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刍议

2015-07-17 07:47蒙启珍河北省涿鹿县蟒石口学区075636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材生活数学

蒙启珍(河北省涿鹿县蟒石口学区07563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刍议

蒙启珍(河北省涿鹿县蟒石口学区075636)

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通过不断地研修摸索,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进步与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具体的看法。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创设教学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践,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蕴含在现实生活实践之中,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数学的用途,并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数学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经过思考,按照小组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通过讨论在小组内得出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中形成最终的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当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个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穿行于小组之间,及时给予小组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小组学习的成果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裁剪”,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发挥最大功效。

1.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

2.要把握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3.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拓展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五、合理设置课堂问题

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在问题设置上,教师必须要把握三个原则。

1.质量原则。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应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难度原则。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结合全体学生的综合情况,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太平直、太浅显不行,因为学生可以不用思考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是没有效果的;太迂曲、太深奥也不行,因为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正常的能力水平,最终的结果是大家多数答不出,最终损伤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矛盾原则。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挑起学生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求知欲。

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充分展现人的主动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继承优秀教学传统的情况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才能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教材生活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