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语境下的个人化表达
——谈电影《让子弹飞》对《夜谭十记》的改编

2015-07-20 09:16徐沛泽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改编

徐沛泽

(武汉大学 艺术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商业语境下的个人化表达
——谈电影《让子弹飞》对《夜谭十记》的改编

徐沛泽

(武汉大学 艺术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让子弹飞》对《夜谭十记》的改编不可不谓成功,不仅电影自身名利双收,原著小说也迎来了春天。姜文在满足现代观众欣赏趣味的基础上,适时地加入了暴力和喜剧元素,使一个原本以民国为背景、讲述农民起义的英雄主义故事在当下语境中依然能被接受。

【关键词】《让子弹飞》;改编;黑色幽默

对于电影来说,改编文学作品一直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管是百分之百忠于原著还是大刀阔斧的改编总能授人以柄。尤其是在中国电影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下运作,改编文学作品很有可能面目全非,电影《白鹿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譬如《让子弹飞》。并且在《让子弹飞》之后,姜文似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满足电影对商业性的要求,让观众欣赏到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又能实现电影对艺术性的追求,让“好事者”展开关于剧情的索引式解读。

影片改编自革命作家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盗官记》以一个衙门科员的口吻讲述了陈师爷(即科员自己)被土匪绑走,与土匪头子张麻子伪装成师爷和县长,与恶霸黄天榜斗智斗勇的故事。虽说是改编,《让子弹飞》实际上与原著小说相去甚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同样是讲述传统的英雄主义故事,马识途的小说满溢阳刚之气,旧时农民起义必然失败的结局在陈师爷“走着走着”的讲述中变得无比悲壮;姜文则赋予了影片以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的传奇色彩,其充满艺术感和想象力的叙述使一个原本不符合现代语境的文本妙趣横生,土匪发动群众反抗强权的故事在《送别》的曲调中走向浪漫主义的边缘。姜文的改编在充分体现个人风格、表达自我诉求的同时又满足了现代观众的欣赏趣味。这也是为什么《让子弹飞》能获得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的根本原因。

一、官匪难辨——性格的多样

《盗官记》中张麻子原是地主老爷家的长工,后因家人被黄天榜迫害致死而决心反抗。他自立山头,劫富济贫,与黄天榜针锋相对。因此,促使张麻子买官进城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报仇,其次是改善民生。张麻子的行为甚至让黄老爷一度以为他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潜在的共党分子。小说中另一主要人物陈师爷是个穷苦出身、为人正派的科员。他不仅铤而走险加入土匪的队伍,而且不断为张麻子献计献策,殚精竭虑。在张麻子被砍头的那天,陈师爷更是前来送行。直至今天再讲起张麻子的故事,陈师爷依然老泪纵横。

而电影中张麻子和汤师爷有着更为戏剧化的经历。走马上任前,张麻子与黄四郎并无血海深仇,甚至互不认识,截火车纯粹是土匪的行径。机缘巧合下他发现了马邦德的委任状,才决定冒名顶替,利用职位之便大发横财。汤师爷也不过是个抛妻弃子的负心汉、靠女人升官发财的小白脸,而且颇具喜剧效果。他诱骗张麻子进入鹅城,企图等到他与黄四郎两败俱伤之后坐收渔利。然而,在与黄四郎争名逐利的过程中,二人接连失去至亲之人,消灭黄四郎才成为他们最终的目的,间接造福一方百姓。

同样讲述土匪做官的英雄主义故事,小说中的张麻子和陈师爷以“义匪”形象示人,抢占道德至高点,空有土匪之名,却无“土匪之实”;而在电影中,张麻子和汤师爷并非生为英雄,他们的性格呈现出一条明显的发展轨迹。显然,在竞争激烈、张扬个性、追求快乐的21世纪,这样一个正儿八经、类似于《水浒传》的老套故事没有任何吸引力,英雄主义也有些不合时宜。所幸,姜文的改编使张麻子和汤师爷的性格变迁不仅极具说服力,而且戏剧性十足,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电影娱乐性的追求。同时,汤师爷的死也给予了观众一定的警示意义。

二、势均力敌——情节的生动

在小说中,黄天榜不过是一个没见过世面、土生土长的地头蛇,他的身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在与黄天榜的争斗中张麻子占据了绝对优势,故事的走向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了无生趣。张麻子截鸦片、端“棚子”,一路前行无阻,让黄天榜束手无策。电影中黄四郎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不仅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土豪”,而且曾是“民主斗士”,曾去过日本,参与过辛亥革命。现在,他还与洋人保持着经常的贸易往来。这样的黄四郎见多识广,必定相当机警、有勇有谋,他不可能如小说中的黄天榜一样被动。因此,电影中二人的斗争别开生面。当张麻子惩罚了作威作福的武举人后,黄四郎立刻反击,让六子因为“是否多吃一碗凉粉而未给钱”丧命。当黄四郎夜袭县长府邸,县长夫人意外死亡后,张麻子心生一计,借哀悼会劫持了黄四郎……二人你来我往,旗鼓相当,不分上下,黄四郎甚至一度处于主动位置。情节的设置如天平一般,不同程度地往两边倾斜,整个故事跌宕起伏。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张麻子如何煽动群众对抗黄四郎。张麻子剿匪归来,呼吁百姓联手推翻黄四郎,将一成白银铺在街道上。夜深人静之后,民众们将白银一抢而光。白天黄四郎收缴钱财,民众又将白银悉数归还。张麻子继而将枪弹铺到街面,不料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此时张麻子以为民怨已经足以颠覆黄四郎的“政权”,可是依然没有人敢将枪杆子对准黄四郎。直到张麻子将黄四郎(替身)斩首示众,所有人才一拥而上冲进碉堡,抢夺财物。电影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不仅充分显示出张麻子的智谋,而且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姜文以相当戏谑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代中国人民的普遍形象,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人的权利与尊严被剥夺得体无完肤,只要能苟且偷生便是“晴天”,一如鲁迅笔下那群麻木的看客。小说中黄天榜的倒台似乎过于简单,缺乏戏剧性:一群暴民冲入黄天榜家,活捉了正在吞云吐雾的他,要将他劈成两半,即使是这样的死法似乎也难解心头之恨。而电影中的黄四郎见大势已去,张麻子给了他一个体面的死法。伴随着轰隆的炮火声,黄四郎与自己的碉堡一同化为了灰烬。

