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之解决问题

2015-07-17 21:53杨建芹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技能

杨建芹

摘 要:“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3-01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场景。

2、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成功的“问题解决”教学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数问题情境的创设了。因为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学生在学习情境尤其是在问题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解题心向,而这恰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动力保证。

例如我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超市,标上“牙膏2支8元,圆珠笔3支15元,铅笔盒4个32元,”问:老师想买7支圆珠笔可只带了48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加强学习策略训练,优化知识结构

问题解决是一种认知性的心理操作,需要用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而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再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些学生采取比较好的策略,因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

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类练习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策略性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还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渐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工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所以我们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要把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问题解决学习的重要保障。这种技能水平包括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对学生的计算把关很紧,做到使每个学生稳扎稳打,书写方面自然也是毫不放松,态度认真、书写端正是对学生作业最起码的要求。

四、对问题解决过程给予评价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学生常常把尽快得出答案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解决过程中忽略了答案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逻辑,因而要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评价。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问题:在一个正方形池塘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2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池塘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20×4 =8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4棵或5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4棵,一共要种12棵而不是4×4=16(棵),每边种5棵是16棵,而不是5×4 = 20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4棵或5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0×4 – 4 = 7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問题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技能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秣马厉兵强技能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