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企业转型发展中职工权益的维护

2015-08-05 11:47章健
工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劳动保护权益工会

文_章健

“十二五”是湖北省实现“建筑强省”战略总目标的重要战略期。省内各建筑企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给工程建设和建筑业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伴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企业内部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经济权益、政治民主权益、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动关系矛盾愈发复杂多变,工会维护职工权益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挑战。准确把握转型发展对职工权益的影响,及时采取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工作举措,是构建和谐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建筑企业快速转型发展中职工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

我省建筑企业在近5年转型升级过程中,从过去涉足单一行业、“一枝独秀”快速向大土木建设领域转变;商业模式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努力向产业链的两头延伸;经营模式由主业一统向适度多元化发展转变,力求上规模、创品牌,树形象;市场结构和布局向最有利于资源配置方向转变,努力使市场布局与行业发展需要高度契合。这些巨大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量利益调整,多种利益冲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

1、职工技能培训不足,影响职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笔者所在的冶金建设单位为例,近5年开拓非工业领域建设市场突飞猛进,非工业建设项目已经占到工程总承包合同额的80%以上,市政道路、城市基础设施、高层房建等领域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增,而且绿色建筑技术、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企业职工大部分长期从事冶金项目管理和施工,对非工业项目管理及施工技术标准及要求较为陌生。没有经过及时和充分的管理及技术培训的职工,是难以胜任岗位需求的。虽然这两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对一部分职工进行了转岗培训,但多层次、多形式的转岗转业培训总体上仍显不足,职工的技术素质跟不上新业务、新岗位工作的需要。

2、劳务派遣用工不断增加,劳派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相对较难。建筑企业一方面规模迅速扩张,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好职工总数及人工成本的增长,这使得劳务派遣用工成为首选,用工数量呈不断增长态势,但配套的管理机制体制还不完善。劳务派遣用工主要由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企业内退人员等构成,基本上以青壮年为主,一般工作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其劳动报酬与企业在岗职工相比,无论在工资水平,还是如住房公积金、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伙食补贴、年休假等福利待遇,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同工不同酬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劳务派遣职工的培训机会少、培训层次低,基本没有为其敷设明确、规范的职级晋升或转为企业正式职工的通道。

3、施工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给职工安全健康权益造成潜在威胁。近几年,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再到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分量越来越重。但是,部分建筑企业在订单任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全管理没有同步跟进。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周期普遍缩短的情况下,常常以赶工期、抢进度为由,简化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等程序,致使施工现场劳动安全卫生隐患增多;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企业,在一些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情况下,造成职工队伍整体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下降。

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合法权益双赢的举措

由于建筑企业转型发展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维护好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等合法权益,需要企业、工会和职工多方共同努力。

1、高度重视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维护,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政策和措施。一要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广大职工切实重视劳动经济权益。二要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法规,确保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充分实现。努力保持或不断增加劳动岗位数量,进一步改善职工施工生产条件。在职工最关心的工资制度上,要把政府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工资指导线标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实际人工成本预测等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职工分配制度。要坚持企业经济效益增、职工收入增,努力提高普通及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使全体职工共享企业转型发展成果。

2、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发展权。企业一方面要坚持给予所有职工技能培训的机会,让所有职工适应岗位要求,并加快新知识、新技能的储备,为提高职工岗位转换能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练兵活动,激发职工自觉学本领、练内功,不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要大张旗鼓地开展“首席专家”、“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评选活动,不断扩大工人专家、技师能手群体队伍,运用市场调节手段,确保促进率先提高这个群体的工资收入,分享创新劳动给企业带来的成果,激励职工高技能人才成长。

3 、密织劳动安全保护网,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首先,要做到“三个到位、三个坚持”,即日常宣传教育到位、重点宣传教育到位、安全技能培训到位;坚持脱产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相结合、坚持重点培训与安全常识普及相结合、坚持重点岗位安全培训与一般岗位安全操作培训相结合。使职工真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营造一个“安全为天、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及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专兼职干部、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委员和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并充分利用安全监管部门、工会系统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举办专业培训、派出学习等措施,提高工会劳动保护队伍的理论政策、专业技术水平。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与时俱进、从严从实谋划工作,提高企业工会维权效力。要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变化,聚焦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积极探索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参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等工作。要加强基层调研和情况反映,主动向企业党政建言献策,通过组织的力量、积极作为的成效,争取企业党政和职工的支持,为依法履行维权职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氛围,真正成为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忠实守护者。

猜你喜欢
劳动保护权益工会
数读·工会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漫话权益
2019年第4—5期《劳动保护》“说长道短”栏目主题征文
安全培训提素质 劳动保护促和谐——记2018年度北京市“安康杯”竞赛活动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科技护航 为爱而来——记第9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