三、金钱权利——主题的置换

考察《夜谭十记》的主题就不得不提及作者马识途的身份,他除了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革命家,他将半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因此,他的创作多是表现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生活。《夜谭十记》通过十个衙门科员轮流摆龙门阵的方式,讲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民生百态,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吏治腐败。在《盗官记》中,以张麻子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饱受欺凌,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弱势的他们不得不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向敌人砍去,他们是作者极力赞扬的对象。以黄天榜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封建官僚是社会的人上人,他们欺行霸市,蹂躏百姓,是作者想要讽刺和批判的对象。小说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倘若小说的主题继续出现在为商业利益所浸染的中国电影中,不仅显得不合时宜,并且极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让子弹飞》超越了原著狭隘的阶级斗争主题,通过隐喻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式权利斗争的风云诡谲以及人民被鱼肉的生存状态。黄四郎所代表的不再是阶级的利益,他是一方霸主,历任县长都得敬他三分。在张麻子走马上任时,他便不动声色地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让自己的帽子出席欢迎会以示“礼貌”。在这里,黄四郎已化身为权力和金钱的象征,这种权力让人民胆战心惊。一旦权力倒台,人民的力量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它彻底颠覆。除了权力的主题,影片的许多细节都涉及到了当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公平正义。张麻子在上任之初便杀鸡儆猴,惩罚了黄四郎的走狗武举人。他义正辞严地对着所有人民宣誓:“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当黄四郎以公平为借口给六子下套,六子更是以生命为代价实践了他关于公平正义的诺言。《让子弹飞》中这些极具当代讽刺意味的主题最大程度地唤起了观众参与介入叙事的热情,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与自身经历最为贴合的意义共鸣。

此外,小说与电影的语言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姜文独立执导电影是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的,该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同样成长于北京部队大院的经历使他们对京味语言的调侃和反讽有着一致的趣味,姜文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二人与同时代的冯小刚一起将这种语言方式发扬光大。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这种通俗又充满活力的语言体系贯穿了姜文所有的作品,黑色幽默成为他的电影可供识别的标志之一,《让子弹飞》也不例外。然而,不同于周星驰无厘头笑话的反传统、反权威和无意义,姜文的表达总是充满智慧,暗含深刻的隐喻意义。相比之下,原著小说的语言表达要逊色许多,既不幽默反讽也不鞭辟入里,反倒是充斥着一些“为人民服务”的豪言壮语。

四、总结

冯小刚曾经这样评价过姜文:“如果姜文拍商业片,将是对我最大的威胁。”果然,《让子弹飞》以一周三亿的票房成绩将同期的《非诚勿扰2》远远甩在后面。不管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还是语言风格,姜文对原著所作的大刀阔斧的改动无疑是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识时务之作。《让子弹飞》的成功不仅是电影本身的成功,也为电影改编文学作品提供了典型的范例。所谓改编并非是对原著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也不是完全为迎合庸俗欣赏趣味的面目全非。改编作品的成功建立在对原著的一份尊重上,建立在导演的一种自我表达上。《夜谭十记》是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姜文不可能指望通过小说的影响力来带动电影营销,他唯有靠电影本身的质量取胜。

可以说,如果没有《让子弹飞》,《夜谭十记》也许永远默默无闻,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被世人遗忘。甚至再版小说也挂上了《夜谭十记:让子弹飞》的名头,很显然,顺时而动的出版商捕捉到了《让子弹飞》可能带来的商业效应。21世纪,“文学消亡论”甚嚣尘上。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窃以为文学极有可能随着电影作品的成功再度中兴。

参考文献:

[1]张群.对电影《让子弹飞》政治隐喻的分析[J].电影文学,2011(21).

[2]李军.《让子弹飞》: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电影改编的典型文本[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3]欧阳曦.幽默与沉重:姜氏的抒写情怀——《让子弹飞》的创作艺术[J].电影评介,2011(10).

[4]王日亮.浅谈《让子弹飞》电影剧本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2(24).

[5]徐金娟.谈《让子弹飞》对原著的改编[J].电影评介,2011(19).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44-02

作者简介:

徐沛泽(1991-),女,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习和研究东方电影。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改编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