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之忧乐观

2015-07-20 09:16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公共文化团体

尹 波

(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0)

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之忧乐观

尹 波

(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层艺术表演团体面对文化体制改革要怎样把握机遇,创造机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基层剧团的重要支撑,和农民之间距离的远近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剧团生命力的长短。

【关键词】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公共文化;服务

伴随着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步伐,我们看到,历史的机遇又风尘仆仆地迎面而来。这个机遇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几年来我们更体会到:国有基层艺术表演团体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是一种水涨船高的依存关系。

乐之一:农村文艺演出市场与日俱增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完全是以市场为价值导向的。然而我们对农村实际存在的演出市场到底有多大、有多深等诸多问题都还没有透彻的了解,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改革紧迫性的认识。只有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之中,我们才能对农村演出市场有清醒直观的了解。每年剧团(当阳市歌舞剧团)送戏下乡都在150场以上,但这并不是农村文艺演出市场的全部,还有不少的演出份额正在被个体演出社团所分领,但这还是不能满足农村演出市场的需求。

乐之二:农民的审美观基本没变,瞄准农民心理进行创作

一个剧团犹如一个人,如果久住城镇少下农村,或不接触农民,就会被这时尚、那风向、那思潮摇得稀里糊涂。

笔者经历了多年的基层文艺演出工作后发现:当今的农村就像一条流动的河,留下来真正务农的一是中老年人,二是留守儿童,他们立足家乡,在文化审美上颇具稳定性:歌舞类节目(如流行舞、流行歌曲等一些都市文化类节目)少儿们非常喜欢,但中老年人不怎么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舞台上讲述的有头有尾的故事、个性鲜明的现代人物、土腔土调的本地典型,这种审美观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农民的传统审美观。难怪在文艺界有人这样说: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打动人心。

乐之三:投身城乡一体化建设,冶炼剧团营运之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时时都在变。公共文化服务之所以能够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实是农村深刻变化的结果。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又成为了农村变化的新主题,公共文化服务必将对基层剧团发出新的呼唤,二者将长期处在相互促进、水涨船高的关系上。

基层剧团和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基层剧团自身之间的关系。

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准则。由政府买单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还是固定市场行为,没有竞争对手,而基层剧团是被政府选择的对象之一。今后随着社会投资创办的文化团队的队伍扩大和演出质量的提升,基层剧团将和它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被选择。如果仅靠剧团与政府的一点行政关系,是不一定能争取到更多更大的演出市场的。因此,基层剧团还应该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人才队伍地建设,增强创作实力,巩固自身在各种文艺演出团队中的整体优势地位。

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两个方面尤要注意:一是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团结,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有偿和免费之分,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的,应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二是以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建立起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精神队伍,并以此不断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

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由于有人先期或后期买单,基层剧团投身公益性演出活动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倾向,出现如质量低下、草草收场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服务对象当人,只要钱到手,什么都忘了。实质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是人心对人心的交换。

基层剧团自身之间:基层剧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剧团自身所表现出的作风至关重要,尤其是剧团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作风和原则是什么呢?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的“文艺家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因此,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政治觉悟、文学修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更好地服务农民。

基层剧团之忧:凡事皆有两面性,乐的事总是伴随着忧虑而生。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妨碍基层演出活动发展和繁荣的现象,如废除剧团的事业体制遭到了个别人员的反对,但我们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切实将将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推行下去。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19-01

作者简介:

尹 波(1970-),男,汉,湖北宜昌人,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曾在当阳市歌舞剧团工作24年,先后任副团长、团长,现单位:宜昌市艺术研究所,职务:所长助理,研究方向:地方民间舞蹈。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公共文化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Jiao Ayi| 《娇阿依》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