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图式角度对李煜诗词的认知解读

2015-07-15 06:49张小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意象图式认知意象

张小波

[摘 要]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象;意象图式;认知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82-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87

[本刊网址]http://www.hhxb.net

一、意象和意象图式

意象是诗歌的基础,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同时意象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刘伯奎指出:在西方,image -词指“视觉反应”,与“想象力”这一形象化的官能有关,因而被看作是想象的画面或其他经验,是理智和情感产生的复合物,能够通过感官和情感被人们感知。“认知诗学是关于文学的阅读,研究在特定文学语境中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认知过程分析达到对文本比较精确的阅读,为系统探讨审美效果和非审美元素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认知理论和模型”。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将“意象”与“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为“意象图式”的概念呈现。因为图式既与感知有关,也与想象有关,它以空间结构为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等。所以说意象图式是一种概念结构,是体验性在认知上的体现。它是一种与“人类经验相关联的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从而对感知经验的凝缩的再描述”。Lakoff认为意象图式指的是我们日常经验(主要是空间和力量)的前概念架构,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后,就可以运用它来体验我们的世界。人们通过不断的重复基本概念,再转到复杂的概念,渐渐的形成了我们今日的概念结构,所以,王寅认为“意象图式也是理解隐喻和转喻的关键,因为一个概念域被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上,尤其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映射,意象图式起着关键作用。”

二、意象图式与古典诗词

“意象是一种心理活动形成的符号,具有绘画,符号,记号的功能”中国人具象思维的实质就是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起来的意象思维,中国意象的典型之作是诗歌,诗歌就是中国人善于对事物进行意象性直觉感觉和抽象理解的产物。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许多学者开始从意象图式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诗歌。最早的有西方学者C.Dav Lewis的Poetic Image为诗歌的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西方的语言学家已经将意象图式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和诗歌研究,他们的研究肯定了意象图式理论可以运用于诗歌和文学作品分析。Lakoff和M.Tumer也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Stockwell的Cognitiwe Poetics为诗歌的认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从意象图式角度解读李煜诗词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李后主的人生经历为对比强烈的两个时期,前期是富贵风流、锦衣玉食的帝王生活,后期是凄惨寂寞、孤苦伶仃的囚中之徒,词人天才的艺术禀赋与深刻的亡国、亡家、亡身的生命体验使他的词既具有亡国之悲、黍离之叹,又具有人类共悲共喜的情感深度。李煜的作品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他醉生梦死,颓废没落的帝王生活,整个词风在艺术上多受南唐宫体和花间派词风的影响。从国军到囚徒的惨败经历使得李后主后期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他不得不从原来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李煜留给后世的词不过30多首,但这些词构筑的意象世界所传达的意义却是其后众多词人望尘莫及的。

从意象图式角度分析,词上片写愁景,以凄婉笔触将多种意象图式融合一起。“独上西楼”上字是个虽然只是个明显的上一下图式,但因加了个“独”字,更显词人形单影只,茕茕一身的悲凉处境,四处无人,唯有词人一人独上西楼,因而词人成了此场景的中心,四周的无论是“寂寞梧桐”还是“深院清秋”都成了映衬词人身影孤独的背景。我们既可以说此处采用了图形——背景图式也可以认为是中心一边缘图式,凸显词人在被囚时身无一知亲在旁的孤寂之感。如此心态,词人登楼又会看到什么?词人看到了两种意象:一是“月如钩”。如钩残月,凄冷幽光,正好与“西楼”上人的愁苦心境互相映照。只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的历史积淀中,“残月”总是和忧郁结下不解之缘的。二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此一来,他先是看到了天上的“月如钩”,再俯身望到地面的“寂寞梧桐”及“深院”,因而是采用了上一下图式。

“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中国艺术特别强调意与象的浑然整合的特性。意象切合中国艺术的体悟方式:既“以心为主”又“从物出发”,“以心为主”,并不主张直接表现,过于显露,而是极尽含蓄蕴藉,讲求静穆观照。客观而言,梧桐本无所谓寂寞冷清的姿态,但古往今来,诗人都偏爱以“寂寞”来形容,这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助于艺术通感,把梧桐想象成为一个历尽沧桑、淡于世情、甘居寂寞的人,以衬托自己不耐寂寞的心怀。

下片写离情,以暗喻手法寄托哀思。“剪不断,理还乱”在这里是连接图式,各种愁绪纠缠不清,千丝万缕彼此缠绕,形成一种链接关系,连接到抽象的事物之上。因为“离愁”严格而言是指心理学上主体性的思维活动,它的心理定势就是“相思”。将愁情比作丝缕,这写法并非始于李煜。词人将丝缕的概念映射到愁的概念上,在相同的概念域中从而形成了隐喻。当我们感知李煜所要表达的万般愁苦时,我们动用了我们的感知经验,透过意象,运用想象将多样的意象图式相融合,并且与词人所要表达的那种意境相融合,从而更好地、更切切地理解这首词。这首词构成了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渲汇离愁的感情图式,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endprint

总体来说,李煜这首《相见欢》采取了图形一背景图式,起点一路径一目标图式,容器图式,连接图式,上下图式等等。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我们可以形成思乡是旅程和这一概念隐喻。同时,在最后一句的理解词中“丝缕一愁”这个隐喻时,我们涉人了空间距离意象图式,即把距离意象图式运用到参与域中去识解“愁”这个抽象的意象。品读李煜的诗词,仿佛置身于一幕幕意象之中,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全都被激活了。词中常见的意象如:“高楼”、“阑干”、“春花秋月”、“落花流水”、“残月”、“潺雨”、“断肠”等等。这些意象构成了词人丰富的生命空间,在李煜的思乡旅程中,我们能看到秋意正浓的江南,被困在芦花丛中的孤舟,传达了寂寞思归之情的明月和小楼里幽怨的笛声。通过这些意象,读者能够跨越时空感受李煜从一代帝王转为阶下之囚的极度苦闷和怀念故国之情。

结语

本文以李煜的诗词为代表,通过解读词中包含的意象图式从而对古典诗词有更好的理解。由于人们是在感知体验和互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中国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中国古典诗词又具有其他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意象美,中国艺术特别强调意与象的浑然天成的特性。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以上分析表明:诗词除了可以从文学和文体学的角度欣赏之外,还可以从认知语言学人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解读和欣赏。作为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意象图式理论可以用于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为解读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

参考文献:

[1] Lakoff,George&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ewis,C.Day.

Poeti(-Image[M].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48.

[3] Stockwell, Peter. Cognitive Poeti㈣[M].London: Routledge, 2002.

[4]刘伯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张迪,李福印.意象图式与中国古典和现代诗歌赏析(英文)[D].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6.

[9]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0]李煜.李煜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12]盛兴军.试论文本的意象空间和生命世界——兼论李煜的词[J].上海大学学报,2002,9(1):39 - 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认知意象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