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锐意创新
——权吉浩《长短的组合》创作技法研究

2015-07-20 09:16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彭 晶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继承传统 锐意创新
——权吉浩《长短的组合》创作技法研究

彭 晶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摘 要】青年作曲家权吉浩于1984年创作了钢琴独奏曲《长短的组合》,该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一等奖。文章对《长短的组合》的创作特征进行多角度深入剖析,探寻作曲家在《长短的组合》中如何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将近现代音高组织与传统民间节奏融合在一起,为钢琴音乐创作者及《长短的组合》的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权吉浩;《长短的组合》;创作技法

青年作曲家权吉浩于1984年创作了钢琴独奏曲《长短的组合》,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形态的总称“长短”,这首乐曲的音响新奇而富有特色,将近现代音高组织与传统民间节奏融合在一起,获得广泛好评,1985年《长短的组合》获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一等奖。

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的结合原则是权吉浩在该作品创作中的突出特点,他不仅发掘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素材,而且娴熟地运用欧洲传统作曲技法和近现代作曲技法。本文对《长短的组合》的创作特征进行多角度深入剖析,为钢琴音乐创作者及《长短的组合》的演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

《长短的组合》选取了朝鲜族特有的长鼓节奏素材——“长短”作为该作品的节奏素材。作品描绘出了朝鲜族人民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画面和节庆舞会上欢歌载舞的场景,让听众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长短的组合》共包括三个乐章,每个乐章分别选取了“噔得孔”、“晋阳照”、“恩予哩”这些各具特色的“长短”的节奏作为主题材料。作者在创作中不拘泥于具体的长短的运用,在保留了长短节奏的原型构架与性格特征时,更多的是以新的流动概念、重音,以及节奏的变化来加以展开重组,将这些民族音乐的精髓上升为一种气质。

第一乐章以“噔得孔”的原型为基础,作为节奏素材。它是以12/8拍子为特征,节奏热烈、欢快、富有活力,常用于节庆舞会上老人们的歌舞中。呈示部是以“噔得孔”变形的节奏为基础进行陈述,展开部采用了有一定相似性的“漫长短”,并将其发展为更复杂的节奏形式。节拍的处理上,作者运用了8/12、6/8、12/8、9/8交替的节拍混合,重音的转移、切分音,打破节拍的固定感,在8、12、13小节中将等分节奏与非等分节奏结合,增强了音乐的动感。这些乐句长短交错,打破了传统的节奏感,描绘了活泼热烈的舞会场景。

第二乐章是以“晋阳照”为素材,不过只是在散、慢的特征上与其相似。这是一种慢速的长短,属于朝鲜族传统乐器伽倻琴音乐里的一部分,深沉而富有叙述性,比较自由。该作品的展开部是新的素材,在速度上与头尾形成鲜明对比,乐曲的主题取材于朝鲜族的民歌《月歌》和《水磨歌》,伴奏织体模拟伽倻琴。 节拍处理上,运用了4/4、5/4、3/4、2/4的节拍形式,使乐曲的情绪发生转变,与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形成对比。

第三乐章以“恩予哩”为展开素材,是一种活泼、热烈的“长短”, 以5/8拍为特征。权吉浩在节拍的处理上,将5/8、3/8、6/8的节拍自由组合,使乐句长短交错,情绪更加热烈活泼。主题采用“恩予哩”为基础,通过重音的转移、拍子的转换、切分音和跨小节连线的使用,打破了节拍的固定位置,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第一插部是“恩予哩”、“古歌哩”、“萨尔普哩”的结合发展。第二插部是新的素材,具有异域情调,借鉴了西班牙音乐风格特征。这些素材,组成了复杂立体化的节奏布置,渲染了热烈奔放、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清晰、完整的乐曲结构

《长短的组合》曲式结构明朗、清晰,第一乐章是三部曲式,第二乐章也是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从结构细部到乐曲整体,脉络清楚,层次分明。作曲家充分利用了传统曲式所具有的平衡、对称以及和乎逻辑的展开特点来表现相应的音乐内容和民俗画面。

曲式结构图: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三、音响色彩结构逻辑与材料的集中统一

权吉浩在《长短的组合》中运用了以音响色彩逻辑组合的和弦为和声素材,包含了小二度和三全音,突破了传统和弦三度叠置的结构,是非常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它不受和弦形态及调式、功能的制约,而是以多声结合所具有的音响紧张度及所产生的音响色彩为结构的着眼点。作者在作品中发掘和声素材所含有的演奏潜力,与其他音乐材料有机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