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他的手改变你我他

2015-07-17 04:53钱慧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自信引导合作

钱慧

摘 要:家庭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许多幼儿欠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容易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久而久之自卑变胆小,幼儿就会变得极度不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是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的。幼儿时期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孤僻;自信;引导;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76-02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成人、成才、成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增添了培养幼儿自信的目标。

可见,面向21世纪,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幼儿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也较为明显,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

因为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惯,所以无论是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也就“造就”出了许多高智低能低情商的孩子。也因为现代的居住形式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很难得有可以常见面、常玩耍的伙伴,所以也就出现了许多不合群的孩子,有的逞强凌弱,有的自卑。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低着头,不爱说话,也不爱动,大多数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表现出不合群。这是性格孤僻的典型特征,也就是缺乏自信心。请看下面一组镜头。

镜头一:下课了,有一男孩托着腮帮趴在桌上发呆,我反复叫他的名字,他却没有任何反应,好像我叫的是别人而不是他;我走近他劝其加入同伴的游戏行列中,他却毫无兴趣,一动也不动;当我强行拉他时,他无可奈何地跟随着我,我只要一松手,他就飞也似的逃离我又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镜头二:有一个男孩起初非常乐意给大家讲故事,可因某天自己的母亲在场显得害羞而不愿表现,母亲一再敦促也不管用,恼怒之下打了他两巴掌,因此而引起了同伴的讥笑,打那后他变得寡言少语了。

这些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探根究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因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变化所造成的。

当前的家庭结构由多子女变成了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大多又深居高楼,不愿走动串门,致使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少,缺少小伙伴,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逐渐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也就不敢与人交往了。

其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今的父母本身多为独生子女,平日里娇惯成性,遇到矛盾各不相让,争吵不休,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此的家庭氛围致使孩子精神紧张、惶恐不安,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性格,变得不够自信。

综上所述,造成孩子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我们也就有了不可推却的责任。由此家园联手共同教育转变这些孩子,拉起家长的手改变孩子已是情势所趋。我们的应对策略是:

一、爱心感召,教师应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认真对待幼儿的评价。

孩子,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关心、被爱护、被尊重、被信任,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恰恰是固执、偏见,且有抵触情绪,令人望而生畏,产生放弃念头。其实只要牢记苏霍姆斯基说的“学生身上不论带有什么样的问题和缺陷,总还是有其善良的一面,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挖掘、发现这些美好的东西,要无一例外地尊重每一个孩子”这段话,你就会坚定信念,担起责任,并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召他们。如我班的豆豆小朋友在小班第二学期从农村转入我班,初来乍到,因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没有安全感,故而总缠着妈妈不放,妈妈一走,不是号啕大哭,就是呆立一旁不吃也不喝,任凭你软磨硬泡,他就是不理不睬,这下可急坏了我。情急之下我采用了说悄悄话的形式,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之间的距离,接下来我给了他多于常人的爱,抚摸、亲吻、为其擦鼻涕等等,甚至还买零食给他吃。我作好了白費心血的思想准备。可忽然有一天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哭着说:“老师我想你”、“老师你也是我的妈妈”(他因为身体不好休息了近一个月,而我因为工作忙没能去看他)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点也不夸张。自那以后我更加悉心照料他,牵引他一步一步往前走。 爱的力量真伟大呀!我终于明白了爱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有感应的,你付出爱意,他还你笑容,我用爱心感召了他,使他从不抵触我到慢慢接受我再到信任我、依赖我,我终于使他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二、引导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造和谐友好的氛围。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是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因此自卑儿童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此外,他们还不太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三、增强信心,为幼儿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每个孩子都是宇宙中的一颗殒石,他们的亮点都需要太阳光芒的照射,而我们就犹如他们的太阳,我们的关心就犹如太阳的光芒。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活在自信的世界里。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他深刻地提示了表扬与赞美的力量,赞美之词人人爱听,何况是几岁的孩子呢?只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那丑的就会变成美的,坏的就会变成好的,批评的语言随之换成了赞扬的语言,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及时给予开导,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此幼儿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而增强了信心。如文文,苗苗等几位小朋友对于老师所教的儿歌、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可让他们站在集体面前单独朗诵时,却脸红脖子粗,不知所措,尤其惧怕讲述故事。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便从增强其自信心入手。我常说:“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总是夸大其词,大肆渲染。一次、两次……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他们都能走上讲台表演了。

四、密切合作重视家园联系,齐心协力教育好幼儿。

有人说过:“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方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的确,幼儿园和家庭如果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的话,双方才能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况且幼儿自卑性格的形成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故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并支持、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如果家长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能与幼儿园老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双方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努力,才能变自卑幼儿为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幼儿。用爱心去滋润孩子的心灵,用宽容去原谅孩子的年幼无知,用激励去转变孩子的不良性格,同时要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联手,使一加一的力量大于二。

猜你喜欢
自信引导合作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