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15-07-20 02:41封利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建

陈 丽,封利霞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陈丽,封利霞

摘要回顾性分析采用Titmus、Randot图谱对99例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对可能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相关因素(是否间歇、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续时间、术前斜视度)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间歇对其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时间(P=0.002)和开始年龄(P=0.048)对其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斜视度数对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可获得不同程度重建。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近立体视功能;重建

2015-06-18接收

封利霞,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mail:lixiafeng@163.com

斜视是常见眼科疾病,其不仅影响外观,还严重影响立体视功能的发育。目前临床上行斜视矫正手术的目的不仅为了外观美容,更重要的是将斜视矫正为正位视,使双眼视轴平行,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以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为立体视觉的重建打下基础。近年来有研究[1]表明,部分成人共同性斜视患者在手术后也可重建立体视功能,但对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该研究以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为对象,对影响其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收集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99例,其中男56例,女43例。手术年龄16~41(20.95±6.14)岁。发病年龄1~16 (6.61±4.95)岁。斜视持续时间3~38(10.86± 5.78)年。术后随访3~12个月。纳入标准:①年龄≥16岁,理解并配合检查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②双眼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③眼位矫正满意,术后三棱镜加交替遮盖33 cm及6 m眼位均≤±10;④屈光参差≤1.50 DS,最佳矫正视力≥0.8。排除标准:①有眼部及全身器质性疾病者;②既往有眼科手术史者;③伴有垂直斜视者或斜肌功能异常者;④伴有A—V征、DVD者。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行眼科常规检查,托吡卡胺散瞳后验光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斜视度。分别采用随机顺序使用Titmus和Randot图谱进行立体视锐度检测,重复检查2~3次,取最佳立体视锐度记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2 结果

2.1术后立体视Titmus检查结果和Randot检查结果间的关系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术后近立体视检查结果的比较如图1所示。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Titmus检查结果与Randot检查结果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30,P<0.001)。

2.2影响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因素99例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64例,恒定性外斜视35例。术前斜视度30~90△(59.1±14.8△)。对可能影响共同性外斜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因素,包括是否为间歇性斜视、斜视开始年龄、术前斜视持续时间、术前斜视度4个因素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进行协方差分析。分析中,术后Titmus为因变量,是否间歇性斜视为组间因素,术前斜视度数、斜视开始年龄和术前斜视持续时间为协变量。以下F是一个比值,括号里的是自由度,第一个是组间均方,即分子的自由度,第二个是残差(有时是组内均方),即分母的自由度。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间歇性斜视对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48.762,P=0.001],术前斜视的持续时间[F(1,94)=9.718,P=0.002]和斜视开始年龄[F(1,94)=4.014,P=0.048]对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前斜视度数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2.293,P=0.133]。

图2中的两条直线分别是恒定性斜视患者和间歇性斜视患者斜视开始年龄与术后立体视功能的回归曲线。从图上可见,恒定性斜视患者的斜视发生时间越早,术后立体视功能越差;而间歇性斜视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几乎不受斜视开始年龄的影响。

图3中的两条直线分别是恒定性斜视患者和间歇性斜视患者术前斜视持续时间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回归曲线。从图上可见,无论是非间歇性斜视患者还是间歇性斜视患者,术前斜视的持续时间越长,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越差。

3 讨论

随着眼科学者对立体视觉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斜视手术已不单是矫正眼位,双眼立体视觉的恢复和重建也是根本目的之一[2]。王予伟等[3]报道在≤9岁组及>9岁组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分别为46.87% 和24.42%。通过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手术时机,使斜视患者在眼位矫正的同时得到功能的治愈。

在立体视发育的敏感期内,斜视可导致双眼眼轴不平行,出现一眼视觉被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二者均可导致尚未发育完善的立体视觉丧失或发育停顿。因此斜视发生越早,对立体视功能的破坏越大[4]。郭雷等[5]比较了 78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近立体视功能,发现手术矫正眼位可使所有患儿立体视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恒定性斜视患者的斜视发生时间越早,术后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而间歇性斜视患者由于斜视间歇发作,导致家长对斜视开始年龄判断不准确,因此间歇性外斜视的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几乎不受斜视开始年龄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无论是恒定性斜视患者还是间歇性斜视患者,术前斜视的持续时间越长,术后立体视功能越差。Abroms et al[6]发现对斜视持续时间短于5年的外斜视患者,无论是否为间歇性,术后近立体视功能均优于斜视持续时间为5年以上者,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因此,随着病程延长,融合及调节性集合功能会逐渐下降,外斜视出现频率逐渐增加,为消除复视和混淆视,会产生中枢性抑制,其抑制程度日趋加重,因而阻碍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共同性外斜视主要分为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由于有一个有较长时期的间歇阶段,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立体视功能,因此在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通常较好[7]。眼位矫正对于近立体视改善及远近立体视重建有重要作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参考远近立体视检查结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间歇性斜视对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术前斜视度与术后立体视功能无相关性。其原因主要是大脑为消除斜视眼带来的复视和混淆视,将抑制斜视眼输入的物像,从而导致了斜视眼被抑制[9]。

综上所述,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后近立体视功能仍可得到不同程度重建,其影响因素有多方面,是否间歇、术前斜视持续时间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的重建有显著相关性;恒定性斜视患者的斜视发生时间越早,术后立体视功能越差,术前斜视角度与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无相关性。有关结果对评估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素梅,王超廷,刘爱勤,等.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立及手术特点[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 (3):210-1.

[2]Rosenbaum A L.The goal of adult strabismus surgery is not cosmetic[J].Arch Ophthalmol,1999,117(2):250.

[3]王予伟,孔德兰.共同性斜视手术后重建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4):430-1.

[4]Lee D S,Kim S J,Yu Y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near stereoac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in intermittent exotropia[J].Br J Ophthalmol,2014,98(10):1398-403.

[5]郭雷,才娜,韩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近立体视功能的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2011,11(6):1012-4.

[6]Abroms A D,Mohney B G,Rush D P,et al.Timely surgery in intermittent and constant exotropia for superior sensory outcome [J].Am JOphthalmol,2001,131(1):111-6.

[7]Wu H,Sun J,Xia X,et al.Binocular status after surgery for constant and intermittent exotropia[J].Am J ophthalmol,2006,142 (5):822-6.e2.

[8]邱辉,史铭宇,李洪阳,等.眼位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远近立体视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32-3.

[9]赫雨时.斜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4-7.

The study of correlative affecting factors on re-establishing stereopsis of surgically aligned adult concom itant strabismus

Chen Li,Feng Lixia
(Dept of Ophthalmon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22)

AbstractTo analyze the effectof pre-surgical status on the post-surgical stereopsis in surgically aligned adult concomitant strabismus.By using Titmus and Randot stereo tests,wemeasured near stereo acuity of99 adultswho had constant exotropia and were successfully aligned by surgery.A co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st-surgical stereo acuity was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the type of strabismus(i.e.,whether that's intermittent or not;P=0.001),the duration of pre-surgical exotropia(P=0.002)and the year on-set(P=0.048)but not by the presurgical deviation(P=0.133).We conclude that the stereopsis of adult concomitant strabismus can be reestablished by surgery,while the extent of such an improve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type of strabismus,the duration of pre-surgical exotropia and the year on-set of patients.

Key wordsconcomitant exotropia;near stereoscopic visual function;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R 77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492(2015)11-17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0796)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肥230022

作者简介:陈丽,女,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重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理念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构建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澄海“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