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2015-07-31 04:37刘新民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现代农业河南省

刘新民

编者按:2014年,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组成调研组,历时半年多,先后到郑州、三门峡、开封等省辖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各市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概况、存在问题等。调研组汇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多次召开研讨会,总结现状,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并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对于调研报告,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保存、省政府副省长王铁、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等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努力推动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根据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建议在‘三农杂志上刊发”的批示,本刊将此份调研报告予以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一、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014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局面和态势。在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方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取得的成绩

1.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中使用,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土地流转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60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7%。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活力得以不断释放,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方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河南省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有种粮大户3.9万户,家庭农场1.6万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9.7万家,辐射带动农户360多万户。目前,河南有国家级示范社192家、省级示范社605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一定的现代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他们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截至目前,河南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0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省级76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300家,超10亿元的300家,同比增加75家。有16家龙头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全省的龙头企业中,已建有15个国家级、70个省级研发机构、4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4.农产品加工业转型明显

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明显,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原料,实现了精深加工,逐渐成长为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014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6976家,年实现营业收入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7%,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的27.8%,稳居全省“第一支柱产业”。

5.集群式发展成效显著

2014年,河南省规划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已达540个,比2013年增加83个,实现年销售收入9579亿元,比2013年净增1261亿元。这些产业化集群分布在全省农产品加工领域11个大类、50多个中类产业,基本覆盖河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尤其是河南省主导产业粮油、畜禽、果蔬类集群总数达到329个。集群集聚企业4351个,配套生产的专业合作社6211个,配套服务的监测、研发、物流等机构总数2050个。实践证明,集群化发展能够充分发挥集聚、分工、协作等效应,强化了区域联结,增强了辐射带动,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渠道。

6.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87个农作物新品种(系)参加区域试验,研发出了土壤处理剂等多项物化技术产品,培育了56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主食工业化快速推进,粮食科技丰产工程持续实施。2010年以来,河南省围绕“百千万”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运用全年气候的时空统一性及夏、秋粮食作物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充分发挥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增产作用,组装小麦、玉米(水稻)一体化综合栽培技术,通过专家现场培训、技术指导示范、培养科技明白户和科技明白人等措施的运用,实现了30万亩项目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友好的综合目标。农业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给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有力支撑,并提供了强劲动力。

7.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巩固

随着粮食核心产区规划的深入实施,“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三年多来,仅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就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百千万”高标准粮田1179万亩,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4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820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37.5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99万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综合开发为河南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了保障、夯实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集约化水平相对较低

河南农业总体上还是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农业经营粗放、效益不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发展迅速,但普遍规模较小、运作模式欠佳、影响力有限、竞争力不强。土地流转稳定性差,有不少为“君子协定”,存在短期行为。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初步统计,河南省粗加工和一般加工品所占比重达88.3%,精深加工农产品仅为11.7%,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紧缺

资金紧缺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已成为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农村融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金融机构缺乏支农动力,在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进展缓慢。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在种子、化肥、农药、机械、承租、雇工等方面投入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农田不能抵押、缺乏有效担保、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少,贷款难、贷款贵。河南省龙头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抵押能力、担保能力、信用资质都不强,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3.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农地加速流转,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部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机构条件有限、手段简陋、能力不足;经营性社会化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实力不强、发展缓慢。一些地方的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动物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农业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多处在自己“包揽”服务的阶段,而且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反应较慢。

4.农业经营人才流失凸显

一方面,农民“双巢”“双栖”的生活方式常态已现,农业“兼职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趋势加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转向非农产业专业,老人、妇女留守种地十分普遍,新一代农民梦想都在城市,不愿也不能承担农业生产任务,农民中经营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技服务后继乏人,基层公益性、经营性服务组织均难以引进较高层次的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缺少人才支撑。此外,不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分析、政策导向、技术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缺少人才。

5.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滞后

河南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其经营、管理企业的方法主要靠经验,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满足于无债一身轻,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后劲不足。而多数涉农企业是由家族式企业成长起来,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理念落后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管理手段较少,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企业的升级改造,要么不易接受,要么跟风冒进,从根本上下功夫的较少。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工程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今后现代农业发展任务作出的综合判断。从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的现代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农业组织管理的内在要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创新组织形式,强化服务支撑,鼓励农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扶持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积极稳妥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主体工程。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一个涵盖多重产业的宏大工程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它赋予传统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等特征。传统的农林牧副渔、粮蔬肉蛋奶等农业生产,仅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基础环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现代渔业、现代林业等产中环节为基点,向前延伸包括设施、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等产前行业等,向后拓展囊括储藏、加工、流通、营销及进出口贸易等产后行业,形成了一个与农业相关、为农业服务的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和规模宏大的产业工程。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聚成了一个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共同体。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涵盖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是职业农民。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新型职业农民,来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涉及到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和人力资源、职业培训、技术推广等行业。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是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探索农业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推进规模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相得益彰,打造农业经营的升级版,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撑。再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公共服务机构,鼓励公益性服务组织,支持经营性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以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服务网络,亟须在科技、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环保等方面创新服务模式。此外,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农业持续发展体系等等,都充分显示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一个涵盖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统筹实施,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步伐。

三、构建河南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制定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划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职业农民等为主体的,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工程,体现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实现河南农业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很有必要就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制定专门规划、出台指导意见,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基础,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核心,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在发展导向、目标任务、部门协作、推进方式、财政投入、金融扶持、社会服务、保障措施、奖惩办法等方面加以明确指导。

猜你喜欢
社会化现代农业河南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现代农业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