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课堂“立体式”教学尝试

2015-08-05 15:21连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海峡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智障家长课堂教学

连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黄 辉

智障课堂“立体式”教学尝试

连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黄 辉

个别化教学是促进智障儿童康复矫正、培养能力的有效形式,而“立体式”教学是实现课堂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的辅助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在“立体式”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真正实现适合智障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

立体式教学 智障课堂 有效教学

实施个别化教学是当前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是促进智障学生缺陷补偿、康复矫正、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有效实施个别化教学仍然是目前培智学校教师面临的难题,特别是近年来,培智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往中度和重度方向发展,甚至还伴有许多自闭症和多重障碍的儿童。其中,在低中年级的课堂上,仅靠一个教师“单兵作战”来实现个别化教学是非常困难的。笔者以为,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把陪读家长请进班级协助教师通过“立体式”的教学,从而真正有效实施个别化教学,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效果。

所谓“立体式”教学,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课堂上不再是一个教师“单兵作战”,而是由一个主课教师和若干个陪读家长组成一个教学小团队(以下简称“一主多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教师在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要素后,科学合理地选择若干名陪读家长(根据家长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来选择)协助教学,课堂上体现教师主导、陪读家长辅助、学生主体的教学特点,形成“网状效应”,从而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立体式”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长。

1 采用“一主多辅”,形成“网状效应”

“一主多辅”教学就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若干名陪读家长协助教学,由主课老师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分配教学任务并主导整个教学过程,陪读家长分点指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团队精神,课堂上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实现个别化教学目标。“一主多辅”教学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1.1维持课堂秩序

由于智障学生特别是中重度和多重残疾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会表现坐不住、讲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学中往往会互相干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采用“一主多辅”,教师或家长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事件发生。

1.2减轻教师负担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一节课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在时间上的分配是很困难的,且工作量极大,这时只要教师合理地把任务分解给家长,既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1.3提高课堂实效性

个别化教学的精髓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长。通过积极尝试,把传统课堂上由一个教师“单兵作战”,变为主课教师与若干家长“协同作战”,避免产生手忙脚乱现象,课堂上就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序的教学,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4利用亲情效应,便于情感沟通

家长是与学生情感距离最近的关系人,他们之间相互了解,沟通更为容易,课堂上家长可根据老师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孩子一对一地教学,孩子不会产生紧张感,更容易与家长进行情感互动。同时,看着自己孩子的点滴进步,这对亲历其中的家长无疑是幸福的,也会有成就感。

2 把握教学节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采用“立体式”教学,不是弱化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家长协助实施课堂教学。教师仍然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是指导家长有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挥者,是学生学习成效的评判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做到:

2.1把握课堂节奏,做到分合有序、协同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把握课堂节奏,提前做好布局,通盘考虑以下问题:(1)什么时段统一教学,需用多少时间?(2)什么时段个别指导,即由家长与学生一对一辅导,明确辅导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教学目标?(3)教学中教师与家长采用哪几种信息渠道进行沟通,运用哪些肢体语言或手势都要事先与家长形成共识?(4)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怎样做到“三位一体”有序互动?

2.2灵活驾驭课堂,发挥主导作用

立体式教学的主旨是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并在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除了做好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外,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把握学生的动态,适时做灵活的调整,若发现家长在指导学生中遇到困难时还要及时施以援手。

3 领会教学意图,有效协助教学

家长协助教学是“立体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施个别化教学的重要力量,因此,发挥好家长的协助作用非常重要。

3.1建立家长文化知识、个性特长等数据档案,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量才取用

3.2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尝试让家长进入课堂,给他们分配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当教师角色,这对家长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因此课前要做必要的培训,让家长明确其在课堂上起到什么作用,掌握配合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

3.3让家长课前熟悉教学设计,以便教学时对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心中有数

课前,家长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明确他们在这节课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了解什么时段该发挥作用,什么时段把时间还给老师,怎样进行衔接,如何看懂老师发出的暗示语言或手势等,这些都要明察秋毫。节奏不能乱,更不能喧宾夺主,以免打乱老师的整个教学计划。

3.4课中踩好教学节奏,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要求辅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5分享教学心得,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课后还要与家长、学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家长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4 搭建宜学平台,发挥学生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学有所得是智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检验课堂教学得失的关键指标。

4.1量身定制个别化教学计划

每个智障学生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因此,要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行为习惯、能力情况做必要的分析,并制定出详细的个别化教学计划与家长共享,让家长也了解小孩的基本学习情况,以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4.2善于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幻灯片、动画等媒介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植入课堂教学中,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延长注意力的效果。

4.3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得愉快、学得开心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智障学生也一样。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游戏环节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并愉快地学到知识。

4.4善于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激励是进步的催化剂,智障孩子更需要鼓励。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5教师、家长、学生灵活互动,盘活课堂气氛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造成注意时间短或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让他们的注意力时间得到延长,从而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在互动中就能愉快地学习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准确定位“立体式”教学的角色,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课堂中必须始终贯彻主课教师为主导,陪读家长积极配合有力协助,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三位一体”的动态关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家长、同学身上获得“营养”,实现教学的“网状效应”,谱写出和谐的培智课堂“交响曲”。

[1] 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 韦小满.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 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智障家长课堂教学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