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2015-07-17 01:59黄佳惠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本科生价值大学

文/黄佳惠

一、教学改革的定义

《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改革乃“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靳玉乐、田继万认为,“教学改革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把落后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活动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本文认为,大学教学改革是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新的观念为指导,修订改革方案,改进相关教学制度,计划性地提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整体性地改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教学改革的技术背景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赋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新内容,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创造了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重新思考和精心创造,客观上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汲取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应用于高校教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结合的角度来看,“通过利用电脑或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功能,使教学效果、学习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设计、幵发、运用、管理和评价集约化发展,提高了教育产出’”。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充分利用和优化录像、投影、摄影、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等不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从而使教学内容充满新意,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的所带来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表现方式使得教学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师教学方面,优化了教学过程,变革了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在学生学习方面,扩宽教学信息来源渠道,有利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信息资源,有利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灵活的教学技术,有利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重新思考,而且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三、大学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大学教学改革价值取向的转变

在大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充分融合,既要避免美国年代末到年代中那种非此即彼或重此轻彼的极端主义做法,又要做到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文化传统,在合理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人为控制。”胡建华则指出,“在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变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由完全的社会本位为主转向兼顾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或许人们意识到大学课程乃大学育人价值的主要载体,大学教学方法和大学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受制于大学课程的变革,故多数论者是基于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这一层面去探讨这个问题。

刘旭则在揭示“两种取向论”弊端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三种取向论”,即“大学课程的三种价值取向都是合理的,但它们的地位和意义不同个人的价值取向是目的性的,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性的,知识的价值取向是条件性的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的、以目的性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结构。”目前,我国学界对大学教学改革进行价值定位时基本认同“人本位、知识本位、社会本位”的划分法,且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兼顾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以个人需要为目的性需要。但关于三种取向的划分仍存有质疑的地方,比如,是否在考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过于强调了两者对立、冲突的一面知识本位终极目标是人本位抑或是社会本位此外,已有研究对大学教学改革取向的特征、影响因素、擅变轨迹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考究,对诸多相互冲突、对立的大学教学改革取向也缺乏哲学层面的独到探究。

(二)大学教学改革中权力和利益

教学改革的成败,与领导和整个管理体制的状况息息相关,并且,在当前,我们的教学运行机制的改革,碰到的一个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限制。李硕豪从组织政治学的视角对大学权力的运行作了一番解读,指出“大学成员出于对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需求膨胀而出现的权力的非程序性获取、权力的非制度性扩展、权力的非健康性运用和权力冲突的自利性现象,就是无条件的和非法的权力分配行为,这种行为会加重大学的组织政治氛围,降低大学组织效能”,他还认为“组织政治行为既可用来谋求个人利益,也可用于保护自己的利益。防御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不利事件的影响,以获取职位权力或巩固职位权力。防御行为主要包括避免行动、避免责备、避免变革等三种策略。”

(三)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研究

万明钢等人指出,“当我们过分重视教学改革的形式化和教师显现的教学行为时,教师们大都可以经过机械模仿和练习,将其作为一种技术和操作程序来掌握,而理论、方法和技术背后的文化、价值冲突往往被忽视了。”谷力就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微观领域对教改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作了相对深刻的分析。他指出,课堂教学改革“产生文化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价值的信念、对个体命运控制的文化信念、文化的优越感等”,认为“文化价值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文化价值之间必然产生文化冲突。”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进而掀起了我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的浪潮,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践形式有以下内容:

1、改变教学评价内容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从以往只注重科研成果的评价,到后来加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和公共服务的评价,扩大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现了教师评价的多样化和全面化。

2、改变教学评估主体

以往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依靠专门的教学评价组织。因此,教学评价者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拥有绝对权威,导致教师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迸而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针对单一教学评价主体存在的诸多弊端,现在高等教育界逐渐改变了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其中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部门评价等。

3、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措施——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改变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除了本科生教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和自学方式以外,高等教育幵始提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两个重要实践,第一,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方式来说,各大学实施本科生科研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经过双向选择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担任研究助理或研究学徒的角色。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项目的主题和方案。创造性设计工作以及公众服务性项目,根据方案向学校提出研究资金申请。”第二,高校设立本科生科研组织和项目,高校通过对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多数学校都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并且还设立专门的组织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帮助,包括资金资助和提供指导教师的帮助等。

4、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

本科生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要着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综合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新生研讨课、高峰体验、发现学习、合作性教学等教学模式。

(五)大学教学改革中的通才教育理念

通才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在与专才教育思想不断冲突中形成的。欧洲大学教育模式的巨大影响、中国已经形成的高级专门教育的传统、大学生的职业需要,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抗着通才教育理念的形成。通才教育理念在中国经过了一批教育家的改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通才教育被社会选择和接受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和教育内部结构的要求。

[1]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3 (2).

[2]辛继湘,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文化冲突[J] 教育评论,2008.

猜你喜欢
本科生价值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