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首次以解放军命名的部队

2015-07-18 09:47刘泽让
源流 2015年4期
关键词:廉江南路特委

刘泽让

一提到解放军,人们会马上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联想到初创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其实,这一称谓是由我国南方的一支游击武装——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最早宣布并使用的。1945年1月19日,这支游击武装宣布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解放军”称谓。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实施西征战略行动,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边区展开武装斗争。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这支部队转战数千里,作战范围横跨中越两国,纵横粤、桂、滇、黔四省区,其作战主力分别入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粤桂边纵队、粤中纵队。这些部队在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配合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的作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南路,指民国时期广东省高州府六属、雷州府三属、钦廉四属和两阳,即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遂溪、海康(今雷州市旧称)、徐闻、灵山、合浦、钦县、防城、阳江、阳春十五个县和梅菉一个市。1943年2月,日军侵占雷州半岛和广州湾(今湛江市),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44年3月,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周楠在重庆接受南方局指示,8月,在遂溪县发动老马村武装起义,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武装,10月间成立“雷州人民抗日游击队”。之后,南路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并与日伪军作战数十起。其中中共吴廉边工委组织的钩镰岭战斗,击毙日军分队长中村少佐以下十余人,缴获日军指挥刀、望远镜、步枪等物品一批。这时南路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张炎不仅派部下詹式邦率兵支援了我游击队钩镰岭对日作战,还顶住压力,释放了辖内因散发抗日传单被捕的学生队共产党员周崇和、文允武,并同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起义。

1945年1月13日,张炎获悉国民党当局从广西调一五五师南下吴川,准备镇压人民抗日武装,于14日凌晨同詹式邦率部800余人起义,庄严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反对妥协投降。张、詹把起义队伍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长,詹式邦任副军长,曾伟任政治部主任。为策应张炎起义,南路特委提前发动高雷地区和钦廉四属的抗日武装起义。是日,高雷各县的武装起义部队向吴(川)廉(江)化(县)边集结,总计达4000余人。此前,南路主要领导人周楠、温焯华、李筱峰等人已来到吴廉边特派员黄景文的秘密联络点——吴川泮北村遗风小学,部署起义事宜。关于起义部队称谓问题,李筱峰有段回忆:“当天晚上,周楠问我,部队用什么番号好,我说中央的精神是,今后部队的番号可以叫解放军。第二天,周楠在研究起义部队整编的干部会议上,即宣布采用‘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番号。当时参加会议的是大队长以上的干部和各县的负责人,大概有十来个人,周楠、温焯华、李筱峰等都在场。干部会议后紧接着召开全军大会,周楠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周楠任司令员兼政委,温焯华任政治部主任,我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辖两个支队,唐才猷任第一支队长,陈恩任政委;黄景文任第二支队长,温焯华兼政委。”

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初创时只有3000多人,民兵武装有3000多人,总兵力大约6000余人。起义不久,部队在南路十五个县区域里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武装斗争。经过遂溪深泥塘、廉江拱桥、钩镰岭等几次对日作战,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使日本鬼子尝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厉害。以后他们只能龟缩在湛江到海口这条主要交通线上的几个据点内,而交通线以外是南路特委建立起来的连片的抗日根据地,南路抗日形势一片大好。

1945年5月,南路特委决定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形势,在廉江的新塘对所属部队集中进行政治和军事整训。整训后的南路抗日解放军共按活动地区分为五个团。其中第一团是南路特委直接领导的主力团。团长黄景文,政委唐才猷,一团共八百余人,活动于遂溪、廉江一带。也就是后来传名于粤桂滇黔边的“老一团”。

7月中旬,日伪军400余人再向遂溪的金围、合沟等地进犯,南路人民解放军老一团的一、二营与敌展开激战,毙敌四十余人,伤数十人。我一营教导员王平、二营六连连长陈巨源、排长李真富牺牲。8月,南路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周楠率老一团向海康进军,途中获新华社广播,得知日寇于十四日宣布投降。至此,全国经历了八年的艰苦岁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南路人民在特委的领导下,也胜利地结束了坚持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

日寇投降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以“接收”、“绥靖”为名,急调新一军、四十六军、六十四军到广东南路的高雷地区,重点扫荡遂溪地区,妄图一举歼灭南路人民武装,尔后渡海消灭琼崖纵队。九月下旬,国民党新一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廉江,四十六军和六十四军从廉江并肩南下,直逼雷州半岛,将我游击区实施分割包围。

