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回归

2015-07-21 22:58何子英
长江文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邱华栋蓉蓉离家

何子英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称,在道教名山终南山有五千人扎堆隐居,其中有年薪百万的老总,有年青的女摄影师,还有画家、音乐家。他们租住土坯墙茅草顶的简陋茅屋,吃自己动手种植的蔬菜和野松枝。隐居山林,过简单的生活,吃粗陋的食物,这些人果真要抛弃繁华生活,去禅修吗?

这则报道也使我想起五年前北大学子、号称数学天才的柳智宇出家龙泉寺引起的一场轰动。据称,出家到龙泉寺的学子中,有许多是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他们是天之骄子,前途一片光明,生活也无困顿,像柳智宇,他本来已经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假如按正常的路子走下去,他也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可是,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或生活态度,有时无关其他,只关乎个人精神气质。以世俗的观点会认为他们是误入歧途,是悲观厌世,而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有所觉悟了,离本真的人生更近了。所以迷失与回归,俗世与宗教的判断可能处于两个极端。

我想,作家邱华栋之所以写这篇小说《禅修》,本意也是在关注当下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里不为物欲所奴役,保持一颗本真和宁静的心,不迷失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生难题,也是值得深层书写探讨的问题。在《禅修》里,谭朝阳作为在北京的大机关里的处长,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所在处室掌管着国家大工程大项目大投资的审批权,工作安稳,有地位,日子虽波澜不惊,倒也过得平安顺遂,车子房子票子都有了,算是小康之家。如果不出意外,他的生活如一列匀速前行的火车,沿途该看到的风景都会看到,该得到的东西迟早也会得到。可是,妻子龚蓉蓉突然离家去禅修,这打乱了他本来平静的生活。

小说就沿着妻子离家,丈夫寻找这条线索展开情节。妻子为何要离家修行?她到底去了哪里?丈夫怎样去寻找,到底找到了没有?小说情节人物和线条并不复杂,但作家娓娓道来,文字如行云流水,引领读者与主人公一起踏上寻找之旅。自然,谭朝阳没有找到龚蓉蓉,但他找回了自己。在这篇小说中龚蓉蓉其实只是一个线索,她带点神秘感的离家出行引领着谭朝阳寻找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谭朝阳回归到久违的大自然,所到大山寺庙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使他能沉静下来反观自己现有的生活,发现自己这些年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不知不觉中失去的太多,而自己得到的那些从前非常看重的东西,突然变得也不那么重要了。这样的寻找,无疑是一种精神的自省与回归,使谭朝阳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最终促使他迷途知返,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说谭蓉蓉的离家禅修是因为身患绝症的一种迫不得已,那么谭朝阳接下来的行为则是他自觉的选择,他在追寻谭蓉蓉行踪的过程中,顿悟了人生,找回了自己,他回归了真正的自我。

作为短篇小说,邱华栋在情节的处理上用笔俭省含蓄,点到为止。小说中有一处细节:“在飞机上,忍受着飞机遭遇高空气流的颠簸,他在思维中仔细地勾勒着妻子龚蓉蓉的相貌,他发现,她现在变得模糊了,面目不清了。這让他惊骇。他随身带着她的照片,拿出来看了看,觉得照片上的人还是龚蓉蓉,可是闭眼去拼贴和搜索出的龚蓉蓉,就是一团模糊的样貌。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她在他的心目中,就是这样,在逐渐地溶解和消失吗?”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很有力量,它把谭朝阳的情感生活撕开了一道裂缝:一对耳鬓厮磨的小夫妻,彼此间竟如此的隔膜和健忘,这暗示了他们平素生活节奏的紧张,相互交流的匮乏,夫妻关系貌似客气中的冷漠,使龚蓉蓉的隐瞒病情和离家出走成为必然。这样的细节,既节省了大量琐碎的夫妻日常关系描写,又赋予小说情节发展坚实的逻辑基础。小说中还有谭朝阳静坐内视所看到的情景及心理活动描写,都是非常精彩的补笔,它很好地控制了叙事的节奏和小说的篇幅。

邱华栋是一个才子型的高产作家,他少年写作成名,被保送入武汉大学。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原创力,创作了多个短篇系列,而且不断地有长篇问世,他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丰富多变,青春小说、城市小说、历史小说,他都驾驭得轻松自如。这与他的才情、学识、阅历、勤奋都是分不开的。我想中国像他这样具有博士学历的作家恐怕不多,而且他职业经历很丰富,有着记者、编辑、作家、教授的多重身份,阅读也非常广泛,记得他曾经谈过,他每年要翻阅几百种书籍,这个数字着实吓人。所以我总觉得写小说对他是一件很容易和有趣的事情。他的小说风貌也是复杂多样的,现实、先锋、后现代多种文本都有呈现。邱华栋认为,作家在每个年龄段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和体验是不同的,所以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他80年代的小说带有更多的青春印记,9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刚分到北京工作时,开始转向感知和关注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关注城市生活的变化,如《手上的星光》、《环境戏剧人》、《闯入者》等近30部中篇小说,大都书写了都市经验和个体生命的生长。再后来,他开始关注北京中产阶层生活,有系列短篇小说《社区人》等,以及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时装人》系列50篇,大多表现人的欲望,人的异化,这使得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当下感,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而现在,他的这篇《禅修》的面貌却是云淡风轻,情节故事人物简单明晰,不裹缠,不拥塞,叙述上虽偶用闪回、意识流等手法,但大体采取的是平实自然的写实手法,在情感的把握上松弛舒缓,好似一个人历尽风华,索性来个素面朝天,这样的文本也体现了作家久经历练后的一种圆融与通达,成熟和自信。细究起来,文学并没有那么复杂和高深,文学毕竟不是哲学,最终是要以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大道至简,中国传统小说的好就好在有好故事、好形象、好语言,我们在汲取西方现代派文学滋养的同时不能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作家的创作面貌往往反射出他个人的人生态度,《禅修》是邱华栋近期一个系列短篇中的一篇,据了解,这个系列的作品大都是描写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遭遇的精神困境。而怎样面对各种困境,正是作家所着意探寻的。人到中年的邱华栋少了年轻时的激越和冲动,多了一份从容和理性,以一颗成熟作家的悲悯和宽容之心看待生命和人生,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活的不容易,具体的生命个体都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生命难题,他关心的是人们怎样面对人生的残缺,人性的幽微,如何调节自己的人生态度,化解危机,达到一个生命的平衡状态,这需要人生的修炼、顿悟和智慧。《禅修》中谭朝阳的选择,或许给终南山的隐居热作了一个注脚,同时也传达了作家的某种美好愿景和富有积极意义的精神指向。

猜你喜欢
邱华栋蓉蓉离家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离家的路
贴近故乡的书写——与邱华栋对谈《乡间游戏》
重回镜中
The different from anti-circumvention measures of WTO,EU and USA
离家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