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随心而动

2015-07-20 09:16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内心世界形体

佟 玲

(山东艺术学院中等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肢体随心而动

佟 玲

(山东艺术学院中等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作为一名舞者要有灵魂,灵魂来自哪里?来自心灵的萌生。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从而产生了共鸣与震撼,这就是舞蹈的前奏与即将拉开的序幕。我们怀着一份激情走进舞蹈世界,形体的展现、音乐的再现和情感的表达,三者融为一体塑造经典艺术。

【关键词】文化底蕴;内心世界;形体;音乐;情感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可以积淀古代文化,传承民族审美心理,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汇入时代精神,孕育新的创造,而使之富有生命力。

一、肢体语言的形成与发展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形成肢体语言并一直延续至今。原始人尚无语言只能靠声音、手式、动作表达原始思想感情,进行交际;通过模拟与实践学习生存经验时,手式、动作等已具有以身体表现文化的这一特征,这已是舞蹈的萌芽。正基于此,人们常说舞蹈是最古老的形体艺术。

原始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的生存系结在一起,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例如:狩猎活动,既是群体猎取野兽赖以生存的物质活动,又是群体在狩猎过程中交流思想、培养原始人掌握生存能力的精神活动。而且,物质与精神两者始终交织在一起。劳动发展了人的手与脑,培养了思维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原始人在狩猎战斗前、后的演习与再现搏斗场面中,已具有艺术的成分,是原始的狩猎舞蹈,也是包含着其他艺术因素的混沌状态的艺术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混沌状态的萌芽逐渐过渡和发展成为各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只有舞蹈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仍保持着以人体表现文化的主要特征,依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多种文化因素。

在人体文化中,如喜怒哀乐、祈求、崇敬等表达;狩猎、战争、耕作等动作的模拟,是易于被人们理解的。但一些特殊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或本地区以外的人们所理解。例如:游牧民族祖祖辈辈纵马驰骋于辽阔的原野上,深受大自然的陶冶与艰苦生活的磨练,这就使他们性格粗犷、豪放,体态彪悍、健壮。又由于骑马的频繁,很少步行,因而肩部比较松弛,在舞蹈的基本步态中用肩、臂的动作表现感情就成了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文化标志。

对于舞蹈来说它具有时代性发展,一个时期的舞蹈它的风格特点可以代表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发展情况,甚至可以通过舞蹈的展示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及思想动荡。艺术是人类生活的精神追求,在丰衣足食物质生活的满足下,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傍晚时围坐在篝火旁把酒言欢手舞足蹈地自娱自乐,特别是少数民族百姓,他们利用这样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从而使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得以发展。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古人的思想纯洁、高尚,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他们对天地神佛的敬仰之心很虔诚,相信人和宇宙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梦境中所看到的一切刻在山洞的石壁上,例如:隋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神佛以及飞天,千姿百态、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刻工相当精致完美。这些生动而美丽的壁画,蕴藏着我国古老文明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发展、人心向善以及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舞蹈之一。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璇,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胡旋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旋转性舞种,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最有代表性的唐代宫廷舞蹈《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他酷爱音乐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醒来后他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舞蹈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来设计、表演,杨玉环是唐代著名的舞蹈艺术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会演奏很多乐器,尤为擅长歌舞表演,有着极高的舞蹈技艺。诗人白居易曾用诗来描述杨玉环跳舞:“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拽裙时云欲生。”

二、肢体动作取决于心

从医学角度分析,人的肢体由骨骼、肌肉、等部分组成,人体约有206块骨组成人体的支架,人体共有78个关节,肩关节×2+肘关节×2+腕关节×2+髋关节×2+膝关节×2+踝关节×2+14指关节×2+14趾关节×2 = 78(骨与骨之间藉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的结构叫骨连接),其中韧带是连接骨骼、肌肉与关节的主要部分。舞蹈通过肢体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训练:头、颈、躯干、四肢,根据人体自然生长规律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方法,通过开、绷、直的练习来改变人体自然形态。而作为一名舞者要有灵魂,灵魂来自哪里?来自心灵的萌生。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从而产生了共鸣与震撼,这就是舞蹈的前奏与即将拉开的序幕。我们怀着一份激情走进舞蹈世界,形体的展现、音乐的再现和情感的表达,三者融为一体塑造经典艺术。

(一)人体姿态,须有内在的情绪鼓舞,才能产生一定的含义,否则任何美丽姿态都毫无意义。(二)传情达意,主要在两个姿态之间的动作过程,即靠动态的节奏变化,传达内心信息。(三)以腰为身体的轴心,“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作为舞蹈本身来说只有在表现一种人的最强烈的情感时,才进入真正的高层舞蹈境地,任何一个舞种其目的都是相同的,所以说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感情化艺术。

原始舞蹈与现代舞蹈的区别不仅在于外在动作和其形式,更主要的是内心世界的再现。心理的承受,由以前的单一转向多元化和复杂。内外的表现动作是共同并进的,不能光强调外而忽略了内在表现,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因果关系,因为心理表现的需求更有利于外在动作的体现。所以对舞蹈心理的表现与追求也就更完美、更趋于一体化了。

音乐的出现给舞者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音符构成的旋律优美动听,好像在诉说人间的故事。当然不同种类的曲调和旋律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我们通过音乐的启发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将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为什么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的舞蹈枯燥而乏味,只有音乐才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遐想的空间,人没有思想就没有灵感,思想又来自于内心世界,所以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者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勾画出优美的舞姿,随着节奏的起伏和变化,肢体在旋律中游走、延伸,快、慢、强、弱,用身体的气息表现音乐的味道;用内心的情感体现音乐的内涵。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具备艺术天赋,除了外在身体条件还有你的舞感和乐感,即“对肢体的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艺术天赋,好条件加上后天的各种专业训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从她创作的舞蹈《雀之灵》、《云南印象》,到最后的收官之作舞剧《孔雀》,美轮美奂的舞台光影和生动的肢体语言相互交织,经过几十年艺术沉淀,杨丽萍带着全新的生命感悟来演绎“孔雀”。她的成功来自一颗纯净的心,对大自然的信仰和感恩;对万物生灵的怜惜之情;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执着与忠诚,她的人生就是舞台;她的灵魂可以说是孔雀的化身;她的舞蹈是为劳动人民而跳,杨丽萍以孔雀的形象诉说了她自己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生命、成长、人性和爱的故事。用舞台形式演绎人类共同的情怀,向观众传递着艺术家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剧中的“孔雀”是鸟,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生,杨丽萍大型舞剧《孔雀》剧中的每个角色代表了人性里不同的层面——光明和觉知,奉献和牺牲,恐惧和贪执,这些都是人类生命里的共性。人性的弱点一次次在舞台角色痛苦复杂的纠结中暴露,但奉献和爱最终让剧中人在四季轮回中找到了生命的答案。这是关于孔雀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寓言。看似一个古老的寓言,却直指现代人矛盾脆弱的内心。爱与恨,罪与罚,迷恋与迷失,嫉妒与虚荣,宽恕与忏悔,觉知与释然……透过美的外表去揭示灵魂的纠结和挣扎,在这部舞剧中杨丽萍不只表现了美,还表现了美的挣扎、美的纠斗、美的磨难、美的历险,最终历经劫波,才是美的回归。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54-02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内心世界形体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