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015-07-24 15:34粟艳琴
当代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线术挂线肛瘘

粟艳琴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粟艳琴

目的 比较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切开引流挂线组)和对照组(切开引流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术后随访1年,对2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一次性治愈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39±3.1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4.83±2.91)min,2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一次性治愈率方面分别为(21.15±1.21)d、(17.18±1.37)d、0%、6.90%、93.10%,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一次性治愈率方面分别为(29.22±3.13)d、(25.43±2.15)d、31.03%、44.83%、48.28%,2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一次性治愈率高,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均较低,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挂线术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肛周脓肿的特点是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易形成肛瘘[1]。目前肛周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切开排脓并引流,但此种手术方式的显著弊端是复发及形成肛瘘几率较高,从而需要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2]。本研究对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切开引流加挂线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5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术后全部随访12个月。按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切开引流加挂线组和切开引流组,每组29例。切开挂线组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龄(32.5±5.7)岁,平均病程(6.1±2.7)d;肛周皮下脓肿15例,直肠黏膜下脓肿7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4例。切开引流组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龄(32.1±5.9)岁,平均病程(5.9±2.8)d;肛周皮下脓肿14例,直肠黏膜下脓肿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脓肿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3]

1.2.1 诊断标准 肛周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指诊触痛有或无波动感,彩超显示肛周脓肿形成。

1.2.2 排除标准 除外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骶尾骨骨髓炎、结核、直肠肿瘤等肛肠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

1.3 手术方法 2组患者均取截石位,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

1.3.1 观察组:术者食指至肛门内进行探查,明确脓肿所在部位及范围大小。肛门镜下检查脓肿部位肛窦处有无红肿、感染、硬结、破溃、溢脓,用探针探寻内口并逐一清除干净。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低位脓肿)或弧形切口(高位脓肿),无波动时用注射器抽取脓液以确定脓肿位置,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止血钳钝性分离,彻底排脓后用食指探行脓腔走向并将脓腔间隔进行分离,清除坏死组织。用过氧化氢溶液、碘伏、0.9%氯化钠注射液依次将脓腔冲洗干净。在绑有橡皮筋的银探针引导下寻找内口,在已破溃内口或脓腔最薄处穿出银探针,将切口与内口间用7号丝线扎紧橡皮筋挂线,彻底止血,包扎、术毕。

1.3.2 对照组:切开引流方法同切开挂线组。

1.3.3 2组术后均静脉滴注依替米星注射液及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周,每天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1.4 疗效评价标准[4]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无肛瘘及肛门失禁;好转:症状改善,病灶缩小,可有暂时性的肛门失禁;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肛门失禁。以治愈并随访6个月无复发视为一次性治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创面愈合时间、脓肿复发率、肛瘘发生率、住院时间、一次性治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肛周脓肿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3 讨论

肛周脓肿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部分患者特别是高位脓肿早期症状及病史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肛周脓肿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并尽快手术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而出现肛瘘。过去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往往是分期进行,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后待肛瘘形成再次手术治疗,两次手术不仅使患者痛苦不堪,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5]。目前,一般将肛周脓肿与肛瘘看作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将其按同一个疾病进行处理,切开脓肿引流之后再按照肛瘘进行肛瘘挂线术,在获得引流的同时解决了瘘管,避免了肛瘘形成和再次手术,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成功的关键在于:(1)对内口位置的准确探查定位并作出恰当的处理,因此在寻找内口的过程中需依规律利用探针沉着、冷静、细致、轻柔地进行,避免粗暴处理而导致出现假内口。(2)手术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就是避免皮肤表面的过早愈合,手术中凡士林纱条充填脓腔要充分,术后至少超过48h才能拔出凡士林纱条,确保脓腔得到充分支撑、脓液引流无死角,帮助术后伤口由浅到深、从里到外逐渐愈合[6]。(3)挂线有慢性组织切割的作用,可使括约肌或直肠环及组织周围出现炎性粘连,防止括约肌或直肠环迅速收缩,从而有效避免大便失禁,亦可发挥内外引流兼顾的作用,使引流更加充分彻底,加速肉芽组织生成[7-8]。

在本研究中,58例肛肠脓肿患者,经过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复发率及术后肛瘘形成率大大降低,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有效帮助患者在痛苦最小的情况下快速恢复健康,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1] 李秀平.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与单纯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60例的对照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183-184.

[2] 郝志国.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160-161.

[3] 李强,房洁渝.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19-20.

[4] 赵高超.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12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1):909-910.

[5] 卜宏强,吴刘萍.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70.

[6] 沈小斌.肛周脓肿一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80.

[7] 张光友,谢碧勇,张丹.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肠病9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16.

[8] 陶昕.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32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64-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49

湖南 412008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粟艳琴)

猜你喜欢
线术挂线肛瘘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全国名中医陈民藩教授肛瘘挂线技术经验总结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清肠愈溃汤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一次切开结合反挂线术治疗肛瘘68例临床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60例患者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