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静蕾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2015-07-20 09:16周淑雅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徐静蕾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周淑雅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关于徐静蕾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周淑雅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女性导演及其作品在电影工业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影坛上,女性风格的出现则成为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与开端,成为‘不可见的女性’艰难浮现中的一半。”本文通过阐述女性导演徐静蕾的六部作品,分析作者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对家庭、事业、爱情的不同诠释,得出与传统伦理道德有所不同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徐静蕾;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传统的电影文本,即由男性执导、男性制作的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纯商业化倾向,通过固定特殊的修辞手法,把女性视觉化为可观赏的色情的消费对象。这种电影呈现出的是带有性诱惑力和消费价值的女性特质,满足了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设置和欲望幻象的要求,把女性变为“被观看”的客体。现在风靡影院的所谓“大制作”的国产古装大片和好莱坞电影绝大部分就是这样,比如《鸿门宴》、《战国》、《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盗梦空间》、《艺妓回忆录》等,影片中女性彻底被视觉化、欲望化和商品化,完全成为一种"他塑”的客体。另一种是男性导演将女性及其命运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给予更多的认同和反思,更多地掺杂着男性的同情和惋惜的多种复杂情绪的影片。比如王小帅、顾长卫、关锦鹏等导演的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地描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而女性导演群体的出现打破了电影行业男性视角单一的格局,颠覆了男性绝对话语权的垄断地位,体现了女性立场和女性意识,为女性争取到了一些在银幕上展示真正自我的空间,也为女性在银幕上更自由地表达自我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和路径,徐静蕾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凭借坚持自我表达的信念,徐静蕾塑造出了许多真实丰满的女性角色。作为女性的直觉贯穿和渗透着她的每一部作品,其间体现的女性视角和意识很值得人体味。

一、徐静蕾作品中女性的家庭形象

《我和爸爸》是徐静蕾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讲述了一对别样的父女关系,这是一个父女冲突的故事,也是女人感悟亲情的故事。《我和爸爸》中塑造了一个市井混混形象的父亲,小鱼的父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父亲,而是属于典型的北京老油子,没有家庭概念,没有责任感,和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女儿小鱼很难理解父亲的生活。拉康指出,“象征性认同最初就是对父亲功能的认同,父亲功能意指着一种秩序、一种命令……父亲承诺主体在将来可以拥有代表着权力与权威的菲勒斯,可以借菲勒斯能指的意指功能在象征秩序中获得一个主体性的位置。”但是小鱼的父亲失去了这样的一种权威和功能,使得小鱼没办法对父亲产生认同感,同时小鱼又渴望走进父亲,努力去了解父亲。老鱼出狱后并没有获得女儿的欢迎,女儿甚至不想见到父亲,并且以结婚的方式和丈夫搬到了外地去,直到离婚后带着孩子重返父亲身边,父女俩的关系才逐渐缓和亲密。导演从女性视角描述了父女之间独特的情感关系,故事的最后随着孙女的来临让老鱼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双重责任,弥补了老鱼父亲角色的缺失,小鱼也由开始的抵制拒绝转换到对父亲角色的认同,最终理解了“父亲”这个词的含义。故事最后小鱼再次踏进婚姻生活,也表明了她对男性这一主体的认同,但是传统道德伦理学中父亲威严、正直、无私、神圣的父权在这部电影里轰然瓦解。

这种不同于寻常家庭的相处方式也体现她的其他作品中,包括之后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杜拉拉升职记》等作品,都展现出徐静蕾“另类”的家庭观念。这些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关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表现出的“我爱你,与你无关”的观念,和《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和玫瑰等职业女性在职场上的精彩表现,都体现出一种脱离男性而存在的女性独立者形象。

作品展现出这种家庭观念与徐静蕾自身生活态度有很大关系。生于1974年的徐静蕾是娱乐圈为数不多的“超级剩女”,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情感上我自己挺有安全感的,从经济上更不需要谁保障我,我为什么要结婚?”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观念的,也是徐静蕾作品中追求女性主义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二、徐静蕾作品中女性社会形象

徐静蕾作品中体现女性对事业的追求主要是《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这两部作品。故事主题都为商战爱情,整个叙事空间具有瞬间跳跃性,叙事节奏很强,人物出场快速聚焦。

在多数电影里,男性一般处于镜像的中心,女性通常处于边缘地位,而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则颠覆了这一理念,体现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践行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影片讲述了杜拉拉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无名小卒做到人事部经理的励志故事。从新女性主义这个角度来讲,“新女性主义的长期目标,应该从之前的男女二元对立到争取两性和谐,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足发展,从而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新女性主义更新了以往的女性主义观念,男性不再是女性价值实现的范本,而是追求两性间的和谐相处。工作和家庭都是女性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像过去那样侧重强调工作,把工作和家庭对立起来。

