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数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5-07-22 16:09吴海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铅笔数学老师

吴海霞

自从《数学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数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新的课程和标准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为学生服务”作为确定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把自身作用发挥到极至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体验动机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同时孩子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生,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下乐于自愿进入到学习场景中来。比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便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再如,在“比一比”中,我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忙着造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了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人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观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图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动物园。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找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备有多少?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适时地指导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他们非常认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5”所表示的物体,如“一只大象”“一个老师”“一个太阳”。经引导又说出“一幅画”“一个动物园”等多种答案,使观察更深入。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话。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学生就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学生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虽然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使用的都是生活语言,但我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比如,在进行课本“长短”、“高矮”的概念教学中,当我出示了实物一一红、绿两支铅笔以后,开始,学生只能笼统地说:“红的长,绿的短。”我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又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这三支铅笔比较,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谁最长?谁最短?这个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黄铅笔比绿铅笔短。”“红铅笔最长,黄铅笔最短,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绿铅笔比黄铅笔长。”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接下来我又让每个学生拿出二支长短不同的铅笔。放在桌上立起来比长短,同桌互相说,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高矮”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开始,我先请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到前边比高矮。尽管我已提出明确要求:要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但不少学生仍旧说:“男生高,女生矮。”这时,我和那个男生站到一起,再让他们观察:“我们俩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男生矮。”我趁机进行启发引导,唤起他们的分析思维活动。“刚才你们说男生高,现在又说男生矮,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说到这里,我和这两位学生按高矮顺次站好,让全班学生重新比较,再仔细想想,分组讨论,应该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发言。有的说:“男生和女生比,男生高,女生矮。”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老师高,男生矮”还有的说:“男生和老师比,男生比老师矮,男生和女生比,男生比女生高。”对于这些发言,我都给予肯定,并指如:高矮是比较出来的,不能单说谁高谁矮。说到这里,我又让那位女生踮起脚后跟去和那位男生比,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果不少学生立刻提意见:“那样比不对,女生不能踮脚后跟,应该站平。”我马上做一补充:“不错,比高矮,应该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这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比高矮时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分四人小组活动,四个人互相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家互相说一说,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泼有序。

我认为,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长短、高矮都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说得连贯、完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为此,在课堂练习中,为了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根据儿童特征,我特意设计了一组比较长短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自由下位,想比什么就比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有比跳绳的,有比胳膊的,有比手、比脚的,甚至还有的学生比起了立定跳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以儿童的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数学课堂将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猜你喜欢
铅笔数学老师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