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

2015-08-05 18:36李琳李应杰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要素分析人文景观生态园林

李琳++李应杰

摘要:指出了过去几年,因城市建设,较多的人文景观、物质遗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改善城市状态,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良好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不仅为城市增光添彩,更能促进城市向持续、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规划不仅要考虑到人文、自然等要素,更要符合城市规划、考虑居民生产生活等因素,因此怎样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园林成为了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就生态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对其基本特征和规划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要素分析;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10303

1 引言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发展城市新模式,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提议,可以说,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体现出的是现代城市的特征与社会的发展,也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发展研究还较少,理论体系还不足,因此,我国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进度稍微滞后。作为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必要规划,怎样加强生态园林的规划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2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内涵与必要性分析

2.1 生态园林城市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对生态园林城市的研究还较少,对生态园林城市也没有一定明确的定义,而社会上广泛将其看作和园林规划相同的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相关机构没有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单纯地认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结合体,从而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建设和规划,最终导致城市规划达不到有效的目标。然而生态园林城市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更有着远大的意义。因此,相关机构应在建设和规划生态园林城市上多下功夫,在不断完善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极力推进城市的健康规划、建设,并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以不断为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提供更好的思路与对策。

2.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空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城市空气中的PM2.5已经严重超标,雾霾已经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因空气质量逐渐下降,身患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人数量逐年递增,雾霾治理刻不容缓,因此建立生态园林城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方法,园林绿化不仅紧贴人们的实际生活,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场所。适当的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们向往自然的愿望,也是人们进行户外运动、锻炼娱乐的好去处。其次,生态园林规划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空气质量。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仅会涉及到园林绿化,还包括人文景观的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作为一门有着优化环境、丰富文化、提高城市艺术内涵与建设发展的行业,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更要致力于建立特色的文化历史、人文景观,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3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特征分析

3.1 生态性

生态园林城市与园林绿化是不同的性质,生态园林城市包含了园林绿化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城市环境的生态性。就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评选标准来说,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必须要好,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恢复水平都要高,公众对于该城市的生态环境满意程度等因素都决定着该城市能不能入选生态园林城市。

3.2 观赏性

事实上,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还包括生态美、园林美等具备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规划,因此,要建立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还必须以具备观赏性为基础,将园林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与艺术感的布局情况,并在增加效益的同时,能够满足美学的要求,建设其有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居住环境。

3.3 持续性

众所周知,建立生态园林城市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考虑好时间、空间以及资源等方面的状况,以营造出满足城市居民环境要求的生态园林城市。另外,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还要求将目光放长远,以不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基础,发展一种健康、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

3.4 区域性

实际上,很多城市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建立生态园林城市,但很多都采取模仿的形式,完全不考虑自己城市的地域特征,有的城市流传着优美的古老传说,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却非常欧美化,这也使得生态园林城市格格不入。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保持地区的人文风情与城市协调,从而建设起平衡、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城市。

4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设计要素研究

4.1 观念要素分析

广义上来讲,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要满足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从文化观念范畴方面来说,人类的自然观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的,这也与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不断创新使自然也逐渐被人类征服,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过分利用和浪费已经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着重强调城市规划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终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以协调出共生共赢的状态。

其次,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观念还包括以人为本的城市观,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能够从此思想观念出发,使其成为城市环境规划、公共利益的保障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尺。一方面,要做到园林规划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环境塑造在人的尺度与感受上的状态,最终规划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园林城市。

4.2 人文要素分析

人文要素主要包括城市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经济等几个方面,文化要素作为一个城市历史的体现,是人们生活价值的定位,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时必须要深入展开对文化要素的保持。其次,精神要素也是城市人文要素的关键,是民族与民族、地域之间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间的一种本质区别,是人类的文化产物,它吸纳了一个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优势综合化的物资文明体现,这就使得精神要素成为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主线。

除了文化与精神要素外,场所要素与特征要素同样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场所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范围,有静态的场所也有动态的活动环境,对于不同地域和地理条件的场所规划,应结合城市形态的特色,以促进发展城市为目标,塑造更多适应人生存的城市空间。而特征要素则是指城市的原始结构与城市发展肌理的轨迹,包括城市中的一些广场、街道以及历史性的建筑等,这些都与城市成为了异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应在不破坏原有的城市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与延续历史性的特征遗产。

例如建立一些与该城市情况适应的建筑,如东京的城市规划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所有建筑都表现为高密度的肌理,在进行生态园林规划时,要考虑到拥挤的街道和繁忙的交通,挖掘出城市中的文化要素并发扬光大,不仅为城市增添了可识别性,更能让城市居民感受到自豪感和归属感,最终达到促进城市多样化的发展。

4.3 自然环境要素分析

自然要素是生态园林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城市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自然要素同样制约着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也是决定城市发展方向与发展形态的关键因素。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包括对城市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要素等,城市长期处于持续发展和稳定适宜的地质条件中,生态园林城市的设计应保持适宜的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的稳定,设计出适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构造。在自然与人工条件的影响下,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逐渐构成了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基础,城市地貌可以做出混合型的地貌特征,做到因地制宜,在保持城市风貌的基础上,造就地域性的城市特色。除此之外,城市的水文与水资源也是规划的关键要素,既要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合理性、高效功能与顺畅性,又要体现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分结构与水分生态位,要能满足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更要保证水文要素能够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文化沉淀场所与交通线。

5 结语

总之,要建立生态园林城市,首先必须建立在城市的基础要素之上,根据城市、地域以及各要素的不同点,以城市发展和人民需求为目标,建立起拥有空间与生态、人与自然的生态城市,并整合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07(7):16~20.

[2]何 娜.中卫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杨 乐.杨凌生态园林城市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探索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高海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民营科技,2014(11):217.

[5]刘志生.浅谈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76~77.

[6]于 淼.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104~105.

[7]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8]何利华,于 宙.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现代园艺,2014(10):134.

猜你喜欢
要素分析人文景观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额济纳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不是每档节目都能称为“现象级”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