《亲密敌人》则是将办公室里的职场爱情升级到国际投资银行之间的收购商战,使得昔日亲密恋人化身为职场竞争对手。影片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戴瑞克和艾米之间的企业收购大战展开,两人本是一对恩爱情侣,戴瑞克就职于前景不错的投资银行,年纪轻轻就在业内小有声望,艾米更是独立个性的现代都市女性。戴瑞克由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友艾米,无奈之下艾米提出了分手,并投身投资银行这一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想与戴瑞克一决高下。整部影片像是新都市女性的狂想曲,从为男友而活到为自己而活,艾米完成了新时代女性角色的转变。在这种氛围下,都市新女性热衷于辗转各地,从而满足和实现自我欲望及价值。

两部电影启发了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的重新审视,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女性,发现女性自身的有利价值。不同于传统伦理学中的男尊女卑形象,也不同于二十世纪初中国银幕中刻板的、受束缚、受侮辱的悲苦女性形象,或者十七年电影中“花木兰式”的男性化的女性形象,还有九十年代以来商品经济大潮下大众消费的“色情奇观”,徐的电影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们自信干练,同时也光鲜靓丽,在不断完美自己的同时倾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断充实且不断反省着自己。比起许多现代男性和过去女性,她们更懂得活出自我的精彩,实现自我的价值。徐静蕾导演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在探求女性崛起现象的同时给予她们以观念上的引导,将这些知性女性的职场生涯搬上银幕,不仅满足了当代大众的窥视心理,更是对女权主义、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号召和践行。

三、徐静蕾作品女性与男性的关系

英国的女性主义者劳拉・穆尔维曾说过:“在以男性为中心建构起来的世界里,男性是主动的,是主体,是意义和价值的创造者;而女性则是被动的,是客体,是意义和价值的承受者”。尤其在一个前女性主义的时代,女性不仅是意义和价值的承受者,还因为没有工作机会与继承权,导致她们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对男性的依附,难以作为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选择和面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一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弦,与此同时,这一句独具个性的表白也表现了女性强烈的平等独立意识。徐静蕾的这部影片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茨威格的笔下,这个陌生女人悲伤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但他是从一个男性的视角来诉说女性无望而疯狂的爱,读者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女人偏执疯狂的爱情,对于那个女人也只是一种同情。但徐静蕾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想要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利。因此,她在改编这部小说时采用了独白的手段来处理原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并由此来推进情节的发展。于是电影的整个叙事便由画面的呈现和背景里女人不紧不慢的声音构成了,用徐静蕾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女人自我非常完整,因为她站在非常主动的一方,所有的决定都是她自己做的。她自己消化了自己这样一个过程,或者是为尊严、为爱情的一种信仰。你也可以说她很可怜,但她自己不是那种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人,如果她是这样的话,她不会用一生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传统的女性主义探讨的是女性和其他事物或者和男性间的关系,但徐静蕾的作品却强调,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应当更多关注自身的需要。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责任和义务使女性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一切和她们有关的事物上,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关注孩子多于自己叫母性,关注另一半多于自己叫贤惠……她们总是在寻求一种社会的认同和外在的认可,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男性社会的附庸。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在得知爱人王伟即将被解聘,而王伟自己却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保全自己的事业。当王伟问起她,“你难道没有什么话对我说吗?”拉拉还是摇了摇头。当拉拉必须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她毅然放弃了爱情坚持了事业,抛开一切外在因素,她要坚持做自己。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描述了一位女性的成长经历,同时也通过对女主角金天故事的描写牵扯出许多年前的一段爱情佳话。通过对金天的人物刻画,反映出她奶奶当年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现当代女性敢爱敢恨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桎梏,女性解放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中国的女性思想在“五四”之后才有所起色,却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思想,同时女性题材电影的发展更受限于女性在电影领域身份的缺位。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杜拉拉升职记》、《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等作品显然在电影中实践了新女性主义,女性银幕形象从之前的单一走向多元,两性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满足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都日渐成熟,这些都是两性关系在银幕上的生动反映和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喻群芳.从恋父到自恋——解读《我和爸爸》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当代电影,2006(4).

[2]卢翩翩.《杜拉拉升职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文艺评论,2012(3).

[3]戴锦华.镜城突围:女性・电影・文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49-02

猜你喜欢
徐静蕾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徐静蕾和黄立行:为何他们的七年一点都不痒
徐静蕾:40岁也可以很美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
李冰冰徐静蕾众明星,评评你们代言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