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21例临床观察

2015-07-20 04:16袁超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治疗临床

袁超睿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本次研究的需求,选取21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IL-6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TXB2。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同时IL-6水平以及血TXB2水平也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可使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显著的下降,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

【中图分类号】R973+2 【文献标识码】B

在临床中,阿司匹林抵抗可于开始服用时出现,也可于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经临床实践发现大部分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偏大,且女性居多[1]。经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使血小板聚集率得到显著的下降[2]。下面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21例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应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本次研究的需求,选取21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9例患者为男性,12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60~80岁,本次研究已将近3个月内有手术史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史、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史以及肿瘤患者排除。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采取口服的方式,服用剂量为200 mg,3次/d,在治疗期间,患者均不再服用其他的抗血小板制剂,疗程为1个月。

1.3 阿司匹林抵抗诊断标准和观察指标

1.3.1诊断标准

借助于血小板聚集仪和诱导剂,采取比浊法分别进行浓度为0.5 mmol/L的花生四烯酸与浓度为10 umol/L的二磷酸腺苷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若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超过70%,且花生四烯酸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则可诊断为阿司匹林抵抗[3]。

1.3.2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IL-6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TXB2水平,其中IL-6水平采取ELISA法来测定,而TXB2则采取免疫法来测定,在测定期间应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的是SPSS 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的是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IL-6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TXB2水平对比如表1,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发现,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同时IL-6水平以及血TXB2水平也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 论

在早期研究中发现于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大约为8%~45%,其可能和药物之间互相作用、血小板激活替代途径、阿司匹林剂量较低或者阿司匹林对于血栓素生物合成不是很敏感等相关,目前难以用某种特定机制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解释清楚[4-5]。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治疗中,目前常用的解决方式有剂量合适、防止药物之间互相作用、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三七通舒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观察,三七通舒胶囊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醇皂苷,该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自由基和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血粘度等功效。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不仅可使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使患者IL-6水平以及血TXB2水平得到显著的下降,以此使血小板活性得到有效的抑制,保护患者神经,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虽然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比较高,但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阿司匹林依旧是主要治疗药物,对此,在应用阿司匹林时,应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明确用药剂量,及早发现并予以干预,可应用三七通舒胶囊来予以治疗阿司匹林抵抗,以此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吴 波.中医药对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3,(1):338.

[2] 尹承华,毕大鹏,杜 敏,等.通心络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4):380-382.

[3] 张剑宇,刘冬柏,彭 岚,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8):1175-1176.

[4] 鹿小燕,徐 浩,陈可冀,等.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6):645-648.

[5] 刘新灿,胡宇才,朱明军,等.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29-230.

猜你喜欢
治疗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