄于2015年初春的植物绿墙

案例2:新天地某商业地产项目

本项目采用无纺布铺贴系统,落成时的效果非常棒,可以说是很饱满,效果惊人。可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墙面植物已经不堪,且被拆除后的墙面的外表面已部分受损。此项目不论是否有业主交接不当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无论是谁,也不应该放任墙面绿化至此等尴尬境地。

图3 落成时的效果

图4 建筑侧面后期拆除后照片(2015年初春)

案例3:四川北路某临时工地外墙

本项目采用拼块组合式模块系统,2014年秋初建时颜色绚丽,风光无限,但没过多久就产生枝叶枯黄、植株死亡的现象。经检查,此项目系统的固定没问题,应该是背后插入的滴箭头有所堵塞,浇水不畅所致。

图5 2014年秋初建时效果

图6 没多久出现的枝叶枯黄、植株死亡现象

案例4:南京西路某建筑外立面

本项目采用的也是拼块组合式模块系统,且不论它是何时建植,笔者于2015年春拍摄到的立面照片,就是一派枯萎焦黄、奄奄一息的衰败状态。就其原因,此项目中的楼层原本就高,浇灌难度比较大,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给水问题突出,且在如此繁华之地,视觉上也比较让人触目惊心,应抓紧整改为是。

图7 拍摄于2015年春南京西路建筑外立面

图8 局部特写

案例5:世博规划区中某商业项目公厕外立面

本项目采用半水耕式无纺布材质系统,项目所处环境其实非常不错,只是系统本身因为高度关系存在部分浇灌不均匀、养护没有及时跟上所致。

图9 拍摄于2014年春的项目正面效果

图10 同期局部特写

案例6:南京西路某商业地产项目(采用毛毡割袋水培式系统)

本系统中土球安装时可以调整得很小,后期主要依靠营养液水培的供给,室内估计问题不大,项目中只是植物的密度近观和远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视觉效果还是比较客观的,有待后期长势的持续观察。

图11 拍摄于2015年初的项目正面效果

图12 同期局部特写

如上所述的负面效应,养护和管理应负主要责任。在前两年,参与企业还没有这么纷繁复杂的时候,大家兴许对自己项目的质量问题还有所在意,报价中基本都是包含一年养护,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项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让业主有了安心的期许。到如今再看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变了法地钻空子,不知道是对自己做的项目没有期待还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为了争夺项目,拆分了报价,把施工和养护分开收取,有的企业甚至把最关键的第一年养护,在报价中直接降低成了三个月的免费维护;更有甚者,养护期后直接放弃对项目的管理和维护,把难题抛给了业主。没有经验的业主们有可能维护好这种项目吗?

这也导致了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产品的可靠性和项目的稳定性。越来越多的业主经历了一次次惨痛教训后,直接选择了放弃。要知道,表面看上去放弃的是一家企业,实际上是产生对这个行业的芥蒂和疑惑。这对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真的有那么危言耸听吗——笔者很认真地答复各位,很多时候表面的繁荣容易麻痹自己,但不要让自己的不专业和逃避,让垂直绿化这个朝阳行业在几年间迅速地变为夕阳行业。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行业同仁们能意识到这些,谨慎负责地去对待每一个来之不易的项目,多花时间在经验积累的数据转化上,让更多的人对行业有信心。也希望专业的行业协会能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有效桥梁,规范市场,引领大家,行业才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杨思佳原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建筑绿化分会秘书长,现荟绿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始终致力于建筑绿化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市场拓展工作。

猜你喜欢
绿化案例植物
朱屺瞻《绿化都市》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