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7-17 07:47张月冉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小学0508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教材

张月冉(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小学050800)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张月冉(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小学05080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富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意志、情感和行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创新教育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小学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和语言特点,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欲望,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创新的精神和人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意志、情感和行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教学时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人。

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怎样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好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安排时间、灵活地设计教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回答错了可以重答;回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学生在课堂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问;如果对教师的教法有意见可以提等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学源自思,思起于疑。质疑和提问,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石。只有善于勤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的欲望。质疑是一个人从已知领域向未知世界进入的触角,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启发性的内容,诱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训练,多质疑、多提问,才能对语言和文字产生思维的灵活变通和运用。

对同一个事物,同一段文字,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全面的解析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矛盾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一个共同探索思考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教师适当地将教学信息进行发散,学生可以在更多的信息中产生质疑和提问,以引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对已知事物进行新的角度和途径质疑思考的时候,就是独特新颖见解出现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其思维中灵活、独特和流畅的部分,积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教师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

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大多显得感情强烈、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想象丰富、好学上进、独立学习能力强。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尤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劳动。对全体学生都应采取亲近、鼓励和信任的做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不许学生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带着十足的创造意识,注重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