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

2015-07-16 15:05赵宏亮
会计之友 2015年13期

赵宏亮

【摘 要】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正U型关系。最后,终极控制权两权偏离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无论终极控制权的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审计师选择; 控制权比例; 现金流权比例; 两权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3-0002-04

一、引言

在传统的审计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学者们认为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审计对象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审计主体的审计师特征、事务所规模、审计费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等。然而国外的学者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其已经结合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企业结构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不同的控股股东对审计师选择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国内的学者也逐步开始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是很充分的,也没有得出统一结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终极控制权的基础上上市公司如何选择审计师这一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与审计师选择

终极控制权性质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经营目的和动机,继而导致产生不同的审计需求,根据其审计需求进行不同的审计师选择。所以终极控制权的性质势必会影响审计师选择。Joanna L. Ho and Fei Kang(2013)研究发现,当家族企业第一类代理问题严重时,会选择较低质量的审计师,支付较低的审计费用;当家族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较严重时,会选择国际四大,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等。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

假设1a:当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国有性质时,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假设1b:当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

(二)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

王鹏和周黎安(2006)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显著正相关。唐跃军(2011)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之间是倒U型关系。但是在终极控制权为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中,当控制权比例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利益侵占就会很少,大股东就会更重视第一类代理问题等。本文暂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

假设2a:当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与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表现为倒U型关系。

假设2b:当终极控制权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与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表现为正U型关系。

(三)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

唐跃军(2011)发现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之间是倒U型关系。当终极控股股东拥有较大的现金流量权时,利益侵占的水平就会降低,终极控股股东与企业的协同效应就会明显加大,同时终极控股股东就会有强烈的意愿去监督管理层的行为,进而降低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降低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本文暂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

假设3a:当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表现为倒U型关系。

假设3b:当终极控制权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也表现为倒U型关系。

(四)终极控制权的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

Fan and Wong(2007)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在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的偏离程度小于民营上市公司。唐跃军(2011)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现金流权比例的偏离程度与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正相关。当现金流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出现较小偏离或几乎不偏离时,股东的付出与收获就会表现为正相关,同时终极控股股东没有机会,也没有很强的动机为了侵占他人利益去舞弊,上市公司就不需要高质量审计,就会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本文暂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的偏离程度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

假设H4a:当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国有性质时,上市公司现金流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假设H4b:当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上市公司现金流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选择

根据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这两个研究对象进行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二)研究模型设计

由于被解释变量是两分类变量,所以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研究假设,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设定PAC=ez/(1+ez)。

为单独考察终极控制权的性质对审计师选择影响,本文设立模型A:

Z=α0+α1Type+α2CON+α3CAS+α4SEP+α5■Yearj

+α6■INDi+α7Size+α8Growth+α9ROA+α10ALR+ε

为单独考察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对审计师选择影响,本文设立模型B:

Z=α0+α1CON+α2CON2+α3CAS+α4SEP+α5■Yearj

+α6■INDi+α7Size+α8Growth+α9ROA+α10ALR+ε

为单独考察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对审计师选择影响,本文设立模型C:

Z=α0+α1CON+α2CAS+α3CAS2+α4SEP+α5■Yearj

+α6■INDi+α7Size+α8Growth+α9ROA+α10ALR+ε

为单独考察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对审计师选择影响,本文设立模型D:

Z=α0+α1CON+α2CAS+α3SEP+α4SEP2+α5■Yearj

+α6■INDi+α7Size+α8Growth+α9ROA+α10ALR+ε

(三)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并与巨潮咨询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了核对。本文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范围为2011—2013年间沪市与深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剔除被PT或ST的上市公司、金融业数据、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后,最后得到6 796个样本。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分析

模型A回归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验证了假设1、假设1a和1b的正确性。

(二)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分析

由表3模型B总样本中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对控制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前,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比较显著且表现为正相关。在对控制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后,控制权比例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之间也表现为显著的关系,且系数为负,验证了假设2的同时,得出了在总样本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倒U型。

