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趣园

2015-07-17 20:12甘春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识谱兴趣培养音乐

甘春燕

摘 要:音乐,是打开心灵的窗户,可以让我们缓解压力,积极向上。它是提高人们素养的一种艺术形式。乐谱就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是记录音乐的基本载体,包括旋律节奏节拍等等要素,它们可以有效组合,产生一种有效的和音。

关键词:音乐;识谱;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42-01

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可以供人们学习、交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创造力的提升过程,而唱歌、演奏器乐或复杂的元素组合,必须要靠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最基本的乐谱元素,并有人们不断探索出一种和谐的组合方式,才形成了演奏或演唱的基本功。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乐谱学习是音乐的基本工具,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音乐素质。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须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识谱呢?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出了以下识谱教学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以熟带生”激情趣

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中,民族学生占多数、学生多数在农牧区上学,几乎没有接触过音乐课,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的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

什么是乐理知识?什么是识谱?有些学生都没听过这个词,但他们具有很美的嗓音和敏锐的耳朵也有强烈的歌唱欲望。例如教唱名,在教14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范唱,让学生伸出手来念五线谱学习音符的唱名及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识谱知识,又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用到,因此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化整为零”养兴趣

对于刚接触音乐的这些学生来说,可采用多种教学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我在教学歌曲中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在教新歌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聆听歌曲范唱,然后我从歌曲中抽出其中的一句,用琴弹奏出来,让学生找出这歌曲中的哪一句,可用比赛的方式进行,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找出来,并鼓励他们将此句的乐谱唱出来。这样当歌曲中的重點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时,这首歌谱也就基本学会了。采用“化整为零”的识谱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识谱能力和听音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识谱兴趣。

三、“交换角色”品乐趣

当学生对唱名、音高、音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采用师生交换角色的方法进行识谱教学。学生眼里的教师一般有着“师道尊严”的权威形象,学生认为教师的上课内容都是事先备好的,学生如果要是给教师提出其他问题,老师是否会弹奏。我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后,让学生与教师来个角色互换。这样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快速识谱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上,我让学生出旋律,教师来吹奏。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他们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或几个人在一起窃窃私语,商量着如何出旋律。

这种做法让师生间有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合作的空间,学生立刻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感到老师与“我”是平等的,同事教师也了解学生对音符时值、音高的掌握情况,通过角色互换,激活了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愉悦了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对乐谱的认识能力。

四、“先唱歌,后识谱”行知趣

经过近些年我的教学实践,“先唱歌,后识谱”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先唱歌后识谱表现出较浓的兴趣,感觉以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歌曲不大困难,较易接受。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高音或节奏难点,在学生识谱时便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增加对歌曲演唱的喜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生动、准确。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等学生把歌曲唱熟练后,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旋律来视唱歌谱,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觉主动的识谱。学生普遍感觉:以前唱不会、唱不下来的歌谱,经过这样的学习,很快就会视唱了,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这种教学尝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塔尔哈台》、《都达尔和玛利亚》、《美丽的姑娘》等这些经典、优美的哈萨克民歌,都可以让学生先唱歌词,再学唱整首歌曲的歌谱。

五、“发展创造”成果趣

当学生对识谱有了一定初步的基础和兴趣后,我利用器乐课来让学生进行创造旋律。器乐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较好的实践活动,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当学生能熟练吹或弹奏出各音符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练习。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或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高要求,即根据此乐曲的节奏吹或弹奏出不同的旋律,并且可分组评出最动听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视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时,还给学生一个完全放手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旋律,使学生不仅对器乐产生了兴趣,对学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从而达到了一种行之所致,无形渗透的境界。这样的教学不光丰富了听觉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蕴含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识谱兴趣培养音乐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