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研究

2015-08-05 18:41刘翔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造林

刘翔

摘要:指出了碳汇林项目造林为影响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任务。就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科学策略展开了研究,对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和谐发展,激发民众参与热情,为广东碳汇林造林引领明确的工作方向,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广东地区;碳汇林;造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11902

1 引言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标,该过程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工业减排低出许多,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重视,进而派生出碳汇林概念。其实质便是碳汇林场,具体目标在于利用碳汇林功能使空气之中的CO2浓度合理降低,有效预防温室效应。广东省是我国林业大省,其森林覆盖率已达到近58%,再加上广东经济建设发展快速,人流分布更加密集,因此排放出的CO2量显著提升。通过数据资料分析显示,广东省年排放碳总量高达3亿t,约达到全国总量的1/10,具体集中于水泥、炼油、火电以及钢铁等行业,而钢铁、火电年度排碳量更是达到总量的90%。为合理实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近年来,广东地区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扩充森林碳汇。由2011年起,广东地区对重点生态项目工程进行全面整合,并大力建设森林碳汇工程,力争在5年的发展期限中,利用植树造林以及改造优化低产低效林,创建高水平碳汇林项目,以应对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现实状况。

2 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措施

2.1 扩充宣传力度,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

碳汇林项目对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和谐、快速迅猛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优化生态环境来说更加重要。然而,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讲,他们对碳汇林项目的实施意义并没有充分认可,或者说并不理解碳汇林项目真正意义、具有怎样深刻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对广东某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并明确,碳汇林种植地区对该项目十分了解的民众仅占到20%,而农村地区,这一数字更低,仅有15%,对碳汇林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地区居民高达50%。这一数字说明,林农并没有清醒认识到碳汇林项目现实重要性,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扩充宣传,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与认可度。宣传渠道应丰富多样,例如应获取林业单位、机关甚至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公益广告、教育培训、重点林区张贴广告等模式,令人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加深印象。最终目标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最大化激发碳汇林项目功能价值。再者,可开展碳汇林项目植树造林活动,打响绿满广东的口号,组建形成包括政府员工、志愿者以及林业科技人才在内的团队,全面深入林区进行现场宣传,通过入户走访,提升宣传管理效果。

2.2 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激励机制,提升实践积极性

由树种分布状况来讲,碳汇林造林项目树种较大一部分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林。而另一层面,由于没能充分认识到碳汇林造林项目的现实重要性,因而较多林农没能对碳汇林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保护林区的理念认识并不强。事实上,无论以何种形式加强林业保障管理,均需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采用的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之中,还应进一步做好法律制度约束管控,提供完善保障。应逐渐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管理以及奖惩激励机制,针对一些故意破坏森林的不法之徒应强力打击。可通过道德谴责或是配合必要的经济惩罚等手段管控,对于情况严重的还应追究其刑责。再者对一些主动积极保护碳汇林、具有较高参与热情并为保护碳汇林作出一定贡献的广大群众与干部,则应按照贡献度給予相应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等形式开展,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当前存在的状况是,通常对于破坏影响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非法行为可作出严厉惩处,然而对怎样激发民众积极性,提升他们参与热情以及实践工作兴趣,对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的人员进行奖励等工作,却仍旧有所欠缺。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严格依照森林法有关要求,针对广东省发展现实状况,编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真正明确清晰对碳汇林项目造林保护的激励奖惩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应做到责任到人,各个政府部门应通过包片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村干部应清晰权责,具体到每人协助政府单位保护什么范围、片区,这样便可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效率观念。再者,应自上而下建立起层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保护碳汇林工作成果的总结报告会,给工作人员创造充分分享经验、积极交流的平台,将先进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错误认识均能够分享展示给不同林区,进而互相借鉴学习,有效弥补不足,实现共进提升。