在此严重局势下,南路特委根据华南分局关于“主力西进,作战略转移”的指示,确定老一团突破敌人包围,向中越边境的十万大山地区挺进,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1945年10月初,老一团团长黄景文率团部和一营首批突围,部队从界炮、新圹方向突出,沿途同围堵追击之敌展开战斗,在廉江的殷圹与敌保安第一师七团激战一天,歼敌七十多人,我方牺牲三人,营长金耀烈负伤。10月中旬,首批突围部队到达廉江、博白边境的马子嶂。与此同时,老一团政委唐才猷为策应首批突围,组织以洪田、沈杰为正副队长的二十人突击组,以一个连为警戒,另一个连和洋青民兵百余人作预备队,在风朗村党支部的配合下,于10月16日深夜,对遂溪风朗机场守敌发起强袭,经数十分钟激战,全歼敌人100余人,俘日军曹长、飞行员、机务员8名,缴获75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5挺,步枪130支,以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我仅牺牲一人。这次袭击对敌震动很大,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部署,使正在追击我首批突围部队的六十四军一个师,慌忙从廉江赶回,有力策应了首批突围行动。由唐才猷率领两个营的第二批突围部队,乘敌空隙之际,实施突围成功,随之越过遂廉边界北上,十月下旬到达马子嶂,与首批突围的部队会合。参加西进的第三团涂明堃营,此时也已到达马子嶂,与两批突围部队会合。从此,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开进十万大山,展开了更加广阔的征程。endprint

关于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名称的由来,1945年6月13日“周楠关于南路各县武装起义情况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我部队遂改为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温焯华回忆文章中也提到“南路特委为加强领导,根据省临委书记尹林平的指示,在1945年1月中旬,把南路各地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

目前公开披露的资料已经证实,作为军事实体宣布并使用“解放军”这一称谓,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属国内最早,而最早提出“解放军”这一概念的是刘少奇同志。1944年8月2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发言,他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解放军。”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文献档案资料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军的称谓。此后,1945年8月朱德所发布的对日反攻的7道进军命令中以及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上,开始出现“解放军”、“河南人民解放军”、“山西解放军”和“华东人民解放军”等称谓。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称谓完全统一。从1945年1月14日南路起义部队最早使用“解放军”这一番号到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时间跨度为2年零8个月又26天。由上可见,“解放军”作为军队番号被南路起义部队首次起用,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人物

周  楠 (1907-1980)

广东中山三乡平岚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由于发动香港工人罢工而被捕入狱,获释后与党失去联系。1935年组织香港救国会。1936年以香港学生代表名义出席上海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被选为委员;其后又出席上海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议,被选为候补委员。1938年2月任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市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38年10月参与组织粤中特委,任特委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5月起先后任高雷工作委员会、南路特委、中共粤桂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和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粤桂滇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1948年夏率部向云南挺进,开辟滇东南部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政治委员、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2年平反。1979年任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李筱峰 (1915-2003)

广东台山人。1934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从事保卫工作。1938年赴丰城地区、1939年赴潮汕地区搞抗日武装,任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新华南》编委、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在香港《华商报》工作。1942年后历任东江纵队保卫科长、独立第二大队政委,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参谋主任,粤湘边区参谋长兼下北山区工委书记、独立大队政委,华东军政大学学员,新华社华东分社军事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任湛江市公安局长、暨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南方日报》编委、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等职。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白鹅潭》,小说《风水》、《械斗》、《大闹金棠楼》等。

温焯华 (1914-1991)

广东东莞南城新基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起,任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东南特委委员等职。1940年任中共南路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南路特派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指挥部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粤桂边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南路地委副书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  恩 (1921-2011)

广东广州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雷州特派员。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政治委员。1949年受委派回广州筹办成立青年团。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团市委第一任书记、广州市委副秘书长、中共广州市顾委委员等职。1957年因“反地方主义”被错误地开除党籍,接受长达22年的劳动改造。

黄景文 (1913-1983)

广东惠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创建并组织吴廉边抗日游击大队,率领部队多次与日军作战。1945年组织吴廉边武装起义。同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后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团长,指挥部队转战十万大山,入越南整训,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参谋长兼第一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军大四分校教育长、志愿军三兵团军务处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主任、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三训练基地第二部部长、海军训练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张世聪 (1909-1945)

广东浦北县大成镇人。1935年考入中山大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回到合浦,在白石水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开始宣传组织农民工作。1942年,领导农民组织与敌伪军和汉奸开展斗争。1943年,组织抗日游击队,消灭汉奸周之犀部队。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三支队长兼政委,后兼任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同年5月,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唐才猷 (1916-)

广东湛江市遂溪县吴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遂溪县委党委委员。1944年参与南路抗日武装起义组织工作。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支队长,后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起,历任中共滇桂边工委委员、桂西指挥部政委,滇桂边纵队第1支队政委,粤桂边纵队副司令,广东南路军分区副司令,钦廉军分区司令员,高等军事学院学员、教官、教研室副主任。1970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任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廉江南路特委
廉江涯歌原始资源收集与分类研究
廉江客方言的VVC 结构
廉江作家南国书香节签赠作品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