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7-17 04:53余琪维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余琪维

摘 要:教师的作用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当代的教育形式下育人比教书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是责无旁贷的,数学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善于挖掘,注意引导,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77-01

数学教育活动的内涵是多元、多重的,既包括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等数学教育内容,又包括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哲学教育、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非数学教育内容.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下,加强德育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善于挖掘,注意引导,就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實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其反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培养用数学观点认识世界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提出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即让学生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演绎、整理以形成不同层次的公理体系和形式体系.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把现实世界与数学结合起来,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做到:

1、培养优秀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培养理性思维

3、培养美学意识

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5、培养科学探索与创新能力

三、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1、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德育过程不仅是说理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自身的形象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学生的表率。

2、充分发挥教材功能。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要善于抓住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做到既不破坏原来的课程完整性,又能渗透德育教育。

3、精心设计德育素材,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我认为:德育教育不应只局限在教材上,更应与生活中的数学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上,为加强德育教育,要精心挖掘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德育素材,并把它合理穿插入教学中作为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要认真挖掘可取的有显性的德育素材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同时,这些素材必须是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

4、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实践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或者猜猜竞赛题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总之,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