2.3 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协调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广东省各区域应稳步做好碳汇林项目造林由申报直至开展过程的批复管理工作,使各环节得到合理的简化,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为造林项目赢取更充裕的时间。另外,为全面合理地提升碳汇林项目造林成活率,有关林业科研单位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林木资源遗传育种处理,主力强化反季节造林技术研究以及高抗逆性、高成活率的种类改良与繁育。由各区域林农角度来讲,碳汇林项目造林不仅要促进社会乃至国家提升生态效益,为该区域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同时还应考量自身获取的经济收入。广东地区进行碳汇林项目造林种植的过程中,不应纯粹看重生态效益,或是片面看什么树种能吸收更多的CO2便栽种什么种类。这样一来,事实上在较大层面会对林农碳汇造林积极性形成负面影响。为此,应参照广东省各个不同地区的现实状况,通常应遵循在不对植树造林工作效果与恢复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之下,更全面地考量林农获取经济效益层面的问题。各个区域应针对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栽种一些体现良好碳汇功能且经济性高的林木,对碳汇林之中纯粹生态林以及经济林所占的比重进行有序协调,确保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达到合理平衡。再者,可继续推进林下养殖技术,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合理应对农民生计有关问题。当前,广东区域碳汇林培育种植种类选择上,诸如樟树、红椎以及荷木、山杜英等,均体现了优质的碳汇效果,并且包含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可作为发展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首选种类,不但可确保生态平衡,同时还顾及到广大林农享有的经济利益。该层面上一些代表性的区县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其他地区应充分借鉴。例如龙川县,选择的碳汇林项目造林种类较为讲究,其位于下坡栽种红椎以及木荷,同时在中坡位置栽种藜蒴,而选择在上坡位置栽培木荷以及火力楠。该类混交林栽培种植模式可明显地预防病虫害问题,同时对于水土养护、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明显的效果。

2.4 保证各类政策制度更好兑现,推动循环碳汇林业健康发展

我国在2009年颁布的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民稳步增收的有关意见中明确,创建现代林业,推动山区林特产品发展,加强生态旅游建设以及碳汇林业发展等要求。足以见得,我国已清晰明确了碳汇林业为发展公益事业的重要任务。基于碳汇林项目造林这一公益属性,在碳汇林栽培种植区域,一些碳汇林栽种选择在大型林场或是位于公路干线的两旁。还有一些碳汇林则种植延伸到个人所承包管理的山坡中,由此可见应下大力气执行对广大林农的补贴政策,各个部门不应以任何缘由随便对补贴进行挪用或节流,应全额将碳汇林补助发放至林农手中。针对参加抚育碳汇林的工作人员,则应依照具体工作状况,并结合当前的天气环境足额支付工资以及相关补贴,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应有保障,不受到恶意侵犯。再者,为全面实现碳汇林建设发展目标,还应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向着产权到户以及集中化管理的高效发展之路不断前行。应联合资本以及市场,构建形成整体化的产业链。例如,从培育苗圃到植树造林再到加工木材、生产家具或是地板,发展生物质能源以及进行化工生产等一体化产业链,这样一来碳汇林项目造林发展便不会仅仅是一类单纯的公益事业,而是势必发展变成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应在确保前期碳汇林项目拥有足够的启动资金的基础之上,把握碳汇林项目具备的公益属性,在国家拨付专款、对部门以及个人实施奖励的同时,由政府单位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有效的组织安排,更多地吸引不同企业单位组建形成专项的绿色碳基金,发展成为环保捐款、补偿碳排放、获取碳排放交易资金、财政等多元化的环保经费来源途径,真正取缔财政包办模式,合理缓解环保经费紧张的不良局面,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发展,创建优质的碳汇林。通过上述途径便可构建形成一个体现更高价值,可操作性强且满足持续发展的碳汇林项目造林保障管理体系。

3 结语

总之,碳汇林概念的提出,虽然得到了更多人群的认可,然而仍旧有较多林农没有真正明确开展碳汇林项目造林的真正意义。广东地区始终是我国经济大省,其CO2排放量居于全国前列,为此,积极推动碳汇林项目造林具有深远影响,其意义极为重大。诚然,碳汇林项目造林为一类任务量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林业机构、国土资源机构、农业机构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各单位均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正明确碳汇林项目造林的作用价值,有效开展人工造林建设、套种补种工作,全面实施改造更新,方能推动碳汇林项目造林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广东省创建现代社会,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水平而付出较大贡献,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宇.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对策[J].开放导报,2009(5).

[2]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3]张 超,彭道黎,谢 晨,等.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1(6).

[4]冯艳红,李延涛,陈李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园艺 ,2011(19).

[5]张文俊,马 珂,师庆东,等.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2(5).

猜你喜欢
造林
数字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略谈造林技术方面应注意的几项内容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探讨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初探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分生造林技术
造林规划设计及相关技术探讨