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教学

2015-07-17 01:13张孝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阅读信息技术语文

张孝林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进行着从生存方式到學习方式的历史变革,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40-01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进行着从生存方式到学习方式的历史变革。信息网络时代是终身教育的时代,“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回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并且“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师生从语言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创新意识以及人格完美的教育。要在学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将知识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世界,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之根植于更加广袤的现代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下面我谈一下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一、自读自悟,发现问题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一阶段只需让学生知道这一层次的学习目的是明确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了什么。让他们在任何羁绊,任何框架限制的情况下边读边思,读中求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试着解决一些肤浅的问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要求学生简要地把读懂的和不懂的存储在电脑上,保证了学生的思考落到了实处,思维的外显也便于老师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全班的思维脉搏。

二、网上讨论,质疑释疑

第一步:在小组网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相互合作,常识解答。第二步:由小组代表归纳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汇报,全班合作解决。第三步:在初步质疑解疑的基础上,筛选出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知道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设计文章内容的重点问题,作为进一步阅读理解的目标。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切实成为学生想要节约的问题。

这一层次的核心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充分地相信自己,不用老师讲解,自己就能读懂一些内容,解答一些他人的疑惑,打破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这是使学生获取独立阅读能力的有利环节。

三、品读感悟,突破重难点。

在这个层次中,要把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呢感就是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解决应该抓住相关段落,反反复复地读,抓住重点词句,仔仔细细地品味,从而去发现,去领悟。与文中人物同悲喜,感受未曾感受过的生活,体验为曾感受过的情感。

这时候,学生往往会遇到重难点不能突破,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读中获得顿悟呢?这时候,老师的导思(点拨),课件的“点睛”之景就更重要了。而多媒体的画面可大可小,可近可远,可动可静自由灵活的“特写”功能,恰好与学生的思维弱点互补,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它以其集中,直观的形象刺激,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豁然开朗,喷涌而出。

四、语言积累,迁移运用

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讲究积累,注重融会贯通;语文学习质量的高低并不在于知识质量的多寡,而在于实际语言材料的存储和语感的的强弱。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吸取这个教训,让学生理解的同时,学会背诵,让学生学会的每一个字词都融会在立体的语言环境中,建立起完整的、活的语言体系。但和古代的死记硬背不同的是背诵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该尽量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最优美的片段进行背诵。头脑故事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导航:如果是描写景的文章,可以配相应的美景,让孩子没当导游;如果是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配上动画,让孩子们充当配音演员;如果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如果内容较难,可以为他们铺路搭桥,提示要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谈得上巩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大语言文字的训练力度,把学到的语言文字和理解方法在运用中得到再认识,再巩固。电脑多媒体在这一层次的导用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如鱼得水,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丰富的阅读资料,有梯度的题库,同时配有智能评价体系。不仅要切实完成教材安排的运用语言的任务,而且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宽和延伸。这样可以满足学舌感的不同兴趣、水平,有效地解决“吃饱了”和“吃不饱”的问题。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学生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阅读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