由表3模型B国有性质分样本中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对控制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前,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总样本结果吻合。在对控制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后,控制权比例的平方与选择国际四大之间的关系显著,且系数为负。综合分析可知二者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假设2a。

由表3模型B非国有性质样本中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对控制权比例进行平方前后,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与前文所作的假设2b不符。说明在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中,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的选择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前文的分析中,可能把控制权比例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考虑得不太全面,低估或高估了某一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非国有性质企业中,可能每个因素在特定的企业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用统一的重要程度来衡量。

(三)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分析

由表3模型C总样本中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前,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在对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后,现金流权比例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可以得出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且表现为倒U型关系,验证了假设3。

由表3模型C国有性质样本中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前,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在对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后,现金流权比例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可以得出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现金流权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假设3a。

由表3模型C非国有性质样本中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对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前,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对现金流权比例进行平方之后,现金流权比例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可以得出非国有性质上市公司现金流权比例与选择国际四大表现为显著的正U型关系,验证了假设3b。

(四)终极控制权的两权分离度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分析

由表3模型D总样本中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没有对两权偏离度进行平方之前,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关系,即两权偏离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但在对两权偏离度平方之后,两权偏离度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没有表现为显著相关的关系。所以综合分析,现金流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的偏离程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验证了假设4。

由表3模型D国有性质样本中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果与总样本所得结论一致。在没有对两权偏离度进行平方之前,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即两权偏离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但在对两权偏离度平方之后,两权偏离度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也没有表现为显著相关的关系。综合分析,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验证了假设4a。

由表3模型D非国有性质样本中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果与总样本和国有性质样本所得结论一致。在没有对两权偏离度进行平方之前,两权偏离度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显著的关系,即两权偏离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但在对两权偏离度平方之后,两权偏离度的平方与审计师选择也没有表现为显著相关的关系。同样的,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验证了假设4b。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

2.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

3.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终极控制权的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性质为非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正U型关系。

4.终极控制权的两权偏离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无论终极控制权是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二)建议

1.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选择国际四大的概率都很低。笔者认为股票流动性降低了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所以目前要进一步增强股票流动性,让财富转移机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引导企业自愿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

2.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对比较集中,终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较高。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攫取公司资源、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如果选择高质量审计可能会制约其侵占行为,因此公司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就会减弱。所以目前应该适当地降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

3.提高现金流权比例。研究发现,造成两权偏离的一个主要的直接原因就是现金流权太低,所以现在需要提高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提高现金流权比例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

4.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研究发现,我国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比较严重,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终极控股股东更有动机去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机构应对其进行处罚,增加终极控股股东的违规成本,从而减少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和现金流权比例的偏离。●

【参考文献】

[1] Joanna L. Ho and Fei Kang.Auditor Choice and Audit Fees in Family Firms:Evidence from the S&P 1500[J].Auditing,2013,32(4):71-93.

[2] 王鹏,周黎安.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6(2):321-344.

[3] 唐跃军.审计质量VS.信号显示——终极控制权、大股东治理战略与审计师选择[J].金融研究,2011(5):143-159.

[4] Fana; Wonga; Zhangb. 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Corporate Governance,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ly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2):330-357.

[5] 蔡卫星,高明华.终极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来自关联交易的证据[J]. 南方经济,2010(2):28-41.

[6] 陈小林,王玉涛,陈运森.事务所规模、审计行业专长与知情交易概率[J].会计研究,2013(2):69-77.

[7] 王艳艳,廖义刚.所有权安排,利益输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由大所向小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09(1):43-49.

[8] 王烨.股权控制链,代理冲突与审计师选择[J]. 会计研究,2009(6):65-72.

[9] Abdul Latiff,Radziah.The Cost of Equity Effect of Accruals Qualit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Academy of Taiwan 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1,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