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的态度分析大众传媒对不同受众意识形态的“塑造”

2015-07-15 01:05李珍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批判塑造

李珍珠

[摘 要]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构了主体的接收和认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生存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并在深层次上建构着人们的情感、幻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形成了种种意识形态现象,加强对受众的科学意识形态的引导,迫在眉睫。

[关键词]意识形态;大众传媒;批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5)08 - 0071-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3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在政治学、社会学领域也应用颇多,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伊格尔顿曾说“没有一种意识形态概念获得该领域理论家的普遍认同……有多少意识形态理论家,就有多少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以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从社会物质实践方面来阐释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意识形态是在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阶级社会中充满着各种利益冲突,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就会利用意识形态思想家制作有利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便是意识形态。列宁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科学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就属于是这种意识形态。本文所提倡的意识形态是引导大家积极向上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二、大众传媒概念及其功能

“大众传媒”是指电影、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等,以技术或组织特征为标志的传播手段或者向大众的信息传送。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工具,具有引导规范社会价值观、舆论监督、文化传承等等功能。但是,大众传媒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各种异化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蒙蔽、误导了受众,对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我们要用批判的态度分析大众传媒对不同受众意识形态的“塑造”。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这种负面功能的影响体现在: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很容易误导舆论导向。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分依赖极大的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例如:在西方大众传媒为大垄断资产阶级所控制,传媒集团化发展迅速,传播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利润增值为最终目的,传媒产品更加媚俗化、庸俗化,进而引导公众的虚假性需求,使公众远离政治、陷入日常生活当中,逐步丧失理性反思的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用批判的态度分析大众传媒对不同受众意识形态的“塑造”。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认识到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化

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受众之间的交流亦愈加频繁,在大众传媒自我净化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大众传媒的不确定性也更为突出。大众传媒不断制造掩盖某种生产关系的精神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意识形态通过大众传媒这种文化的载体对受众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受众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给予”深层次维度的“引导”,进而深化传播的效果。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就是不断通过传媒产品捏造、遮蔽现实生活关系的精神力量来控制受众,以获取某种政治资本或者经济利益。这种掩盖真正物质利益关系的精神力量的隐蔽性是很难为处于某种利益关系之中的个人所发现并揭示。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意识形态所起到的作用是有所差异的。但是,绝不能忽视意识形态中的批判性的倾向。“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行动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是一种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其对于传媒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具有了现实性、历史性的特点,可以更为有效、深刻地揭示大众传媒异化的根源之所在。

四、大众传媒引导缺失及其对受众意识形态的误导

人从自然状态下的生物体向社会状态人的转变过程,是一个不断让自己接受被潜移默化的过程,被所处生存环境下的一切社会性因素改变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大众传媒。在当今发达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了我们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我们享受与消费的同时,我们则处在经历着被意识形态化的危险中。大众传媒的发展加速了我们社会化的进程,我们时刻生活在发达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成果中,同时也正是因为我们与这些文明成果无法分离,使得我们被迫处于大众传媒的氛围中。今天,媒介无处不在,在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的同时,我们不禁要反思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有哪些助推力量?

(一)大众传媒的蛊惑性

用批判的态度分析大众传媒对不同受众意识形态的“塑造”,揭开虚伪的意识形态的面纱,让不同受众感受到自己被潜移默化的事实,用批判的态度去看大众传媒所传导给我们的现象、言论和事件。

大众传媒最初的诞生是应因商品经济的兴起引发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在社会化、城市化、商品化的生态环境下,人们必须也只能借助于变动的信息来判断现实,运筹帷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的功能亦随着社会的变革几经分化、裂变与拓展,承载越来越多的使命与责任。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的“嘹望者说”对大众传媒舆论监督职责的认识及其定位令人敬佩:“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这一目标虽然没有覆盖大众传媒所有的社会功能,但是其维护整个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传统媒介功能定位之神圣已经可见一斑。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看作是认识世界本来面貌的窗口,一直仰视着大众传媒的崇高形象,但是,转瞬之间,媒介的娱乐功能无限制地扩张,一切讯息似乎都被打上了“虚伪…扭曲”“作秀”的烙印,真假难辨、虚实难分。endprint

(二)大众媒体的扭曲性

媒体对马加爵事件的报道将焦点集中在:马加爵逃跑的路线的猜测、公安追捕的行动线路、目击者津津乐道的见闻以及马加爵的当时的境况上,关注的焦点让人心寒。对于此事的报道,没有对世人以警醒反而把这个事件当成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几乎所有的媒体对四个受害者及其家人都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冷漠,令人咋舌。整个事件报道充满了娱乐性和戏剧性的元素。报道之后有人说闲着无事,还不如花点工夫去找马加爵,事成后平分20万悬赏费,发一笔财,有人欲冒充马加爵,想在扮演虚拟角色中获得“令人作呕”快感。很少人在这场悲剧中警示自己,在关键的时候最初正确的抉择,这是谁的责任?“在一个较为正常的社会里,关注杀人犯和关注被害者最起码应该是同等的,而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健康社会,被害人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情与帮助。”

大众媒介象征形式的流通在本质上就是“象征意义”的流通,因此它是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现代文化的传媒化构造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突显了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的忧虑。

五、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

大众传媒广泛而深入地改变并整合着人类活动与其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在深层次上塑造着人们的情感、幻想、价值观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我们必须处理好媒介利益和责任的关系,净化意识形态运作场所。在以数码复制、立体网络和零距离传播为特征的电子媒介时代,扩大了意识形态的运作范围,所以大众传媒起到了文化选择性作用,决定了人们看什么,以什么比例,从哪个角度看世界,针对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准确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用敏锐的眼睛看透讯息的本质,用批判的头脑洞察一些容易混淆视听的信息。现代社会正能量缺乏,呼吁广大媒体传播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信息、新闻,给予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社会环境,对其进行科学意识形态的“武装”、“塑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问题是增强社会共同意识,提高民族凝聚力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泛滥,对科学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提高科学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科学意识形态有效性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科学意识形态有效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批判塑造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