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撤点并校后儿童辍学现象的探讨

2015-07-17 01:13高真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小学农村

高真

摘 要:近十多年来,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一直都是公众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掀起了社会和学术界广泛的探讨。从基础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进行剖析和反思,揭示如何处理基础教育与辍学的关系,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辍学;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50-01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城乡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生育效果的日渐显现,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明显,从1990 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小学适龄人口数持续下降,撤点并校应时而生。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的初衷是通过集中办学,重组提高村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率和整体素质、节约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打下基础。此政策实施的十余年,一定程度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一、辍学的原因

1、撤点并校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学校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但是,由于现在农村适龄儿童较少,需要好多学校合并在一起建立了新校址,这样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离学校比较近,一些学生离学校比较远,这些情况在边远地区更明显,学生们因为上学路途遥远,交通又不便利,很多孩子骑自行车或者结伴上下学,而有些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多起中小学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有些家长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上下学的问题,从而使有些学生放弃了学业。

2、长期住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中小学生身体、心理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对一个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稳定性。但撤点并校后,由于路途遥远,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回家住宿并不现实,因此很多孩子不得不在学校住宿。在校住宿,一方面在生活上由于孩子年龄偏小,缺乏自理能力,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 另一方面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独自生活,无论学校的管理水平、生活条件多好,都不能弥补因和父母在一起接触的时间减少,缺乏沟通而导致的心理上产生缺失,无法适应寄宿生活而放弃学业。

3、撤点并校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撤点并校前,由于上学路途较近,孩子们可以自己上下学,无需家长接送。而并校后,学校普遍离家较远,学生上下学的车费、在校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的支出对收入并不高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学杂费和书费,但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因此并校后农民的经济负担和以前相比还是加重了。特别是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很多家庭因为承受不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4、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而撤点并校的初衷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办学质量。但并校后,由于学生数量骤然增加,有些合并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不能满足这一新的形式,教学质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撤点并校后优势教育资源却没有实现交流,而班级容量增大后,要求有更多的教室、宿舍、实验室、活动场地、食堂等配套硬件设施。但令人遗憾的是撤点并校可以凭借上级的指令迅速完成,而从上级政府获得充足的用于学校硬件建设的资金却不那么容易。学生数量的增多相应地要班级容量增大老师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而班内的差生越来越被忽视。长此以往,这些差生就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中途辍学。

二、解决措施

1、加大对农村地区撤点并校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放宽政策,使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源补充。切实解决学生上学困难的事情,减轻家长负担,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2、提高教师待遇。

政府应出台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制定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缩小城区之间的差别,建立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提高农村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监督各级地方财政及时兑现广大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使年轻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任教;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和养老保险政策,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建立正常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动态均衡发展。

政府应建立合理的教师编制制度,可以通过核编定岗,将富余教师分散流动到其他缺老师的学校;也可以在一所学校教任一定的年限后,必须交流到其他学校任教,当然老师所享有的政策不变;还可以通过高校或师范类的院校的支教活动,定期对薄弱学校进行支持和帮扶活动;最后也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优秀学校的教师去贫困地区进行帮扶教育,贫困地区的教师同时也可以去优秀学校交流学习,从而促进优势教育资源互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国家应根据各个地區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注意在不具备学校合并条件的地区,盲目进行一刀切的校点撤并,可能会导致辍学率、失学率上升以及教育质量的下降。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中资源办学,循序渐进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谢晓文;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撤点并校的利弊及借鉴措施;教育教学研究,2011(8)

[2] 孙怀安,雷子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反思;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9)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中小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