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

2015-07-15 10:15覃碧云周涛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4期
关键词:转运院前急救

覃碧云 周涛

[摘 要] 目的:探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转运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进行院前急救并转运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转运过程中一组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另一组用简易呼吸器,比较两种方法转运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结果:院前急救转运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急性创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有效率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效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率为87.5%VS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运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转运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简易呼吸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急重症院前急救转运中,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免除手捏简易呼吸囊运送患者的不便,通气效果良好,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

中图分类号: R 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4-065-02

院前急救是院内急诊科的外延,是急诊医疗服务前沿,也是抢救患者过程中最重要一环[1]。急救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关键环节是建立有效人工通气。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凶险, 变化快, 伴发严重低氧血症时,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以及药物治疗显效慢, 猝死率高[2]。院前急救多数在野外、工地、娱乐场所、居民家中、救护车上等任何非正规医疗环境,而出诊医务人员少,还随时可能遇上刮风下雨、路途颠簸、上楼搬运患者、现场无电源、抢救空间过于狭小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在转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选择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通气功能良好机械通气方式十分重要。我院以往转运大多应用简易呼吸器,有文献报道,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转运会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指标[4]。此法虽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但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环境特殊性,无法保证患者转运途中全身氧供,还存在脱管及患者不耐受等风险[3],会大幅降低简易呼吸器改善程度。为保证转运途中患者安全,我院从2010年10月开始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转运。以下就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和简易呼吸器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128例患者都是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派后,救护车奔赴现场进行抢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患者,原发病中神经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48例,循环系统疾31例,急性创伤占26例。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17~95岁,平均年龄65.4岁。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转运过程中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一组使用简易呼吸器。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原发疾病患者使用呼吸机效果,转运前后监测患者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原发病抢救效果比较

院前急救转运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急性创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有效率高于使用简易呼吸器有效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率为87.5%VS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种方法转运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比较见表1,转运前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转运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气动气控型呼吸机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简易呼吸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简易呼吸器主要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或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5]。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接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将呼吸囊挤压时,囊内气体挤入患者肺内,松开呼吸囊时,肺脏被动收缩而将肺内气体“呼”出。简易呼吸器结构简单、小巧轻便、携带和使用方便、操作简便、迅速、并发症少、适用性强且价格低廉,是最简单且有效人工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急救和转运中 [6-7]。但是,为了保证通气效果,简易呼吸器常常需要2人配合,1人开放气道及固定面罩,另外1人挤压气囊,而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少,刮风下雨、路途颠簸、上楼搬运、抢救空间过于狭小等诸多不利因素都会影响简易呼吸器使用。另外,简易呼吸器由人工操作,无法保证患者所需氧浓度,无法保证和监测患者所需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按压频率也难以与患者呼吸同步,容易造成人机对抗,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简易呼吸器在院前急救中通气效果不能保证。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通气源和控制系统以氧气为动力来源。主机由节拍发生器、开关阀、单向阀、节流阀等气动元件组成。节拍发生器发出周期性气控信号,控制开关阀按照一定频率和占空比开启与闭合,输出一定频率和潮气量。调节频率阀可控制通气频率,调节潮气量阀可控制输出潮气量大小。空氧混合器混合氧气与周围空气,降低输出气体氧浓度。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主机设计小巧,使用时只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大致体重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连接面罩或气管插管,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免除手捏皮球运送患者不便,在临床应用愈来愈多[8-10]。由于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不使用任何电源(包括电池),因此比气动电控型呼吸机和电动电控型呼吸机更适用于院前急救中没有电源或需要限制电源使用特殊场合。气动气控型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熟练掌握呼吸机操作流程,适应症和禁忌症;(2)该型呼吸机靠氧气源驱动,对氧气源压力有要求,要保证氧气源压力;(3)该型呼吸机通常只有IPPV控制通气模式,有自主呼吸患者易产生人机对抗,酌情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4)该型呼吸机缺少通气过程监测和报警功能,使用中要注意观察机器工作状态,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

参 考 文 献

[1] 苏磊,刘云松,秦伟毅,等.危重患者陆地远程转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4(4):364-367.

[2] 吴印升.通气与循环关系[J]. 江西医学院报,1983,3(增刊):92.

[3] 张 美, 李广罡.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10,9(10):76-77.

[4] Braman SS,Dunn SM,Amico CA,et al.Complications of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Ann intern Med,1987,107(4):469-473.

[5] 昊耀宇,王 中.急救转运呼吸机分类、特点与选择[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8):32-34.

[6] 韩索琴,杨丽霞,陈晓红,等.简易呼吸器在临床中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69-670.

[7] 王红.简易呼吸器应用[J].医疗装备,2008.21(7):58.

[8] 庞东华.袖珍呼吸机应用于院前急救观察及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1):37.

[9] 胡胜,熊利泽,陈绍洋,等.J-Ⅲ型袖珍急救呼吸机在心脏手术后患者转运中应用[J].心脏杂志,2008,20(3):351-353.

[10] 卢家强,邢世江.吉斯呼吸机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13(1):30-31.

猜你喜欢
转运院前急救
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临床应用分析
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临床应用分析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