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张萱和周昉仕女画之不同

2015-07-20 09:16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仕女画

王 宁

(四川音乐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四川 成都 610021)

唐朝人物风华绝代,名垂青史。当年的才子佳人满腹风骚,藏匿在政治权贵背后的美人们,使得他们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富人情。走进唐朝美术的一角,赏析唐朝仕女画“丰肥腴丽”女性美。

透过唐朝画家张萱和周昉的画作,可觉察到唐朝这个时代仕女画的共同特征是从容悠闲、雍容典雅、闲愁轻怨。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内人双陆图》、《演乐图》等,两人的作品表达着唐朝女性的情绪。张萱与周昉同为唐朝画仕女图影响深远的大师,但二人在风格上略有不同,前期的周昉效仿张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周昉没有被宫廷仕女画所局限,摸索出了个人特性的画作。

张萱的“青”与周昉的“蓝”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了留下璀璨的篇章,在历史上都是具有敬仰的名望。而两人画风的不同之处,也极大地促进了后来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发展。

一、张萱和周昉在选材上存在略微的不同

张萱生于盛唐,开元间任史官画直,在朝廷以作画谋生,所选题材也是宫廷中皇上身边的妃子、丫鬟等人,所画仕女图反应了盛唐的审美风尚,符合宫廷市场的要求,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张萱的美术才华,线条颜色的运用使得他所创的风格被称为“张家样”。而周昉生于中唐年间,出身贵族,在朝廷任职,画画属于兴趣爱好,所选题材不仅包含宫廷女子,还有他身边的贵族朋友,而这些都足够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周昉画仕女图,对雅的要求会更高。从而在选材中打开思路,不断创新形成属于自己一派的“周家样”。

二、人物形态不同

从作画表现形式上看,张萱与周昉的作画在人物形态上存在细小的差别。张萱所画宫廷女子多表现闲适的心境,性情柔和,画中人物和谐自然,人物表情传达的内容单一。而周昉在塑造人物方面,将人物的形态与情感传达得唯妙唯俏。有记载为证:

周昉画《按筝图》,其用功力,不遗余巧矣。媚色艳态,明眸善睐,后世自不得其形容骨相,况传神写照,可暂得于阿堵中耶。

若昉之于画,不特取其丽也,正以使形者犹可意色得之,更觉神明顿异。

其时代大背景下的女子们所体现的寂寞忧愁之情表现在画作中,相对于张萱单一的神色,周昉对情感的拿捏更加丰富。

三、线描技法不同

在线描造型上,张萱周昉都是使用介于“铁线描”和“游丝描”之间,表现光洁华美,柔和典丽,轻罗薄纱的透明感,但两人在线描技法上有不同。张萱细微严谨中见壮气不同,其《捣练图》线描宽松自然,以圆笔长线居多,线条流利匀称,柔韧飘逸中蕴含琼劲的力道,富于弹性,表现出人物衣饰的质感。[1]而周昉线描流畅轻快,豪迈壮气之中见严谨。《簪花仕女图》中精简的人物排列,人物细腻精致,使得线条与颜色更加融合。

四、用色风格不同

用色上,张萱古雅大气,加入世俗的颜色,更加符合世俗的颜色,《虢国夫人有春图》表现的浓妆淡抹总相宜,给人以轻柔舒适的感觉,白色过渡自然,女子有白里透红的肤色。[2]《捣练图》人物衣饰颜色丰富,给人更有典雅之气。周昉胜在设色更加浓艳大胆,画作中《簪花仕女图》背景大片红色,浓烈却不俗气,显尽高雅之风范,给人闲适富态的印象。

没有张萱,周昉作画不可知,唐朝历史上两人因不同的出身,时代的先后,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两个人对仕女画的贡献无大小之分,更不是简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多的是这些大师的作品中呈现出的文化与美术的积淀。

猜你喜欢
簪花仕女图仕女画
云鬓簪花入画来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清代仕女图轴选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簪花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