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黑海北铜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2015-07-16 01:37马海军阮明贤刘新胜
地球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矿规律

马海军 阮明贤 刘新胜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海北铜金矿区域地质背景认识,着重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为下一步找矿提供较强的依据。

[关键词]区域地质背景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4-1

1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所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中西部,以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为特点。成矿区带划分属东昆仑成矿省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中西段。

1.1地层

区域地层系统属东昆仑南坡地层分区。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中上元古界万保沟群(Pt2-3W),古生界奥陶系纳赤台群(ON),中生界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T2nc)、上三叠统八宝山组(T3b)。

1.2构造

区内总体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展布,构造以强烈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为特征,形成一系列近于平行分布的断裂及褶皱系统,控制着该区地质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过程。

1.2.1褶皱构造

新生代以前的地层普遍遭受了褶皱变形,本区元古界为基底褶皱,发育较零散,规模较小,具完整形态者不多;早古生界褶皱总体呈紧密线型;晚古生界属盖层型沉积,中生界为陆相火山岩,二者褶皱一般不发育。早古生代以来形成的褶皱构造,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断裂切割、破坏及其侵入岩体侵吞而形态发育不完整。

1.2.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极发育岩体和地层的展布严格受该断裂组的控制,部分化探异常及矿产均受该组断裂构造控制。该组断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多次活动特征明显。主要断裂有: F51、F58、F59。

(1)F51(昆中断裂):该断裂为区内控矿、控岩断裂,断裂位于测区南部昆仑山主脊北侧。区域上呈北西西向延伸,区内全长40km。地表表现为高角度逆断层,总体北倾,倾角60—80°不等。断裂规模较大、切割深、活动期长、连续性好、断层标志明显。沿断裂负地形、沟谷、垭口等地貌特征组成的线状地貌发育;岩石破碎,挤压破碎带发育,常见碎裂岩、压碎岩、糜棱岩化岩石及断层泥,劈理、片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局部可见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断裂擦痕和暗色矿物蚀变后的铁质析出;断裂北侧金水口群(Pt1J)变质岩属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铁铝榴石角闪岩相;南侧的万保沟群(Pt2-3W)、纳赤台群(ON)、闹仓坚沟组(T2nc)变质岩属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绿片岩相。

(2)F58(黑海北断裂):走向近东西,东端被第四系掩盖,出露4km。北倾,倾角70°破碎带10m左右。北盘脆性砂岩极为破碎,产状紊乱;南盘塑性板岩小褶皱发育;断裂两侧岩层走向相交,局部倾向相反,并往往造成层位缺失;西端破碎带内具分带现象,即密集裂隙带和挤压片理构造扁豆体带,为逆断层。约生成于印支期。

(3)F59(黑海北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两端及中段因第四系掩盖,分东、中、西三段,断续出露35km左右;沿断裂负地形发育,受断裂影响岩石破碎,为逆断层,约生成于印支期。

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化探及矿产资料可以看出,区域内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并且已发现了多处化探异常及重砂高含量点,通过对这些化探异常及重砂高含量点进行初步检查,已发现多条金铜矿体及其它找矿线索,证明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现就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区域内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以便于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

2.1成矿地质条件

2.1.1地层对矿体的控制条件

(1)区内出露地层以万保沟群和纳赤台群为主,纳赤台群碎屑岩组中Cu含量普遍高于克拉克值,万保沟群和纳赤台群火山岩中Cu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克拉克值,甚至数倍于克拉克值,说明该区铜的成矿具备一定的物源基础。

(2)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As丙22异常主要分布于万保沟群和纳赤台群地层中,通过后期查证,在这两套地层内发现了多条金铜矿(化)体及找矿线索,说明区内地层对金铜矿(化)体控制作用明显。

(3)区内有1处重砂异常及3处自然重砂金高含量点分布,重砂异常区出露纳赤台群下岩组(ON c)的灰绿色变砂岩地层,沟脑高山为万保沟群中岩组(Pt2-3W b);自然重砂金高含量通过汇水域分析,也基本可以确定其物质来源为评价区内的万保沟群和纳赤台群地层,这进一步说明这两套地层与区内金铜矿关系较为密切。

2.1.2岩体对矿体的控制条件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中酸性岩脉沿构造裂隙侵入。从样品分析结果看,绝大多数中酸性岩脉岩石样金含量普遍较高,个别达到了金矿化体级别,局部地段有富集成矿的可能。说明中酸性岩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且为金的后期活化、迁移和进一步富集成矿提供了热液来源和热动力条件。评价区西部的M6矿体即赋存于印支期肉红色二长花岗岩与南部三叠系中统闹仓坚沟组(T2ncb)地层接触带部位,说明区内岩体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明显。

2.1.3构造对矿体的控制条件

研究区紧邻昆中断裂构造活动带,区内地层韧性形变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具多期次构造活动叠加之特点。根据金成矿的一般规律可知,分布于主干断裂两侧的次级构造往往对成矿起主导作用,为金元素的活化、运移、富集提供必要条件。区内的主要化探异常、金铜矿(化)体均沿此构造带分布。

2.2成矿规律

2.2.1时间分布规律

研究区区域范围内主要经历了新元古代和华里西-印支两个成矿时期。其中,华里西-印支构造旋回为主要成矿期,该时期区域上经历了古特提斯洋演化-关闭和古中国大陆与藏滇陆块对接、碰撞继而陆内汇聚—欧亚大陆形成等一系列构造活动,其间花岗岩大量侵入,构成构造-岩浆带,形成了一系列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各类矿床。如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Au、Sb矿床;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Fe、Co、Pb、Zn、Au白云母、宝石矿床等。区内的主要矿床成因即属于该成矿期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Au及多金属矿床。

2.2.2空间分布规律

如前所述,研究区内的主要金铜矿体均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主干断裂带两侧的挤压破碎带、韧性剪切带等部位。

猜你喜欢
成矿规律
河北省锰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研究
山东烟台莱州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推测
蓬莱市崮寺店—小雪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分析
西藏铁矿典型矿床及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东北地区铁矿成矿特征与重点找矿方向探析
东天山板块构造与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陶勒盖银铅锌矿成因研究
鄂西“宁乡式”赤铁矿成矿规律及成矿原因探讨
内蒙古及临区矿床成矿规律及系列
东秦岭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